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85379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读后感(精选101篇).doc(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精选篇史记精选篇史记 篇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创始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先谈史记。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司马迁,好人。好人经常倒霉,我对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觉得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书,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罗多德之于希腊,我们也是把司马迁当“史学之父”。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2、纪传体通史,就这样,史记塑造了一个一个的经典人物。比方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春秋首霸齐桓公还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中国历史上史记后汉书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卧薪尝胆,这是卧薪尝胆的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这个意思是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3、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卧薪尝胆了20年终于把吴国消灭了,最终,勾践也成为了五霸之一。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化的影响。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敏现。所以我很喜欢。史记 篇2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

4、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创始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部历史着作,它还可以比拟全面、客观的反映历史相貌。在司马迁笔下,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平淡简洁的语言,却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当时,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他的文字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让读者跟着他渐渐走,静候势态的开展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我看到了唐朝的繁荣景象,秦始皇的残暴,还有崇武的汉武帝;看到了皇宫里的那些奇珍异宝,官场的勾心斗角,百姓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硝烟弥漫、汉武帝挥兵

5、抗击匈奴的尘土飞扬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很精彩的一篇。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读者们作为旁观者,仍然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感受那一切。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故事,相信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舍生取义是项羽分开乱世的方式,但他何曾知道,自负,毁了他的一切也让我理解到从小背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背后的故事史记既是一部史学着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

6、伟大的丰碑。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记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看史记犹如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犹如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一个个历史人物们为你演绎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犹如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受益匪浅。史记 篇3中华民族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留给我们的却是何等财富!儿时记忆,刚学会说话时妈妈就教我学弟子规,三字经虽不懂什么意思,妈妈说我读的还很认真,我一年年长大,就越来越喜欢读国学,尤其对史记产生了浓重的兴趣。史记这本书是由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心

7、血写成的。全面地记述了我国在这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开展历程,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繁荣兴盛的唐朝、残暴凶恶的秦始皇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吃了不少的苦头。原来,他为了一位将军求情,得罪了汉武帝,入狱遭到酷刑,但是他为了父亲遗愿,坚强的活了下来,完成了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优美的语言,生动而又形象的把每一个鲜明的个性描绘的此起彼伏。在项羽本记这一篇文章中,笔下的项羽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干成大事业,但项羽的性格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战略上的失误,虽有大志但无谋,最终走投无路、乌江自刎的下场。项羽为什么会落此下场,在项羽本记一文中司马迁生动传神的描写,项羽少年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他

8、却总有自己的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缺乏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说,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会对付万人的本领。他的一番话表达出了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才能和理论经历,要使自己有足够的才能来对付在作战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见此情形,他的叔父又让他学兵法,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但项羽的雄心大志也是很难得,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震慑诸侯,和秦军展开生死决战,杀死宋义,大破秦军。那时起,他是楚人的骄傲。面对危难,把死置之度外,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典范,项羽的缺点和优点在司马迁的描绘下是个非常

9、鲜明的人物。司马迁把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当我读了这本伟大的史学巨著之后,使我更加理解历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国家强大,自己强大,就在必须努力学习,有所作为,假如不付出艰辛,就不会有好成绩!史记 篇4史记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今天休息,又读了史记中的几个故事。鬼谷子有两个徒弟一个叫做孙膑,一个叫做庞涓。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兵法,议论天下大势。有一天庞涓下山去取水,听见有人在议论魏王在访求人才。庞涓觉得自己已经在师父这里学习了三年,学问可以了。于是庞涓就想找个时机去魏国,然后做成一番事业。庞涓去见了鬼谷子,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心意。鬼谷子说:“你要下山,我也

10、不阻挡你,但是你要记住,你假如掌了兵权,第一、不要轻易动手,去攻打别的国家,第二你要对自己的国家尽忠、对朋友尽义,第三,你要保护士兵和百姓,千万不要忘记我对你的叮嘱。”庞涓容许了鬼谷子的话,于是下山了。后来庞涓果然在魏国获得了好的功绩。庞涓果然是鬼谷子的徒弟,打仗百战百胜。后来魏王听说孙膑也很厉害,希望把孙膑也招过来,庞涓想孙膑比自己厉害,万一孙膑来了必然会宠信孙膑,一定要想一个方法对付他。孙膑下山时,鬼谷子嘱咐他不要轻易动兵,做事情要慎重才行。孙膑来到了魏国,和魏王交谈一番后,魏王对孙膑很满意。于是魏王想让庞涓和孙膑一起掌管兵权,庞涓找了一个理由,最后魏王给了孙膑一个没有实权的职位。后来由于

11、孙膑的表现得到魏王的赞赏,庞涓非常嫉妒,于是想要杀了孙膑,于是找了一个理由让孙膑成为了残废。孙膑后来在齐国人的帮助下回到了齐国,回到齐国后,孙膑受到了齐王的赏识。后来庞涓和孙膑交战中,屡次被孙膑打败,有一次庞涓在晚上行军的时候,看见远方有白色的亮光,于是走近一看,上面竟然写了庞涓葬身之处。很快周围火光四起,庞涓连中数箭,庞涓知道自己中计了,非常悔恨,后来引刀自杀。通过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我感到做人一定要坦荡,庞涓和孙膑假如结合起来,魏国一定会非常强大。当年管仲和鲍叔牙就因为彼此谦让,所以齐国才能快速强大。在生活中我们要小心那些在背地里不做好事的小人。另外我也看到了孙兵的聪明和机智。在危难中擅长保

12、护自己,让敌人放松警觉,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交朋友要交值得信赖,可以交心的朋友,不然自己一定会吃亏。史记 篇5今天,我阅读完了史记这本书,真是深有体会。史记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人们广为赞誉,也获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所记述的人物中我最映象深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舜。舜是黄帝之后,以孝敬父母而出名,当时的天子,帝王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观察他的内在品行,舜自己的各种言行使尧的两个女儿没因为家世显贵而怠慢舜的亲属,并非常尊敬舜。他的父亲对二儿子象非常溺爱,于是象与父亲密谋杀害舜。当象以为舜死时,舜已逃出来了,而象那么占有了舜的家产,弹起他的琴。而此时舜回

13、家了,他不但没有责怪的意思,还更加慎重地侍奉兄弟与父母,使尧的两个女儿在尧的面前对他大加赞赏,成为了一位新的帝王。舜之所以能得天下人的信任与膜拜,正因为他的德行,也不计较,不惩治,不抱复,尽力侍奉亲人,这种品质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是我们品行上的典范。第二位是汉朝的孝文帝,他废连坐,开言路,使汉朝废除连坐之法,他认为:“法令,是治国根本,用来制止暴行而引导善人,犯法之人既已依法论处,就不必追究其父、妻等各家属。”这样,天下百姓便拥护孝文帝。汉孝文帝又除去诋毁罪,百姓议论或痛骂帝王,都不治罪,天下百姓将孝文帝与汤、尧、禹、舜这些帝王明君相比,他十三年发生了“缇萦救父”一事,又使汉朝免除肉刑,并除去田

14、租,每一件事只要对百姓无利,便不再做。孝文帝以德服人,让百姓服从,厉行节省,如时一定要征战,仅仅派兵守卫,而不追击,以免让百姓受苦。当时孝文帝每年仅动用一百两黄金,而且大局部均是稳固边防,兴办教育与朝廷之中。当时朝廷右疋相年俸仅二千五百石,左疋相也只是二千石。孝文帝与汤、尧、舜、禹一样,以德服人,以礼治国,国家富强,百姓安康,连南越帝王不得不说:“汉国大朝,全靠当今汉帝也。”随后不再称帝,而甘向汉皇帝称臣。史记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品行,让我从中受益。史记 篇6最初对史记的认识,于鲁迅对它的极高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前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它是记载古时候

15、的古书。有一次偶尔的看到了这本书,我随意一翻就看到了西楚霸王项羽。之后,还理解到司马迁,这位胸怀大志,却是一生坎坷的史学家、文学家,有更为他的人格和精神所感动。于是,我拜读了这部名列二十四之首的史记。史记就是无愧于那极高的评价。从三皇五帝到西汉盛世,司马迁运用那如篆之笔为世人描绘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面:疾恶如仇的周武王率兵临殷商都城之下,誓伐纣王,除去暴政,还天下人太平;狼烟肆起的春秋战国,“五霸七雄”轮番在中原大地纵横驰骋,其间更是文人辈出,百家争鸣,思想界一片兴盛繁荣;文韬武略的秦始皇称帝后,横征暴敛,严法苛政,焚书坑儒,致使_;曾经威震一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血染

16、长空,以报江东父老.这一幕幕场景如此真实详尽,使人深受感染,陶醉在历史之美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记不仅让我理解了历史,跟从古人过往的经历教训中学到了不少道理:既要宽大为怀,兼听那么明,虚怀假设谷;更要体贴人民,毕竟“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眼”,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长足。而作者司马迁,更是令我深为敬仰,他少年立志著史书,青年游历全国为求拜访名师,不断进步。正当他为志向奋斗时,飞来横祸便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因,为李陵辩护而被施以宫刑。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即令如此,他仍未放弃著书之志,并留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以表决心。当汉武帝见司马迁在书中如实记录自己的过错,雷霆大怒逼他删改时司马迁全然不惧,不事权力,坚持事实。他为何人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