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85267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初四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一、基

2、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干涸(h)执拗(ni)面面相觑(q)B殷红(yn) 锃亮(zn) 戛然而止(ji)C狡黠(xi)脊梁(j)舐犊情深(sh)D慰藉(ji )怵头(sh)风尘仆仆(p)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馈赠 编撰 衣衫褴褛 冥思遐想B枢纽渊博 痛心疾首 根深蒂固C骊歌震憾 抑扬顿挫 重峦叠障D濒临 羸弱 顾名思义 相得益彰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

3、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C有些图书的发行宣传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其耐不住寂寞的推销叫卖,让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荡然无存。D影片中,白先勇对家族、对父亲的深情,对桂林米粉的热爱,都蕴含着他浓郁的乡愁,令人感慨万千。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日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B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C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我们要理性上网。 D为避免中小学校园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

4、释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顺流而下)阻绝 (郦道元三峡)B人之立志,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C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同“隙”,病痛)也 (触龙说赵太后)D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B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朱熹在论诗中所言,“江山

5、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 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尤其被忌讳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

6、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桌上,不可随意放置。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AB CD第卷(非选择题)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7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 , 。(5)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竹”字的古诗词: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

7、完成后面的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雨中上韬光,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

8、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韬光:指韬光庵。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妍: 恨僧少可语耳 恨: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之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宋何罪之有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水陆草木之花(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

9、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3分) “站到巨人中间”之后赵畅曾读到这样一句话:“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这话有味道。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不会卑俗。“站到巨人中间”,绝非附庸风雅的攀附,而是真诚选择向“巨人”致敬和学习。“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此之谓也。然而,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有一种观念叫“稻草定律”,即路边的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是一根稻草。若卖白菜的拿去捆白菜,这根稻草就是白菜价;如果卖螃蟹的拿去绑螃蟹,这根稻草就有了螃蟹的身价。于是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

10、成功与否就像这根稻草,关键看与谁捆绑在一起,结交了什么档次的朋友,具备了什么样的背景。这种谬误的推演,绝非人生借鉴的宝典。当然,“站到巨人中间”,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要知道“巨人”成长,也经历由“矮”变“高”、由“弱”变“强”的历程。牛顿讲“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固然是牛顿的谦逊之辞,但他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实现科学的“惊人一跃”,不也是受“巨人”潜移默化的启发和自己刻苦钻研的顿悟吗?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郑板桥练书法,即使对前人书体临摹到乱真的程度,个人风格也不突出。而他取各家之长,创出自己的“六分半

11、书”后,才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有人说得好:“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时的坚持。”可见,要真学习,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去追求外在的皮毛,而是吸纳思维方法、理念品质、精神意志等精髓。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一直教导身边人“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那里聚集了世界上的拔尖人才,对钱学森来说,便是“站到了巨人中间”。但进入这所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巨人”。于是,他暗暗对自己说:“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面。这

12、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站到“巨人”中间,关键看心站到了哪里。若是为了去镶金边,金边包裹下的还是一个矮子;若是为了汲取营养,智慧浇灌下的“巨人”可期。11. 结合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1)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2)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12. 文章第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3.

13、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深入。请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14. 下列两则材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要分析理由。(3分)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材料二:见贤思齐焉。(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十六岁那年的一株月季花安宁那一年我16岁,为了一株月季茶饭不思。是初春一个微凉的午后,我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老师的手中领养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植入教室门前的小花坛里。那时的我,因为卑微,无人关注,读书常常心不在焉,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讲优美的诗词,我却走神,想起黄昏里属于我的月季。春风悄无声息地漫进来,轻拂着我的短发,又随手翻乱了桌上的

14、书本。我用力地想啊想,却还是不知道:究竟那一株瘦弱的月季,何时才能听见我的祈祷,从细细的枝杈里发出绿色的小芽来。没有人知道我的焦虑,事实上,我如那株枯萎的月季一样,被人忘记了。不管疼痛与喜悦,浓烈还是浅淡,都不会有人去注意沿墙低头走路的我。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忽略,假若偶尔有人大声地在班里提及我的名字,我反而会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兽,有想要瞬间消失掉的恐慌。大部分的时光,我缩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将老师们的声音当成背景,而后任由自己的思绪在天空蓝色的幕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我在别人的张扬里最为安全的存在方式,一如那株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从来没有蜂蝶流连过的月季。那一小片花坛,植了30株月季,我的那一株始终无声无息,没有任何舒枝展叶的痕迹。负责浇花的园丁说,这株月季定是枯了,否则为何外面吵嚷一片,它却固执地缩在泥土里不言不语?但我还是百般地恳求那个好脾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