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85193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黟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本纲要根据*编制,旨在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分析“十二五”宏观发展环境,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纲要是“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政策措施中,作出了“开放兴县、旅游牵动

2、、工业支撑、农业基础、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重要决定和“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使黟县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加速向新兴旅游强县跨越。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人民负重自强、埋头苦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和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7.8

3、2亿元提高到15.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7657元提高到16151元,超2000美元,在全省县域处于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0.6亿元提高到1.62亿元,年均增长2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5亿元,年均增长34.8%,是“十五”的4.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获得新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73538调整到 18:41:4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旅游等特色产业日益发展壮大,预计“十一五”末,旅游接待量48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亿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成功跻身于首批“安徽省旅游强县”、

4、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预计“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5亿元,是“十五”末的1.6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6%提高到30%,初步形成茧丝绸、旅游商品、果蔬食品、机电产品、竹木加工等一批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成效,黟县经济开发区一期建成面积达1.8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9亿元,入园项目达46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品牌打造卓有成效。先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4个。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面貌实现新突破。城镇突破战略全面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开,城镇功能进一

5、步完善,预计“十一五”末,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比“十五”末扩大了一倍多,城区人口3.5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7.3个百分点。城南新区已经建成,城西新区初具规模,城东新区建设开始启动,旧城改造成效显著。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碧阳镇通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省级评审,西递镇、宏村镇荣获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并被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改革发展试点镇,西递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渔亭镇列入全市特色镇建设试点镇,碧阳、西递、宏村、美溪、柯村等乡镇政务新区全面建成。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20个省、市示范村已达到“十有”标准,荣获“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全省能源沼气建设先进县”称号,农村能源

6、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十大工程”项目深入实施,“十一五”期间,累计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达2亿元以上,宏村至儒村等旅游公路、县第二自来水厂、黄士陵公园、旅游汽车站、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称号。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县域发展增添新活力。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民营经济的比重显著提升,预计到“十一五”末,非公经济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到62%。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7、财政奖补试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开展,西递、宏村镇被列入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预计到“十一五”末,累计利用外资2253万美元,内资47.1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71.9和33.1。先后成功承办五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全国山地车冠军赛、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和“中国画里乡村追日”日全食观测、寻访舒绣文故乡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黟县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跃升。加强对外合作,与新加坡悦榕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中法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扎实推进,西递村与韩国河回村结成“友好合作交

8、流村”,宏村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八大推介景点之一,西递宏村双入选世博会发展改革小城镇展示厅。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特色产品出口,预计“十一五”末,外贸出口总额超1000万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两基”成果巩固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大,获得立项的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8项、申报专利22项,华盛集团技术中心获省级认定,10户企业被列为省“专、精、特、新”和“成长型”企业。省级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县图书

9、馆成功入选国家三级馆,被列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十二五“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广电事业全面推进,完成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广播、电视通播率达到100,城区数字电视转换顺利完成。体育事业稳步发展,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被中国自行车协会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协会黟县山地车训练基地”,山地车选手余旭东参加“2008巴黎北京自行车梦想之旅”大型奥运推介活动。预计“十一五”末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中医院、妇幼保健所、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点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4.85%

10、。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6项和“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等省级荣誉称号8项。社保标准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以及廉租房建设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社保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240人,累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1%以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十一五”末,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五年均翻了一番多。“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11、导下,围绕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结果;是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这五年,是全县综合实力跃升最快、开放发展水平最高、基础设施建设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时期。面对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表1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指 标“十一五”规划目 标2009年2010年预 计经济总量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613.815.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51.31.62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7.816.62

12、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573.94.75旅游接待量(万人次)400403.14846.入境游客(万人次)2014.92结构调整7三次产业结构16:42:4219.4:41.4:39.218:41:418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800982.311309利用外资(万美元)600500.360010引进内资(亿元)1211.814.511城镇化率(%)4041.543人民生活1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递增(%)7.8前四年年均增长16.5%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前四年年均增长16.2%14广播电视覆盖率(%)9895.5生态环境15森林覆盖率(%)82165年治理水土流失

13、面积(平方公里)25175年生态修复面积(平方公里)50社会发展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19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100%100%2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99.96%,100%21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90%85.2%22人口自然增长率(%)4-1.3523城镇登记失业率(%)4%3.9%4%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认清形势,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加快发展。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但全球金融危机

14、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影响,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全球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加速转型的时代,发展模式和动力将面临重大调整,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国际环境的影响和传导,对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新的压力,在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倒逼态势的同时,也为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

15、系列政策加快实施,这都有利于我县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推进,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这对于我省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的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国内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县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接受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经济辐射的条件极为有利。从省内看,我省将全面推进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四大体系、四区建设、十大工程和十五个重要节点、百家摄影点等项目,为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市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等一些重大工作有序推进,这些都有利于我县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合作,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潜力。 从我县自身看,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的条件、基础、动力以及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已经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一是从工业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