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85176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 ,双车道,路幅宽度 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 桩号间距为 20。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

2、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4.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 “离而不远,近而不进 ”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 40% 以上。沟

3、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 30% ,普通土占70% ;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 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 40% ,次坚石 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

4、,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 ,普通土占 30% ,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 1.5 米左右,其中松土占 10% ,普通土占 60% ,硬土占 30% ,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 30% ,次坚石占 40% ,坚石占 30%, 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3、水文地质评价路线所经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 9区。年降水量在 16002000mm 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区,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雨期长2.54.5 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一般汇水在 10km 以下。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

5、左右。潮湿系数为0.752.0 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为2.3 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约为1.3 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三)路线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2、方案布置(包括各比较方案)及方案比选的论证。根据综合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方案。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等对路线方案布置和设计的影响;(2)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与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等的协调及其

6、位置的确定) ;(3)各方案平、纵指标的连续、均衡和协调情况等;(4)征地、拆迁情况及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等;(5)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以及运营效益的比较;(6)其它评价与比较。(四)设计参数1、圆曲线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一所示。表一圆曲线半径要求技术指标丘陵二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路供 2.0%3350m2、圆曲线最大半径选

7、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 米。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4000 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4、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 6s 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

8、应短于车辆在3s内的行驶距离。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70m ;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取:35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 480m )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 2V (160m )为宜。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35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五)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根据给

9、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1) 全面布局;(2) 逐段安排路线;(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六)道路平面设计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曲线

10、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1、平面选线的原则: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 、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

11、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4) 、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七)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是指路基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则指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则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为了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道路应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坡长限制应有利于行车平顺,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和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应注意做到:缓坡宜长、

12、陡坡宜短。纵断面设计线拟定前,应先确定标高控制点(如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方深度等 )。对于山区公路横断面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填挖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 “标准 ”规定确定纵坡度及其长度,并拟定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长度与平面设计的长度相同。(八)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条件受限制不得已而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高速公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宜保持等值。当中间带的宽度增减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 1 100 。(4)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 ”),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 (横坡 )曲线。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