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5051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DOC 58页)(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化浐溪水体达标与水质提升工作方案 (一)总则1.1 目的意义浐溪是德化的母亲河,保护浐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持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建设宜居城市、美丽德化,改善市民生产生活和生态质量,加快现代化绿色瓷都和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建设进程,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以浐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以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从流域入口和村庄源头开始截污治污,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从源头上消减污染负荷,有效削减浐溪污染物总量,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成完善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最终实现浐溪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完成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水污染防治工作。1.2 编制依据(1).

2、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4).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5).泉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6).泉州市水污染防治2016年度计划(7).泉州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8).德化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9).山美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实施方案(10).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1.3 工作范围和时限根据泉州市水污染防治2016年度计划要求,此方案工作范围和重点区域为德化县浐溪流域,涉及的乡镇为龙浔镇、浔中镇、龙门滩镇、三班镇、盖德镇、国宝乡、赤水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等7各乡镇,出境断面为德化县冷水坑桥和横龙桥两个断

3、面。1.4 工作时限基准年:2016年规划时限:2016年2020年1.5 阶段性目标要求根据德化县多年的浐溪流域地表水质监测结果,各出境断面水质均能达到类,符合相关要求;主要问题是个别支流、小流域水质存在超标现象,因此,对小流域的污染防治作为本方案防治的重点。重点污染物:COD、氨氮。结合浐溪流域省控和国控监测断面及市控监测断面的位置,以及浐溪流域各江段的水环境功能划分类别,按流域的行政归属在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置控制断面15个,作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基点,在设计流量下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水环境划分功能要求,作为本规划的水环境质量规划目标。各控制断面位置见表2-1,水环境质量规划目标详见表2-

4、2。 表2-1 出境控制断面水质情况点位名称作 用水质现状水质目标类别2017年2020年德化县横龙桥德化到永泰(闽江)出境水质控制点国控德化县冷水坑桥德化到永春(晋江)出境水质控制点省控表2-2 地表水规划控制断面及规划目标控制断面名称所属水域名称断面类型(国家、省、市)现状水质标准类别规划水质标准类别备注干流国宝瓦窑垄浐溪-赤水国宝交接断面国宝深垄浐溪-国宝浔中交接断面国宝溪初溪桥浐溪市县饮用水源控制断面浔中云龙桥浐溪市城区下游龙门滩乌石墘浐溪-龙门滩雷峰交接断面水口石柱铁索桥浐溪-南埕水口交接断面水口镇横龙桥浐溪省与永泰交汇处龙门滩冷水坑浐溪省于永春交汇处支流盖德溪蒲坂桥浐溪-盖德与浔中

5、交接处龙浔丁溪桥浐溪-鹏祥工业区下游浔中缨溪桥浐溪-城后工业区下游三班镇大云溪奎斗浐溪市三班镇区下游雷峰镇蕉溪村溪尾浐溪-蕉溪造纸厂下游南埕镇石龙溪口浐溪-石龙溪断面雷峰镇双芹溪口浐溪-双芹溪断面图2-1 规划控制断面位置图(二)区域概况2.1 地理位置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东邻永泰县、仙游县,南接永春县,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地理坐标东经11755-11832,北纬25232556,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面积2232平方公里。2.2 自然概况2.2.1 地形地貌德化县境位于闽西南拗陷带与闽东火山断拗带交界部位。西北部属寿宁-华安带断隆带中段,东南部为福安-南靖

6、断裂带与闽江口-永定断裂带交汇地带。自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最终形成了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北西向与南北向构造次之,东西向构造零星分布的基本格架。根据地层分布,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等特征,大致以龙塔春美,李田阳山一线为界,划分为三个构造单位,即龙塔春美断陷带,葛坑阳山断隆带及淳湖德化断陷带,区域构造上分属屏南一梅林断陷带,寿宁一华安断隆带及福鼎云肖断陷带之中断。境内脉岩发育,种类繁多,自基性酸性碱性均有见及。德化县地势较高,本县地处具有“闽中屋脊”之称的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主体部份,是闽中地势最高的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峰连绵,山脉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总体地势由中部

7、微向四周倾斜,呈层状梯级下降。最高点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最低点仅217米,境内相对高差1639米。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7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258座。德化县高、中山面积(海拔800米以上)877.57km2,占土地总面积39.6%;低山面积(海拔500800米)1000.6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2%,且多分布在中山下缘;丘陵面积(海拔217500米)265.79km2,占土地总面积12%,主要分布在雷峰、南埕、水口、浔中、龙浔、三班等地的低山边缘及河谷两侧;河谷盆地71.89km2,仅占土地总面积3.2%,零星散布于群山之中,比较成片的只有浔中、三班、上涌、

8、美湖、水口等地。德化县坡度大于25的土地占总面积的40.7%,小于15的仅占24.7%,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2.2 气候德化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具,夏不酷热,冬少严寒,气候温和适中,四季分明,雨季、干季明显,雨量充沛。由于德化县各地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导致气候垂直变化大和小气候突出。同时,戴云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既阻挡了西北寒潮对其东南坡及东南沿海的袭击,又因由东南沿海入侵的暖湿气流受阻挡上升形成地形雨,使戴云山东南一带成为多雨中心。2.2.3气温德化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219.5之间,城关(海拔525米)18.2。最冷月的1月各地平均最低温度在3.610.5,极端

9、最低温度-5-12.8;盛夏7月各地平均温度在1927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236。实际日照时数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城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量111.9千卡。德化县平均霜日西北部多于东南部。2.2.4降雨德化县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之间,降水的年际相对变率10.514%。降雨分布地域差异较大,以戴云山为界,有南部向北部递减的趋势。在戴云山东南测和石牛山南侧,分别形成两个年降雨1900毫米以上的降水中心,而县境东北、涌溪和浐溪的下游是本县的少雨区,雨量不足1700毫米。德化县降水也随着海拔升高100米,年降水量约增加30毫米。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

10、,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270%,常出现暴雨洪涝灾害。2.2.5 水文德化县水资源量丰富,植被良好,溪流密布,境内河流皆发源于戴云山,呈叶脉状向四周流泻,构成环状水系。河流大多迂回往北入闽江,少数往南注入晋江,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境内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浐溪、涌溪、双芹溪、梓溪、蕉溪、大张溪、贵滨溪、小尤溪、后亭溪等9条。其中以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浐溪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01公里,其上游流域360平方公里经龙门滩引水电站工程汇入晋江流域;涌溪流域面积453平方公里,河道长度60公里,于水口镇的涌口与浐溪下游水汇集流入永泰大樟溪。德化县溪流总长

11、度495.06公里(溪面宽在10米以上),河流密度0.2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4.91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在10001300毫米之间,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径流深年内分配,汛期(49月)占年径流量的7375,非汛期(10月次年3月)只占24.227。德化县的径流系数在0.500.65之间,丰水年(P=10)产水量为32.647亿立方米,平水年(P50)为24.616亿立方米,枯水年(P=90)为18.023亿立方米。德化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9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89亿立方米,地下水0.026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11.6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0.

12、8150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此方案所涉及的浐溪流域面积为36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4.0m3/s。浐溪位于大樟溪上游,全长101公里,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发源于戴云山南麓,环绕德化县南部,流经赤水、国宝、盖德、浔中、三班、龙门滩、南埕和水口等乡镇,至水口镇湖坂村的涌口与涌溪汇合,称为大樟溪。浐溪上游河段又称国宝溪,中下游河段的主要支流有花桥溪、盖德溪、丁溪、大云溪、蕉溪、石龙溪、双芹溪和石牛溪等,干流(从赤水镇湖岭至水口镇涌口)全长86公里,区间流域面积742平方公里,河道比降为6.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3、为11.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7.2立方米/秒。浐溪支流大云溪发源于三班镇湖上自然角落,流经儒坑、桥内、三班、东山,至奎斗注入浐溪,流域面积49.2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3.79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8.39。三班镇区以上流域面积为41.3平方公里。2.2.6 土壤德化县境内地质基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和花岗岩。成土母岩是岩石风化的疏松碎屑,本县成土母质主要是残积物和坡积物,冲积物仅占一小部份。主要有5类;酸性岩占48.5%,主要为流纹岩、凝灰熔岩、花岗岩;中性岩占27.3,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石英闪长岩、粗面岩;基性岩占0.l,主要为辉绿岩、辉长岩;泥质岩占8.7。主要为粉碎岩、变粒岩。灰

14、绿二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砂质岩占12.8,主要有砂岩,砾岩。成土母质中,山地土壤多为残积、坡积物,部分为堆积物;水稻土,梯田以坡积物为主;山垅田多为坡积、洪积二元结构;河流沿岸以冲积物为主,部分为坡积、冲积二元结构。据德化县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共有六个土类十六个亚类。山地土壤中,红壤面积最大,为1548.73平方公里,占83.79%;黄壤次之,为294.33平方公里,占山地面积的16.05%;草甸土、紫色土、潮土仅零星散布。土壤类型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海拔800米以下为红壤分布地带,800-1200米为红壤与黄壤过渡地带,1200-1500米为黄壤地带,1500米以上有粗骨性黄壤和山地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耕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坡地、梯田、山垅田和平洋田中。2.3动植物资源概况2.3.1植被概况德化县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和南亚热带北缘的过渡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境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按中国植被划分方法,县域内主要有9个植被类型,51个群系,92个群丛,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许多典型的植被类型。原生典型植被以槠、栲类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现存植被绝大部分已演替为次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