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本我读后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84451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与本我读后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我与本我读后感自我与本我读后感自我与本我读后感,哪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下面是带来的自我 与本我读后感,欢迎阅读!我有们既有向往生的本能,也有向往死的本能,将我们带往人 性的光明与黑暗。真正的人性绝无永远的光明和永远的黑暗决定人类行为的除了唯乐还有重复:除了唯乐原那么,还有一 条更根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那么,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那 么。这就是强迫重复原那么。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爱的性本能:这种力比多联系才是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 的关键因素。这种爱虽然不是以两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但它仍属于性本能 冲动的表现。在弗洛伊德看来,爱的核心是性爱,此外还包括对双亲、对子 女、对朋

2、友的爱,以及对某一抽象观念的爱。后一类爱也同性爱一样是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只是它们原来的 那种要求两性结合的目的被转移了,或被抑制了。因此,也可以说,性本能其实分作两类:一类是其目的未受抑 制的,一类是其目的受到抑制的。而在一个集体中把众多个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正是这后一类 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超我的支配:超我是人性中高级的、道德的、超个人的方面。它也是人们通常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一类的东西。它代表人内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因此也叫自我的典范。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保存自我的需要趋向唯实而不是唯乐:自我的自我保存本能的 影响下,唯实原那么取代了唯乐原那么。本能的强迫重复:因此看

3、来可以这样认为,本能是有机体生命 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而这些状态是生物体在外界干扰力的逼迫下早已不得不抛弃的 东西。也就是说,本能是有机体的一种弹性表现,或者可以说,是有 机体生命所固有的惰性的表现不愉快的产生:个别的或部分的本能在其要求和目的方面与另 一些能联合进入自我的包容性统一体内的本能不能协调一致,于 是,前一类本能便通过压抑过程脱离了这个统一体,滞留在较低级 的精神开展阶段上,因而一开始就失去了获得满足的可能性。如果这些本能后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困难然而成功地得到 了某种直接的或替代的满足(在被压抑的性本能身上很容易发生这类 情况),那么,那个在其他场合本来会是一个

4、获得愉快的时机的事 件,在自我的感觉中,却是一种不愉快。自我对本我的控制:从性对象选择到自我改变的转变也是一种 方法,用这方法自我能够获得对本我的控制,并加深与本我的关 系。强加自身给本我:它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爱对象(love-object)强 加于本我,并用这样的说法试图赔偿本我的损失:“瞧,你也能爱 我一一我是多么像那对象。”自我典范的起源;因为在它后面隐藏着个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 要的自居作用,即在他的个人的前历史中他与父亲的自居作用。正是在这个自我典范或超我中,我们具有那个高级本性,它是 我们与父母关系的代表。当我们还是小孩时,我们就知道那些高级本性,我们羡慕它 们,也害怕它们;之后我们

5、就把它们纳为己有。”超我的形成:超我并不单单是本我最早的性爱对象选择的一个 痕迹,它还代表一个反对这些选择的强有力的反相形成。它与自我的关系并未被以下这句格言把内容抽空:“你应该像 这个(像你父亲)。”它还包含了这个禁令:“你不可以像这个(像你 父亲)一一无理由的罪反感:良心的要求和自我的现实行为之间的紧张状 态被体验成一种罪反感。对痛苦的渴望:我们已经习惯于说在他们身上对病的需要较之 恢复安康的愿望更占上风。由于一下人的强迫重复性,儿童会强迫重复一些快乐或悲伤的 场景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超我的剧烈反对:在神经症中人们熟知的自卑感可能离这种罪 反感不远。在两种我们很熟悉的疾病中,罪反感过分强烈地

6、被意识到;在这 两种疾病中,自我典范表现得特别严厉,经常以残酷的方式剧烈地 反对自我。超我对自我的残暴控制:控制意识的过分强大的超我用残忍的 暴力剧烈地反对自我,好似它占有了人所具有的全部施虐性。按照我们的施虐狂观点,我们应该说破坏性成分在超我中牢固 地盘踞着,并转向反对自我。现在在超我中处于摇摆状态的似乎是一种死的本能的纯粹文 化。事实上,如果自我不及时地通过向躁狂症的转变来挡住它的暴 君,死的本能在使自我走向死亡中经常获得成功。外在攻击性转化为内在:一个人越是控制他对外部的攻击性, 他在自我典范中就变得越严厉一一这就是越带有攻击性。关于信仰与正义。冷静而清醒地兑现一个人在激情状态下做出的承

7、诺和决定,是 人类最可怕的重负之一。感情的压抑:这种感情开展受到阻止,或被抑制(和研究“精神 病”相比,研究“梦”更容易了解这些可能性)。我们都知道,“压抑”活动的真实目的就是阻止感情的开展和 生成,否那么的话,它就相当于没有完成任务。压抑带来的发泄:这个概念会出现三条道路:1.不能再发泄;2.从无意识系统中承受发泄;3.保存之前进展过的无意识发泄。相应,我们可能得到三种结果:1.撤离回来的前意识;2.保存下 来的无意识;3.代替前意识发泄的无意识。在了解这部作品之前,我想了解这个作家之后会对这部作品就 有提前的了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

8、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 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 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等。我所期待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希望我不要被他书里所说的病症之 一砸中,因为我不可不想有精神病病症。可是说不一定心里不安康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真有其状,我会告诉大家的,以免伤害大家。我想我是受伤了,因为这本书的第一句就是行话:将心理区分 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根本前提;而且只有这个前提才 使精神分析学有可能解释心理生活中的病理过程一一这些病理过程 的普遍性象它们

9、的重要性那样值得重视一一并把它们安置在科学的 构造之中。换句话说,精神分析学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但是必 须把意识看作心理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可能和其他性质一起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一种精神要素(例如:一种观念)通常并不是在时间上延续了一 定长度的意识。相反,一个意识状态在特性上是特别短暂的;此刻作为意识的观 念不一会儿就变了样,虽然在某些容易出现的条件具备以后它还会 恢复原样。在这问隔当中,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观念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1atent),这样说是意味着它在任 何时候都能变成意识。或者,如果我们说它是无意识(unconscious),我们也应当对它 作出正确的描述。这

10、里,“无意识”与“潜伏的并且能够变成意识的”是一致 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人们间歇性地会忘记一些事物,然而又会 在突然某一瞬间记起来什么,意识中断后,还有潜伏的概念指引你 记起来,或者是你不想记起来那是什么。“无意识”与“前意识”观念(思想thought)之间的真正区别 在于:前者靠一些的材料进展,而后者(前意识)另外还与词表象 (wordPresentations)有关。自我源自知觉系统,这个知觉系统是它的核心(nucleus),自我 由领悟到前意识开始,这个前意识与记忆的剩余相毗邻。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自我也是无意识的。现在,我们将把一个个体看作的和无意识的心理的本我,自我 依托在它

11、的表层,知觉系统从它的内核中开展出来。如果我们努力对它进展形象化的描述,我们可以补充说自我并 不全部包住本我,而只是包住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知觉系统 构成了它的自我的表层,多少有些象胚盘依托在卵细胞上一 样。自我并不与本我明显地分开;它的较低级的部分并入本我。弗洛伊德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自我戴着一顶“听觉的帽 子”,就象我们从大脑解剖中知道的那样,人们可以说这顶帽子是 歪戴着的,所以自我并不完全地覆盖着本我。自我是通过知觉意识的中介而为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所改变的 本我的一个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外表分化的扩展。而且,自我企图用外部世界的影响对本我和它的趋向施加压 力,努力用现实原那么代替

12、在本我中自由地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那 么。知觉在自我中所起的作用,在本我中由本能来承担。我认为这样的纯理论书虽然看起来很头疼,确实是很头疼,他 用大篇幅地文字解释了“自我”与“本我”的区别,至少我们能了 解到这样的一种理论。在我看来,很低级的认识,自我就是在意识前提下,所作出的 决定或者潜意识下的行为,虽然不正确,但是我简单地理解了一下; 而本我,除了带有身体这样的一种“我”,有时候表现出自己都觉 得的白痴行为或者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的行为。这样理解其中的偏差甚大,如果弗洛伊德先生不介意的话,我 将从这么简单的方式入手理解。通常要求强烈反思的微妙的和困难的智力操作同样能够前意识 地进展而不进入

13、意识。这类例子相当确凿;例如,它们可以在睡眠状态中发生,就象事 实说明的,某人醒后立刻发现他知道了某个困难的数学题或其他问 题的答案,对这个答案,他前一天苫苦思索而徒劳无效。至少我是一个证明者,这个记忆深刻的.原因是我特别喜欢数 学,小的时候为了做一道应用数学题,苦思冥想了很久后也没能得 出答案。睡梦中也好似也有这样的题,突然惊喜地醒过来,记住答题步 骤,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完善。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分化不仅仅应归于原始人,甚至应归于更简 单的机体,因为它是外部世界的影响可防止的表现。按照假说,超我实际上导向图腾崇拜的经历。是自我还是本我经历和获得了这些东西的问题很快化为乌有。认真的思考立刻就使我们知

14、道除了通过自我对本我来说,自我是外部世界的代表一一任何外部的变化都不能被本我经历过或 经受过,而且不可能说在自我中有直接的继承。这里,一个现实的个人和一个种属的概念之间的鸿沟变得明显 了。此外,人们不能把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区别看得太严格。也不能忘记自我是由本我特别分化出来的部分。自我的经历起先好象不会遗传;但是,当它们在下一代许多个人 身上被经常地、有力地重复,可以这样说,自我的经历就把自己改 变为本我的经历,这个经历的印象经由遗传保存下来。这样,在本我中,那些能被继承的经历就聚曲了无数自我剩余 的存在;当自我从本我中形成它的超我时,自我也许只能恢复以前自 我的形状,并且它也许只能使这些形状复活

15、。超我的出现解释了自我与本我向对象精力贯注的早期矛盾怎样 会继续存在于它们的继承者一一超我之中的。无意识罪反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这一发现是令人惊讶 的。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在许多的罪犯身上,特别是在年青罪犯的身上,人们可能发现 在犯罪以前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罪反感,所以罪反感不是犯罪的结 果,而是它的动机。能够把这种无意识的罪反感施加在一些真正的、直接的事情 上,这好象是一个宽慰。这是弗洛伊德的著作,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的我当然不会错 过,而且我还挺喜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所以就更不能错过 了。在读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的一些浅显的见解。许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我们对此所产生 的感觉会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很可能会忘记之前所发生的事以及我们此 所产生的感觉,但一旦我们再次遇到相似的事情时,那种我们自以 为已经遗忘的感觉会再次袭来,又或许它会在梦中出现,但我们却 每次都觉得它们是新的,其实不是,只是我们不明在而已。在一个集体中,每一种情感,每一个行为都有极大的感染性, 它甚至能使一个人欣然的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这种倾向与他的本性是格格不入的,要不是作为一个集体的成 员,他简直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这是因为在集体中的人,都会受到集体的压迫,人是社会的动 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