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4324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统计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学法指导六 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例2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通过妈妈为陈东记 录从出生到10岁的身高,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要清晰地反 映陈东身高变化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会更好。教材给出陈东从出生到10岁的身高数据,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 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

2、、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当学生补充并完成折线统计图后,教材安排了三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一 步对数据进行分析,还要依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对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进行合理的推测。通 过小精灵的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例2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对某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的统计,一方面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另一方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 人数、身高的变

3、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 现实意义。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 了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基于以 上认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折线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简单的预测、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4、培养动手能力。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 占主要地位。他们在以前学段和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对折线图的初步制作已经有了 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学生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四、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 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

5、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 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 养能力的目的。五、学法分析为了体现以上教法,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 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交流学生搜集的资料,来体现统计图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和意义,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已经点燃的兴趣的火种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呢?在学生回忆总结了折线统计

6、图的组成以及简单的初步制作之后,我针对教学中的难点, 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图,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了一名探索者和发现者,而且学生通过动 手实践、合作探究,互评互议,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的 时候我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 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为此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 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 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达到后,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在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几

7、道很切合实际的生活实例,这样一方面既能巩固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 认识到统计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 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还针对相关内容设计了学生的自我交流与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自己,让 学生谈收获,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系统构建,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 掌握,而且在能力、方法、和情感方面都会得到培养。六、学习指导1、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思维能力。2、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尝试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探求新知的方法。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语

8、言正确表达思维过程。4、通过对比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整理知识、归纳特点的方法。总之,这节课我努力体现并实践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时时处处贯彻着学生是数学 学习的小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动手操作,能探讨研究,能合作交 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和谐的情景中自主的学习,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 的能力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景,导入新课1.请大家将你课前搜集的有关折线统 计图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图。料。书)生:交流汇报: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 同时老师也出示一些自己搜集的有关资通过交流发现,统计 图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 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

9、折线统计图(板 指出: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生:交流,回答3.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 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板书 课题:折线统计图(二)通过复习旧知,为 教学新知识作铺垫,导 入新课。、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出示陈东妈妈记录了陈东0-10 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 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 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 兴趣。2.看到这个统计表,大家想问什么问题 呢?生:小组讨论,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 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 现数学知识2.深入探究1.教师引导回忆折线统计图由哪些部分 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为制作折线

10、图做好铺 垫。生:思考,回答。2.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 后再让学生动手画。提醒作图步骤,在 具体做图中加深印象生:(1)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3.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 息?针对此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的习惯与能力。训练提 出问题、解决额问题的 能力。生:交流,提问。教师适时总结具有代 表性的问题:(1)陈东几岁到几岁是长得最快?长了 多少厘米?(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让学生在分析、解读 数据的过程中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3)陈东5岁

11、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生:解答让学生更加深入的 了解到折线图的发展趋 势。3. 预测一下如果将每年的身高一直统计 下去,画成折线统计图,这个折线会变成什 么样呢?三、实践应用1、分析折线1.出示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给学生提供思考探 索的空间,让学生自主 交流探索学习,培养了 他们独立考,分析问题 的能力。统计图 化的统计图。(1)仔细观察分析这两幅图,你能了解 到他们的治疗情况吗?咱们不妨来当一名小 医生给大家详细地说说这两天他俩的治疗情 况。可以把你的想法先和同桌说一说。生:仔细观察,讨论、交流。(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正常体温的 呢?生:从图上的这条虚线上看的,虚线上表 示人的正常体温

12、。师:这条虚线处代表着人的正常体温。其 实人的体温在这条虚线周围稍有波动都是正 常的。2. 交流、评价3. 预测师:我们小医生分析得怎么样?生:各抒己见。师:预测聪聪、明明病情的发展变化。生:积极分析、预测。培养学生不仅要学 会提出问题,更重要的 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行赏 别人,正确的评价别人, 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方 法。让学生根据相关数 据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 统计图。三、全课总 结,构建模型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 什么收获?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总结梳理本节课所 学的内容。四、巩固拓 展,内化新知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 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13、预 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通过针对性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 习题。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二)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标题、时间、数轴、点、连接的线段作图步骤:1.描点2.标数3.连线教学反思: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 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过往汽车的录像。 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 的体验过程中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 养观察思考、

14、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组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 经接触过一格代表一个和两个单位长度的基础上织学生认识条形统 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 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 纸上画出统计图。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 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我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 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 行交流。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 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 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 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 力。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具体细节:在填 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填写。我的想法是:这样做, 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 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我的目 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