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84002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想的力量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想的力量说课稿 说课人:杨先英一、 说教材:梦想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

2、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的、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00元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同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和同情心都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式。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主题以及教材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

3、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紧紧围绕专题把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定为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努力实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四清五步尝试教学法”。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开展教学。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

4、什么是“梦想”。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了解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并感受梦想带来的巨大力量。(设计理念:本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新课,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梦想的潜能,让他们心中拥有梦想,让他们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

5、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二)、目标呈现1、首先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2、然后教师补充、修订学习目标。3、师生达成共识后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体会人物品质,理解课题含义。 领会表达特点,学习灵活运用。(设计理念:师生共定学习目标,既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又避免疏漏。保证学习目标明确、准确、科学、全面。)(三)、自主尝试1、以上学习目标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不懂的地方再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仍然不懂的做上记号。2、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把握学生自学效果。(设计理念:此环节是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四清五步尝

6、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因此,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为全班交流做准备。为避免流于形式,为提高自学实效,我采用了“独立完成小组讨论记住疑难”的具体策略。)(四)、交流、点拨1、字词:、指名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识字方法:哪几个字你记得最牢?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学生评价、纠正后,全班齐读、巩固。(设计理念:此环节既对生字词认读情况进行检查,又为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了铺垫。)2、简要复述故事、指名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评价:A是否抓住了主要要素?B语言是否简洁、流畅?、交流简要复述故事的方法:即紧扣课题,抓住主要要素:谁的梦想?什么梦想?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学生运用此方法再次尝试,师生再次评价,

7、以实现最优化。(设计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对“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这种复述故事的方法已基本掌握,但对“紧扣课题,抓住主要要素”这种方法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点拨。)过渡:、为什么瑞恩会有这样的梦想?请从文中找出答案。、你对非洲人民的生活还有哪些了解?请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一组有关非洲孩子的生活资料,学生畅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师: 你的感受让我看到了你的善良,你的金子般的同情心。那么,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设计理念:通过朗读课文信息、课前搜集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到非洲缺水的严重和受污染的水对非洲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通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8、,为深入理解瑞恩的梦想作好情感铺垫。)3、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学生交流: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边交流边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如:第1自然段:你觉得哪几个字应该读作重音,怎样读出瑞恩焦急的心情,以突出他的善良?第6自然段:此段突出了瑞恩怎样的品质?瑞恩为筹集70元钱做了哪些事?他在做这些事时会怎么想?你认为怎样才能通过你的朗读突出瑞恩的坚定、执著?(设计理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略读课文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

9、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只有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会更具有立体感,才会打下更深的烙印。因此,这一环节,我通过引导有层次的阅读,使学生在内容理解、情感体验与语言感悟上达到了理想的效果。)4、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写作特点:、学生交流: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步骤?课文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的? 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形成板书: 第一步:70元 瑞恩 自己筹集 第二步:2000元 家人 大力支持第三步:钻井机 社会 热心参与 (设计理念:领悟作者的表

10、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写作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步骤?课文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的? 在精当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5、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学生交流:联系全文说说瑞恩的梦想产生了怎样的力量?、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形成板书: 激励自己、感化他人、拯救生命、增进友谊(设计理念:前两方面的力量对学生来说容易发现,而后两方面的力量 “

11、拯救生命、增进友谊”学生认识的难度会大一些,为降低难度,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首先学生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然后引导想象非洲人民得到水之后的场面,最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是瑞恩和加拿大人民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是非洲的人民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读、想、说等形式实现学生自悟自得,使“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相机补充资料、学生进一步感受梦想的力量: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2003年初, “瑞恩的井”已经帮助非洲挖了70多口水井; 2008年,“瑞恩的井” 已在12 个国家挖了266口井;

12、 435343 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被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五)、练习、反馈读了本文后,你从瑞恩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要你给他写一封信,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设计理念:学生既可以联系课

13、文内容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体会,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此时学生心中的梦想会比课前的交流有变化,这样的设计深化梦想的内涵。使他们感悟到梦想因为坚持而变得伟大,因为有爱而变得温暖,更因为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关爱他人,从而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六、说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善良 激励自己 感化他人 执著 拯救生命 增进友谊(设计理念:此板书设计遵循简明、醒目、形象、美观的原则,紧扣课题、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认识。)教学反思:本课力求遵照“五步目标尝试”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首先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师生共定学习目标,接着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多种形式的自学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教学任务繁杂,一堂课下来总觉得与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大距离,如:感情朗读还不够深入,学生自主尝试的效果不够明显等。恳请各位教师给予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