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3897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平真诠今注梁湘润梁湘润 著 子平真诠今注 -沈氏用神提要 开宗明义 沈氏用神是以沈孝瞻氏的格局喜忌为范围,所以格局以外的推理须另行参考酌用。 1. 有关冲、刑、会、合与六亲、生、旺、贵人、特别格部分,及明代古典式的命学,请参阅大流年判例。 2. 有关日主对十二月令之调候用神部分,请参阅余氏用神辞源比量推理。 3. 沈氏原文,本来格局与大运,二者是一连贯排列的,后人将其分割注释之示,另再二者合而注明,以常见误用格局喜忌提要一节中作提要之说明。 4. 沈氏在取格认辨的方式,是以月令地支为第一优先。至于月令地支所藏的天干,有没有透出,是不重要的事,这一点是与三命通会取格局的立场相同。清末以来的命理

2、典籍,屡屡忽略了介绍认格的细节,通常是以月令所透者视为第一优先而已。这一种论注,原则即是沈氏或者三命通会取格的立场相同,所不同之处,只是层次问题。譬如:甲日主,生于酉月。而酉梁湘润 著 中辛正官没有透出天干,而时柱却是戊辰时,也没有他格可入,常法可以认为是时上偏财格。沈氏则认为甲生酉月,不论酉之辛正官透不透天干,以及四柱另外有没有他格可成,皆作正官格而认定。即以上节所述之甲日酉月戊辰时为例,不作时上偏财格而论,而是官逢财生之认取。设若月支地支之中,包含二、三个支藏天干,在认取格局之际,也数相同论法。譬如:癸日主生于寅、寅中有丙、甲、戊。不论天干有没有透出丙、甲、戊,即是先认定为伤官格。以寅是甲

3、的临官位,甲是癸日主的伤官,故此认为伤官格。这一种取认方式,即是以月支本身是那一个天干的旺位,即以此对日主而论格。所以癸日寅月,是伤官格。如果寅中之丙、甲、戊又有透出天干的情形下,就是以透出的天干所成之格,附属于伤官格之下。寅中透甲-是月令正位伤官格。寅中透丙-丙是正财为伤官生财格。寅中透戊-戊是正官,为伤官见官。 5. 关于日主强弱的问题,并不以常法之-日主弱,扶日主;格局弱,扶格局如此单纯。沈氏认为日主之强弱,固然是可以影响八字之高低,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优先事。日主强弱对八字的重要性,不到综合推理的六分之一。譬如:七杀格有食神。最忌财、印出干。故梁湘润 著 此财、印有否出干,远比日主强弱来得

4、重要。 6. 关于通关这一项问题,常法受了徐乐吾的影响,误将张神峰的观点,移植于沈孝瞻的著述,以为二神相战,中间之神必可通关。譬如:伤官见官,则以伤官生财,财生官的财字通关观念,普通去适用于任何二神相战的八字。按沈氏用的是三联生克制,乍看好像通关,而又不是以完全居中的字就可以通关。沈氏是认为居中者,未必一定是有通关的可能。诸如-伤官格见官,财星可以通关。正官格见伤官,财星则不能通关。 7. 命学不宜用统计方式来做主要引证的结论。因为设若有一位人士,认真统计了一万组八字,在目前的比例来论,仍不到千分之一的比例,统计的吉凶,只宜用之于命、运、岁中之冲、刑、合、会,与局部神煞的引证,不足以用之于软体

5、的多边用神制式。 8. 沈氏之著作,受了徐乐吾的个人习惯,曲解了很多沈氏的原意。由于徐乐吾喜欢引用一些,与徐氏同一时代之清末遗老名人八字来穿插,以及引论一些名伶的趣闻,附会于先贤著作中,昔日对这些趣闻,多少还有些趣味感。近来大家可能认为过度之穿插附会。是没有什么意义之事。所以我们只宜对沈氏的原文多予研究,不必多分心于徐乐吾氏的附笔架词。 梁湘润 著 9. 沈氏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他的规范作别将它归类于十四制式,各别予以说明。 10. 在说明十四制式之前,为论命实际上应用方便。特先将常见误用格局喜忌列在专章,以此表达沈氏与常法异同之特征。 常法绪论 沈氏用神是以子平真诠一书为宗,是以格局为主论用

6、神。用神这一术语,在近五十年以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口头禅。在一般观念之中,只是以中庸,或者称之谓中和的概念,笼统而论之。大抵无非是日主弱则扶日主,格局弱则扶格局。日主强则克日主,格局强则克泄格局。 这一种平衡的概念,是十分易于明白的事理。然而,这一种概念之余,会产生一些太过琐碎的困惑。今举二则例式,作一介绍。 1. 日主弱,扶日主能扶日主健旺者,并不是只有一种。诸如:比、劫、禄、刃、印、长生、库都可以使日主变强。这七种之中仅对日主而言,能扶日主的主旨,并没有不同。然而这七种之中,对格局方面就有不同的含义。今举例如下: 财格不宜用比、劫、刃扶日主 梁湘润 著 正官格不宜用羊刃扶日主。 食神格不宜

7、用印扶日主 总之,扶日主之神,不可以又克格局之用。 2. 日主强,克泄日主能克泄日主者,即是官杀与食伤。然而日主强,是有七种之强比、劫、刃、印、长生、禄、库如果日主是印扶之强,设如用官杀制日主,则官杀生印,印更可生日主,反而益为见强。 等等类似这些困扰之处很多,读来已经成为一种子平八股,令人莫之所衷之厌烦。这些话千言万语,只是二句话。上焉者是以中和为前提之下,兼顾不伤害格局之字面。下焉者只知中和而已。至于怎么才能使其中和,如何又能既中和,又不妨格局?则语焉难详。为什么语焉难详呢?那就是要一一说明?则嫌其太烦。不说个明白,又嫌其太玄。大抵初期研究子平三、二年的人士,就是徘徊在此二者之间。 后来的

8、情形呢?并不是诉诸解答这二项的困扰为主旨,而对这些中和的论法有些表示怀疑了。也知道中和也罢,用神也罢!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示范性的样品而已。可能根本不是一种可以适应用到任何一种八字中唯一的规则。 我们现在可以举出一些,可以不必考虑中和,而且可以超越中和,更为优先的命理法则。譬如:乙日主,生于梁湘润 著 子、丑月,则四柱一定不可以缺少了丙字。这一个丙字,当然是泄日主之字。然而以乙日生于子、丑月,可以不必考虑日主之乙字,够不够强,能不能泄。不中和之事小,没有丙这个字的事大。这就是大家常常所听闻的调候为急了。如此,我们又要问,调候到什么程序才算是急,可以超越中和了呢?这一个答案的概略观念。大抵是在夏、冬

9、二季的是最为明显。 这一些看起来似乎很有理,而又理还乱的情形。有关这些我在星相回忆录之中,是叙述得十分详尽。星相回忆录是叙述我自己研究星相的心路历程,如何在重重叠叠,分分合合,似同不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怎样去体会出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 大抵子平法是包融于八组似同而不可合用,似非而可以酌情兼论之中。读者可以阅读拙著渊海喜忌随笔与子平秘要,当可以有一个原则上的了解。 现在我们论述的主旨是八组组合中之一组沈氏用神。我昔年曾经在子平秘要之中论过四组用神之比判。而且对时下最为盛行的调候喜忌,特别列成表格化,出版为余氏用神衷解与余氏用神辞源。由于先贤之作,体裁立场不同。故此没有将沈孝瞻氏之用神列入

10、,一并介绍,而在此则以沈氏用神为主作一探讨。 任何一本书,吾人研究之时。除了它的内容以外,我们首先要梁湘润 著 探讨它的原作者之人、时、地。所以研究沈氏用神之前,就是要先了解沈氏何许人,什么时代,什么身份,何时出版等待之基本认识。按沈氏名孝瞻,讳燡燔。清康熙年间人,乾隆四年己未年进士。他是对子平法深有心得的人士,子平真诠一书,当初只是沈氏的一份心得的手稿。原稿是三十九篇,并没有子平真诠这一个书名。由于沈氏是进士出身,乃是官场中的人物,他的谈论命理的对象,都是仕绅与官宦。他的这一份手稿只是转借于仕绅官宦之中,对子平有研究的人氏彼此传阅抄录,如此辗转抄录了十余年。有一位胡空甫先生,在宛平府中任幕府

11、,在府中,始得见到沈孝瞻氏的手录,认为是一本非常好的一份手稿。因而在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年将沈氏的文稿出版为书,称之谓子平真诠,也就是今日大家都能熟知的顺用、逆用等待原始创立人。 胡空甫是第一位出版子平真诠的人士,自清代乾隆以后,陆续出版子平真诠的人士,是有很多种版本。内容未必完全相同。今日我们所看到子平真诠的版本,并不是第一次胡空甫的版本。乃是清赵展如的版本。民国二十五年方重審与徐乐吾,再将赵展如的版本,重再作一次章节上的调整出版,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子平真诠。 沈孝瞻原始的手稿是三十九篇,后人加以分割,譬如:论伤官与偏官取运本来是一篇,后人分为二篇。当在民国二十年左右时代坊间所出版的子平真诠是

12、四十四篇,而方、徐梁湘润 著 二氏用赵展如的版本,再度加以调整章节而成四十七篇。补上各家之差异处合共为五十四篇。 沈孝瞻是清康熙年代人氏,与滴天髓的注释者任铁樵是同一代的人物,不过任铁樵要比沈孝瞻大四十岁以上。以相近时代的人物,应该是有比较接近的命理推论,然而沈、任二氏的观点却是大为异趣。这个原因有二: 1. 清初之时,命书的流通版本,不是现在的那几本命书。那时候流行的书,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三命通会,神峰通考以外,其外的如:广信集、神白经、烛神经、理愚歌、三车一览,源髓歌,三命铃,指迷斌,金书命诀等,目前只有残本。故此,我们无法求证沈、任二氏在今日所不能详知的版本,他们的采信范围是怎么作取舍的。

13、 2. 沈、任二氏的身份不同,沈孝瞻是进士官员,任铁樵是职业论命者,所以立场一定是有所不同。沈孝瞻在真诠一书之中,他的真正重点是在用神、八格、取运,此书在第一章之中所列出的十干十二支,干支方位配卦,十干宜忌,阴阳生克、四时五行等十三节,都不是沈孝瞻原来的真正原文,而是后人所加录。 按民国初年真诠一书只有四十四节。而徐氏的注释本,竞达五十四节。因此卷首之十三节最多只有三节,才是近似沈氏之作品,其中最为明显为附添的文笔,即是附滴天髓天干宜忌,以及附论四时五行。这二节徐氏明梁湘润 著 白加上附的一个字,显然就不是沈氏的原文,而且另有二项理由,足以证明这二节不是沈孝瞻的原作品。 一、 滴天髓的论十天干

14、喜忌,诸始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乘龙等。按今日的推论是出于任铁樵的滴天髓原文。沈氏引用任的文章。这一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基于沈孝瞻与任铁樵是同一代的人物,任铁樵就算是英年就出版了滴天髓,沈氏也不会采用的。因为沈氏是进士级的官员,不可能引用同一时代职业论命之片断语句。再以滴天髓并不是任铁樵所著。按明史艺文志中明白刊录滴天髓,原名为三命谈滴天髓是明代刘伯温所著。清初可能是为了忌评提及刘伯温的这一个名字,所以将三命谈三字删去,只留下滴天髓三个字,任铁樵最多只是将刘伯温的原文章节中节引数段而已。 二、 论四时五行这一节,原文在三命通会之中,是可以查得到的。然而,徐乐吾在五十四节版本的真诠之中注明,四时五行是节录穷通宝鉴。按穷通宝鉴这一本书名,不要说是清代雍、乾年间没有这个书名,即使在道、同年间也没有这一本书。所以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