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83443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记叙文阅读要领讲解1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补充交代或说明有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

2、。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严密。 三种叙述方法,相对而言,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示例 至爱所在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

3、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从记叙的顺序看,两段属于 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 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 2如何分析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部分要详写,一些部分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

4、系不大的部分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一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分的补充或衬托,一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示例 在初春的暖雨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

5、命啊!它们在春风里飞啊飘啊!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树林,它们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地然而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文章前三段用了 、 、 、 四个比喻句(详、略)写了梧桐树籽 时的状态;第四段用 句(详、略)写了梧桐树籽 时的状态。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作用?找出文中能含蓄提示文章中心的句子。3如何分析记叙文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在写人的记叙文或文艺作品(如小说)中,人物描写成功与

6、否,直接影响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题的表达。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描写的对象看,它包括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衣着、对话、行动、内心独白,即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方法看,有概括介绍或细致描绘。从描写的范围看,有整体描写、局部描写、特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正面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它不仅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并可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行动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着比较重要的地

7、位,人物的性格也总是要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对话就是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也就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它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其方法多种多样,有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和面部表情等直接地剖析,有采用梦境、幻想等间接地揭示,也有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地烘托。示例剥 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

8、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知

9、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儿子。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文中记叙母子二人比赛剥豆,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比较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什么? 本文刻画人物时采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 、 、 。4如何分析记叙

10、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对表达方式的考查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对表达方式的判断,一类是对表达方式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中抒情方式有三种:一、直接抒情,也就是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二、在叙述、描写中抒情;三、在议论中抒情。抒情手法的运用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或是揭示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记叙文中的议论也有三种方式,一、用议论引出记叙,即在记叙前作者先写出自己的看法,紧接而来的记叙就是对议论的

11、具体说明。这种议论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它能使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得很鲜明,同时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二、夹叙夹议,即在叙述过程中同时进行议论,边记叙边就所记叙的事物进行阐明、发挥。在文中,后面的议论常常是前面叙述的自然的发展,它起着揭示所叙事件的意义的作用。三、用议论总结记叙。这种议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它往往也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种总结往往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示例 爸爸出差归来,给我带回了两盒别致的小火柴。 火柴盒的商标引人注目。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长长的金发上扎着一根粉红的发带,两只明亮传神的眼睛真叫人喜爱。她右手举着一簇鲜花,两只蝴蝶像是闻到芬芳的香味,在上面翩翩起舞。我打开盒子,只见

12、戴着红帽子的火柴梗一根根静静地躺在里面,头都朝着同一方向,别看它们现在这么“老实”,只要你抽出一根火柴,把它的头在火柴盒边上一擦,立即会“嗤”地一声,爆出火苗儿来,很快地从头燃烧到尾。 火柴燃烧的时间虽然短,甚至可以说转瞬即逝,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少不了它。要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场合里,火柴的作用可就更大啦。在茫茫黑夜里摸索的路人要是有一根火柴点亮一支火把,不就可以避开许多危险,少走许多弯路?在荒山野岭中的勘探队员,要是有一根火柴燃起一堆篝火,不就可以驱严寒,得温饱? 啊!火柴,谁说你生命短暂?那熊熊燃起的大火,是你的青春在闪耀! 啊,火柴!我要大声赞美你,赞美你把光和热留在人间,哪怕自

13、己化为灰烬! 这是何等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啊!我们每一个青年,难道不应该像火柴那样,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的光和热吗?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中第段是 ,第段是 ,第、两段是 ,第段是 。把第段删去好不好?试简要分析后三段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

14、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2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2分)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