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827066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五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则寓言故事。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予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好玩的小故事,告知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化。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2.读题,谁知道“亡”、“牢

2、”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说明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二、初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2.边读边思索,这则寓言说明白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指名读课文,订正读音,提示学生应留意的问题。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n”,不要读成“qun”。“窟窿”的“窿”读轻声。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终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

3、点”词语说明:叼走:衔在嘴里拖着。邻居:邻居。劝说:劝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好听从。懊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1.出示课件,思索: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的劝说,其次天又丢了羊。他懊悔没有听邻居劝说,赶紧把羊圈修好,从今,再也没有丢羊。)2.养羊人对邻居的劝说起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1)读书,小组探讨。(2)班上沟通。起先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后来想:假如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牢固实。结果:从今,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五、小结。1.明确

4、寓意。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仔细改,就不算晚。2.联系实际,谈感想。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案 篇2学问与实力:相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看法,从而树立主动奋进的生活看法。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多媒体课件

5、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学问?(学生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漂亮而古老的地方。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知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寻它所告知我们的人生哲理。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6、,读通句子。(2)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3.学生依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心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绕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2.这就是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塔远眺时,设法让她看到的事实,那么父亲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她观赏风景而已吗?那父亲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课件出示)通往广

7、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觉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3.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应当读出什么呢?(充溢希望和慈祥)请男同学扮演一下父亲来读。4.父亲的这些教育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第3段)(二)结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过渡:父亲的教育在以后的生活中原委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加以说明?第一件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板书)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思索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是什么?她怎样解决?学生读、沟通,自由发言。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2.学生发言,总结作者遇到的困难(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

8、了40件,而维黛安太太却无法在两星期内编织出40件毛衣。)3.沟通: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40件毛衣的订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烈)A.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华蜜的云。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不自胜”,并造句。指导学生读出“我”当时异样兴奋、喜悦的心情。B.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知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知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行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

9、佛踩着一朵华蜜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知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行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A.难过、难受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那朵华蜜的云突然消逝了,我只好没精打采地与她告辞。(莫非就这样放弃?此时作者心里会怎么想?)生: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

10、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须要特别技能,但在巴黎,肯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5.一个“猛然”一个“肯定”,我感觉作者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6.作者走这条路胜利了吗?从哪里看出来?引读:从今,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指导读出时装的多;读出作者的骄傲;读出作者的喜悦)7.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此时,我感慨万千,假如没有父亲的教育,“我”怎么会有今日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同桌相互沟通)其次件事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板书)1.

11、作者的幻想最终实现了,这多亏了父亲的教育。接着,作者还介绍了她取得胜利的哪件事呢?2.生活不会恒久一帆风顺,作者又遇到什么困难呢?(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3.是怎样克服的?结果(生答:时装展如期实行前来订货的人川流不息。)这时作者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四、回来文本,领悟写法“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育有什么关系?(开时装展之所以胜利,也和父亲的教育密不行分,它和“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同时印证了父亲的教育是正确的。)这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育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件事作者介绍得具体,其次件事作者写得简略。)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既能点

12、明中心,又详略得当。)五、总结课堂,延长生活1.师:就是这样擅长另辟蹊径克服困难,作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幻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千万不能灰心,要英勇地去走另一条路,就肯定能胜利。)2.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觉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就要找寻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验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预设回答)生1:画画时,我原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生2:叔叔原来开的是时装店,赚不了钱,后来他就去开了饮食店,生意非常兴隆。师:老师也了解

13、到一个事例想和你们共享。(爱迪生的事例)3.老师还想送一首小诗给你们,请齐读。(课件出示)4.学了这一课,信任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察学情。)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清“酬”和“舔”的字形,辨析形近字“嫌、歉”,借助字典了解“酬劳”的意思。2、通过围绕课题质疑,通读课文释疑,了解课文内容。3、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毕加索的方法巧在何处,体会毕加索的才智。4、在熟知内容的基础上,能以毕加索的口吻复述他巧取酬劳的经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理解“酬劳”的意思。出示词语:酬劳(提

14、示学生留意“酬”是翘舌音)(1)留意读准这个翘舌音,读词。“酬”是一个生字,它部首是“酉”字部(出示,学生跟读)(2)借助字典理解词义。师:“酬劳”在字典里的意思就是因付出劳动应当取得的钱或物。(出示,引读)2引出课题师: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聪慧人奇妙地获得因付出劳动应当取得的钱或物的事,题目就是(引读出示课题:巧取酬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师: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为了说清晰,我们可以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谁向谁巧取酬劳为什么要巧取酬劳怎么样巧取酬劳)(1)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板书:谁?为什么?怎么样?(2)解决疑问一。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肯定知道了故事讲的是毕加索(出示)向一位贵妇人(出示)巧取酬劳师:毕加索可是出名的大画家,请你读好他的名字。贵妇人就是地位和身份很名贵的妇女,一起读好这个词。2快速读文,圈划语句,了解内容。师: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巧取酬劳,他又是怎样巧取酬劳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读课文,找到能帮你解决问题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