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82692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拟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 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

2、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安康开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消费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拟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局部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缺乏,身体安康受到很大的损害。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局部身心疲惫,与

3、家人联络较少,骨肉别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局部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才能差。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

4、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晋级,打架斗殴。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承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7.平安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平安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平安事故。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根底,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进步家庭教育程度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

5、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资料共享平台留守儿童调查报告(s:/.)。”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敏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进步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改变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

6、,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无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机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领袖”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展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立安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

7、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形式“手拉手”形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工程,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立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形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着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形式。把深入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

8、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_传统和现代化建立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互相理解、互相认同和共同的情感。(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立,优化社区育人环境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详细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气氛。一般农村人包括一局部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此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进步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结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

9、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播送、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阔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立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气氛。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拓活动园地。(六)大力开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新农村建立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时机,使局部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