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8248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0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体现 一、 教材内容分析: 一般高中新课程美术课程原则明确一般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性。湖南美术出版社一般高中新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其编写的构造和基本思路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里发现。如何理解这一编写思路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对于一种高中美术教师用好教材,使高中美术课程中这一最重要的模块教学有特色、有深度,是特别重要的。 本教材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鉴赏措施和美术史基本知识的学习;下篇是与自我、社会、自然有关联的某些主题研究。本课是教材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

2、容重要解决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社会的关系。专项性质的研究,是对教材前一部分内容的升华。因此本人在教材解决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以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这个专项为个案进行深化,突出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的: 美术新课程原则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的规定,我设计了如下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上的体现,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结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

3、。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知识目的: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体现,并学会联系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结识美术作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能力目的: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结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措施,锻炼敏锐的观测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情感目的: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协助更好的汲取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理解的凡高2、

4、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体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容量大,合理解决课堂节奏也是一种难点。 四、教学方略:新课程容量大、视角新、思维多元、求变化,除了使学生对的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进一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必须充足运用多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努力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鉴赏能力,协助更好的汲取

5、不同步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自画像是美术作品中体现比较多的一种主题。诸多自画像作品不仅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还通过其反映了美术家浓缩的人生,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可以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抱负,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此外,每个不同场景中美术家自我的体现又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和地区不同带来的作品上的变化。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结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对社会的理解不深,往往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想像投射到美术家身上,脱离历史。因此本人设立了如下的教学方略: 一方面从学生的自我体现展开本课的教学,结合具

6、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重要思想和内容,从三个模块出发:、我所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体现。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解说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结识,运用影片、图片等直观演示、启发式教学和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思考。 另一方面是运用美术欣赏的辅助材料。在本课课前,我安排了学生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通过影片有关凡高的毕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爱好,也为本课有关知识打下铺垫。只有理解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遭遇,才干更

7、好的读懂她们的作品。然后在课后,补充学生欣赏歌曲ient,通过诵读歌词译文,感受音乐,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材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但又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消耗太多的时间,因此将其整顿作为课堂的辅助性材料,通过推荐网站,也让学生理解现代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意义。最后是在课外活动设立方面,让学生回家翻阅、整顿、设计制作自己的个性相册,并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照片,写一篇有关自我结识的回忆文章并尝试通过自画像去体现。这样的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有乐趣去做,使课题贯穿了情感教育,突出美术学科的人文属性。并使课堂教学在课余得到延伸。 五、教学准备: 收集凡高的有关资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

8、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开课前,检测教室多媒体设备状况。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情境创设 上课前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观看影片通过影片有关凡高的毕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爱好,也为本课有关知识打下铺垫。 一、课题引入 、问题引导。 A、提问:人们平时有无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会忽视自己,偶尔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种角度面对自己,会有诸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进行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结识。B、引导: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呈

9、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可以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抱负,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 C、展示并板书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体现提示学生拿出镜子审视自己。学生的回答也许是“哇,好帅!”、“又长青春豆了!” 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本课爱好。 2、引出美术史上众多美术家的自画像,并做简要描述。 n 在美术史上,有诸多美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许多自画像,她们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体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她们的自画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 n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其社会地位各有不同,她们眼中

10、的自己涉及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通过其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毕生,仿如电影的一种个画面,呈现了她们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 n 举例并描述: 达芬奇的自画像 丢勒的自画像 伦勃朗的自画像 毕加索的自画像 徐悲鸿的自画像 学生仔细观看、倾听教师讲述。并回忆自己的日记、随笔、尚有相片、大头贴等。感受思考。 本环节设计,重要是运用课本既有图片及材料,通过迅速浏览,让学生初步理解教材知识。 3、导入本课内容。 板书: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 提出本课研究方向,以鲜明的个案完善本课教学目的。 二、讲授新知 引导 教师展示人们最熟悉的凡高作品,并提出问题:从画面上你感

11、受到凡高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的?为什么她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向日葵 加歇医生像 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 n引出:真正的凡高究竟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从1、我所理解的凡高、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这三个方面与大师做一次对话。 学生根据作品色彩、笔触、内容等观测、讨论、分析作品,并回答。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并调查学生对凡高的熟悉限度。一、我所理解的凡高。 她是我最崇拜的艺术家。如果你看过渴望生活凡高传,你一定会被感动得流泪。文森特凡高,伟大的艺术巨匠,一种天才,一种艺术史上永恒的苦行僧 凡高生平简介: 文森特凡高(1853189)荷兰画家 n 后印象主义画派重要代表,反对

12、忠实的描绘客观世界 ,主张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n 出生:853年3月30日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松丹特镇。 n 成长:(153年1879年)n去世:189年7月27日自杀,2日晨1时因医治无效去世。 艺术摸索期:(180年 185年)画面深沉、色调阴暗、色彩单调、笔触粗放有力、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n 艺术形成期:(186 18年2月)注重线条的运用、用色彩来体现体积感、崇尚太阳,用色鲜艳大胆、追求自我精神,用情感画画。 n 艺术的成熟期:(888年月 190年7月)情感剧烈、色彩饱满、丰富、艳丽、用笔跳跃、有力、大量运用蛇形线条、犹如辉煌雄壮的交响乐。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13、她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由于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这一切都无所谓”。 凡高说“只要人的心中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就一定可以获得温暖。”然而她布满传奇的毕生中却很少获得温暖。她的外表像一位苦行僧,但内心却布满热情!她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她的作品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作品。她会六种语言,但她却像个农夫般生活与工作,她渴望与人交流并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她只能独享孤单。 她曾想以一己之力去拯救那些饱受贫穷和病痛的人们,尽管她也同样的贫穷和病弱。 乡下的农民常常看到一种行容怪异戴草帽的人,在收割过的麦田里作画,天上的太

14、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爱情曾经有过,如果那可以称做爱情的话。那个女人尽管又老又丑,她还是乐意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妻子。她最后走了,由于她除了自己还养活不了第二个人。 她把田野耀眼的阳光画到画布上,笔触扭曲宛如燃烧的火焰,只有此时,她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躁动才稍许安静下来。她以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刚劲而跃动的笔触来体现自己的追求、但愿和对生活的渴望。 周边的人不觉得她在绘画上有什么天分,唯一能引起她们注意的是她怪异的举止言谈 她夜里常常从恶梦中惊醒。 她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来送给心爱的女人,不管那女人与否爱她。她被那恶梦纠缠得受不了了。她藉口打乌鸦借了手枪,一声枪响过后,37岁的凡高倒在星期天(180.727)上午的麦田里。 凡高的毕生,布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她与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小结: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她所有的生命。 学生欣赏幻灯片并聆听教师解说。通过生动的言语,讲述教师眼里的凡高,使学生大体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