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工商业政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8244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古史工商业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古史工商业政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古史工商业政策(一)中国古代史:1. 大纲版:(1)先秦: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朝青 铜产品主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运动业,以 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 传递制度。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的设计规 范和制造工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 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政治中心(如临淄、邯郸、郢等)也 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聚集中许多人口。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范

2、蠡、吕不韦)。关 键词(产品、市场、人口、商人)。(2)秦汉(不作高考要求):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 由国家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西汉的长 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纺织业。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同少数民族的贸易频繁;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出现了五大名都(洛 阳、成都、邯郸、临淄、宛)。关键词(交通、市场、民族、货币、都市)。(3)魏晋南北朝: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不少城市遭 到破坏,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由于社会秩序稳定程度的差

3、异(南方相对稳定), 南方商品经济与北方相比,相对比较活跃。关键词(总体缓慢、南方活跃)。(4)隋唐:国内陆路和水路交通方便;隋用五铢钱;唐高祖以后用“开元通宝”铜钱;政府设官 员管理市场物价、税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当时店铺营业面 积和买卖时间有限制;唐后期,出现了夜市、草市等;胡商(外商)遍布各大都会;当时黄河流域 的商业大都会是长安和洛阳;长安城里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分开;武则天时,在洛阳引漕渠 开新潭,船可进入市内;长江流域以扬州、成都为商业中心(扬州是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 业城市)。关键词(交通、货币、官员、市场、商人、都会)。(5)宋元王安石变

4、法:市易一管理市场物价、税收等。总体情况(不作高考要求):大 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市内有娱乐场所“瓦子”保护和垄断本 行业商业利益的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金代后期,银 币已成为流通货币;元朝时,大都是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杭州时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 心;宋元时,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元朝在各港口设市舶司;辽、金与高丽通过使 节贸易保持经济上的联系,并在边境上设置榷场。关键词(机构、活动、货币、都会)。(6)明清: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 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国内市

5、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几十座较大的 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关键词(市场、产品、交 通、城市、农村)。2. 新课标版:(1) “重农抑商”: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社会上出 现了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战国时期, 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 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 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6、。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 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 民营商业不断加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 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 方主持下进行。清初,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

7、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 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 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逐渐落后于世 界潮流。(3) 中国古代重要改革所涉及的工商业政策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 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 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二)中国近

8、现代史:1. 大纲版:(1) 半殖半封开始时期: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附件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 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太平天国曾经禁止商品贸易,后来又恢复贸易。资政新篇主张发展工商业,奖励技 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2) 半殖半封建形成时期:中国近代最早的近代企业是外商企业;洋务派军工和民用工业 是中国人较早开办的近代企业,其中民用工业的资金来源来自官府和民间,采用“官督商办” 和“官商合办”等经营形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

9、、天津等沿 海地区兴起(外因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外商企业的刺激内因 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外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内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经济基础。(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初比较迅速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提供了物质基础(略,不作高考要求)。(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内因:辛亥革命*君主*、群众斗争有力推动;外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最快行业

10、:纺织业和面粉业;半殖半封特征(结构不合理,轻工发展重工弱;与外国资本比, 力量弱:与封建经济比,居劣势);使无产阶级壮大,为旧向新转化和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 基础(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背景和五四运动的阶级基础)。(5)国民政府统治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控制工矿交 通运输业,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受摧残。(6)过渡时期:建国初,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主要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使他们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贡献;19531956年底,国家对资本 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

11、了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单一公有制(全民或集体所有制)。(7)改革开放后有较大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并存的体制,管理上以市场调控、间接管理为主,鼓励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不等于私营经 济)的发展。2. 新课标版:(1)中国近代的工商业政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 大,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清朝

12、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 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中 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那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有利有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面 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曲折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3、鼓励发展工业、农业 和交通运输业。1927年一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 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在国统区,国民 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阶层趁机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 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 发动内战,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 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

14、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打击。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工商业政策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 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至0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 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

15、,党和人民当前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 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 的高潮。“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各生产部门制订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 高指标。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 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商业政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

16、上,实行政 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 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 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至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 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