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2440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蒿里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蒿里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蒿里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蒿里行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蒿 里 行一、 介绍曹操(一)导入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看作是欲夺汉室正统天下的奸臣,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的出入。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时的沛国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三国时代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有魏武帝集。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史书记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个性和感情能够真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

2、,也同样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著述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

3、、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二)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曹操的诗内容大致有三类: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大,故多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如蒿里行描绘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称曹操的诗是“汉末实录,真

4、史诗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雄图,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斑。其进取之心,也有证明,如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使风光一世,也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的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的消极、忧郁情绪。 曹操的诗歌是十分创新的,他尤其擅长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诗,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原本从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都是四言诗的佳作

5、,使四言诗重生并再放异彩二、结合注释,鉴赏本诗。1、关键字词,及相关典故。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兴兵:起动,发动军队。群凶:指董卓人部将牛辅、郭汜等人。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时,曾与各路诸侯在此地会合订盟。这里用“会孟津”代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结成联盟。乃心在咸阳: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尚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此处化用其句。咸阳是秦朝首都。这里的“咸阳”和上句的“盟津”都是用典,并非实指。雁行:大雁飞行时排行的行列,比喻讨董各路军队都列阵观望,畏缩不前,不愿齐心合力,奋勇杀敌。嗣还:随即。戕:残害。

6、淮南弟:指袁绍的从弟袁术。称号:即称帝,指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寿春(安徽寿县)称帝之事。刻玺:刻皇帝所用的印章,指袁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图谋废黜汉献帝,拥立刘虞为皇帝的事。铠甲:古代军士打仗时护身的。金属制做的铠,皮制的为甲。虮:虱子的卵。2、诗歌思想情感讲解。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群雄联盟兴兵讨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曹操感怀时局,在出现路上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义士”、“讨”等词为全篇定下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接下来,作者用两个典故:周武王伐纣,孟津会八百诸候:刘邦、项羽攻咸阳灭暴秦,来比喻当时群雄兴兵讨伐的景象。“军合力不齐”以下六句描述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的局面,表达了作者悲愤、失望的心情。其中“踌躇”、“雁行”形象地刻划了诸军观望不前、 接兵不动的样子, “淮南”两句是指表术在淮南称帝和袁绍在北方刻玺的丑事。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军士战死沙战,百姓更是深受其苦。“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述了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流传为千古绝唱。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