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82335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石吟 时间: 总课时数:教学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赞颂之情。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本诗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课前准备教师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向科学老师请教,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

2、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教法、学法分析 本诗教学方法适合采用诵读与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本诗是一首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科学抒情诗,在教学本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同时,通过诵读,让学生搜寻自己脑中的疑惑点,经过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从而深入理解本诗的内涵,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教学设计一、精心导入1、用音乐导入。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

3、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二、感知内容1、本诗题目中的“吟”字

4、有何含义,那么赞颂什么呢?请听课文录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赞颂科学的神奇。)2、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请找出有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诗歌在结构上是“总一分一总”;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并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三、自主探究1、学生齐读36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说说在读诗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之处。问题组例举: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

5、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c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d“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2、教师提问:说说诗中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有什么作用?(排比的修辞,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像与联想的阀门。)3、学生再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四、反思拓展1“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了(播放古生物重现图片),思考:同学们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2 根据你所知道的或能设计出的科学技术,谈谈让灭绝的物种重生的方法。3、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板书: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五、布置作业1、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2、熟读课文。附板书:发问想

7、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课后反思: 看云识天气 时间: 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教学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设想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8、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明确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

9、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4这样分

10、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2)如何分层?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6分组讨论制表,

11、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分类别。(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打比方。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运用

12、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四)总结、扩展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

13、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五)布置作业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

14、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课后反思:绿色蝈蝈 时间: 总课时数: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 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