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81945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授课方案课程简介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控制技术,是工业控制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经成为自动控制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包含PLC概论、系统组成结构、指令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等五大部分组成。为了认真贯彻高职教学改革精神,即“强化实践,重在应用”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在PLC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有益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受到国家教委自动控制专业专家评估组的一致好评。硬件条件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进PLC设备,这是PLC教学改革的前提条

2、件。学校PLC实验室现有三十台松下FP0微型机、十台三菱FX2N微型机、十台欧姆龙CPM1A型高档小型机和四套西门子S7-300中型机,每一台PLC都配有计算机和实验箱,以及实际的控制对象,并且配有一专门的实训教室,并有投影设备。这些PLC设备长期对学生开放,并配有专门教师为学生指导、服务,使有限的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使PLC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PLC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PLC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我校把PLC教学课堂由原来在教室上课,现在改在实训教室上课,这就要求实训教室有必备教具,以方便教学。其次,PLC教学以课题形式讲课,而不是按照老式课次来上,教师把PLC分成几个大的课题

3、来讲授,每个课题内容设计做成演示课件和组太模拟演示画面,详细、具体、灵活。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讲解基本知识,学生上机验证;第二步老师提出思考性问题,由学生通过上机来回答解决;第三步老师给了本课题综合性应用实例,通过组太模拟演示画面介绍给学生,由学生设计程序并上机调试,达到对本课题的综合理解。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理性思维,最终达到真正弄懂弄会,随时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上机找到答案。考核形式加强PLC考核,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考核,将有助于PLC的学习。常规的考核一期末考试一次定论,而实践只是作为一个平时成绩计算。现在我们把PLC成绩分成三个方面测试:一方面是笔试成绩,侧重于PLC的基本知识的考查,占总成绩4

4、0%;第二方面是基本实验的考核,让学生从所做过的十几个实验中,随即抽取一个进行单独考核,侧重学生对PLC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三方面实布置给学生一次综合大作业,让学生完成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到最后调试的全过程,一答辩形式给出成绩,侧重于PLC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最后三个方面的总和作为PLC课程的最后总成绩,是对学生一个全面的考核,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PLC实现自动控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课程特色1突出实践技能本课程从内容的安排、上课的模式、良好的实训条件和考核形式都围绕着“强化实践,重在应用”这一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2实训教室授课学生长期接

5、触PLC、使用PLC,采用“动画”式教学模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感性化、更加生动形象。3注重师生“双向” 交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解决问题。4引入组态软件,模拟生产现场讲解例题或实际控制系统时,做出模拟画面,模拟动作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5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上课注重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使理论与实践真正达到1:1。6优化教学内容打破章节的限制,以应用课题为核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7实物现场演示加强实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生产现场更近。课题一 PLC概论(2学时)教学目标1感性认识PLC。2熟悉PLC、继电器、单片机系统优缺点。3了解P

6、LC特点、基本类型。重点剖析1PLC、继电器、单片机系统。2PLC的抗干扰能力。教学内容一、PLC概述1PLC定义:(结合实物介绍) 工业环境下控制器 微机控制系统(有存储器、CPU等微机主要部件,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数字式和模拟式输入输出 2产生背景 (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于1968年提出GM10条指标:编程简单 维护方便 可靠性高 体积小 能通讯 成本适当 输入115V交流输出交流115V、2A 方便扩展 存储器4K(2)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研制成功。(3)19751976年,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将CPU集成电路、存储器与控制器有机结合。3应用领域

7、(1)开关量控制PLC首选目标,入/出点数从十几点到几万点。(2)模拟量控制电流420Ma、电压05V或010V、温度、流量、压力、PID等特殊I/O单元,功能强且单一方向。(3)数字量控制机床部件位移、技术脉冲频率达几十KHZ,旋转编码器、步进电机(如NC单元、定位控制)。(4)数据采集数据区,至少1K字。(5)监控、通讯、联网一台计算机管理最多32台PLC,PLC与PLC、PLC与智能化执行装置间,点线面,设备级生产线级工厂管理层。4发展趋势硬件:高速度、高I/O容量、高联网能力。软件:高级语言、图形语言、汇编语言兼容。二、PLC、继电器、单片机系统比较(结合系统实物介绍)(附图片)继电器

8、:由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组成,靠硬接线实现逻辑运算,有触点,并行方式,易出现故障,排除难,不易系统更新换代。PLC:CPU、存储器等微机系统,程序控制方式,无触点,串行方式,成品组装,可靠性极强,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方便,易系统更新换代。单片机:硬件需人工设计、焊接,需较强的电子技术技能,抗干扰能力差,程序控制方式,无触点,维护、使用需较强的专业知识,程序设计较难,系统更新换代周期长。三、PLC特点1功能丰富(1)指令几十条、几百条,可实现逻辑运算、算术运算。(2)数据存储区(3)定时/计数器量大(4)PLC具有自检、通讯功能。2使用方便(1)配置方便:CPU、电源、模块、底板组装。(2)

9、安装方便(3)编程方便(4)维修方便(5)改用方便3工作可靠(1)硬件:光电隔离,屏蔽,滤波,结构设计,工艺制造,模块热备。(2)软件: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系统自检,检测指令。4经济合算(1)PLC随首次投资较大,体积小,辅助设施少。(2)省电。(3)工作可靠,停工损失少。(4)维修费用少。(5)附加价值。四、PLC基本类型1按控制规模(1)微型机:几十点(2)小型机:500点以下(3)中型机:5001000点(4)大型机:1000点以上(5)超大型机:10000点2按结构(实物展示)(1)箱体式:如CPM1A、FP0、FX2N。(附图片)(2)模块式:S7-300(附图片)3按生产厂家(1)

10、德国西门子(2)美国GE(3)美国AB(4)日本OMRON(5)美国莫迪康(6)日本三菱(7)日本松下(8)中国无锡华光课题小结1PLC、继电器、单片机系统比较。2PLC特点。课后思考1从应用角度出发,PLC、单片机系统主要区别在哪里?2PLC能用在现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课题二 PLC硬件结构及FP0内部资源(4学时)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PLC硬件组成。2熟悉PLC接线方法。3掌握PLC工作原理。4记忆FP0主要资源。重点剖析1PLC接线方法。2FP0常用资源。难点释疑 PLC工作原理分析。教学内容一、PLC组成结构1PLC基本组成:(结合西门子S7-300各模块介绍)(附图片) 中央处理器(C

11、PU)输入信号存储器CPU部分电源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系统总线输出信号PLC硬件组成框图编程器 存储器 输入输出(I/O)接口 电源 编程器(1)中央处理器(CPU)接收并存储程序、数据 诊断电源、内部电路故障、语法错误通过I/O接口接收现场状态、数据 执行程序,实现输出控制、制表打印、数据通信 (2)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放只读存储器中,厂家固化。用户程序存放RAM,但目前常采用E2PRAM。提供存储器扩展功能。 (3)输入输出(I/O)接口内部接口24VKR1C11R2+5VR3C2光耦指示24V直流输入接口电路24V直流输入接口(边演示边讲解) K断开-输入0 K闭合-输入1 光耦作用:抗干扰

12、输入接线方法com com000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10000100101002010030100401005PLCJ1J2J3J4J5J6+12v- 24v +SB1SB2SB3SB4SQ1SQ2SQ3SQ4SQ5SQ6 指示灯作用 继电器输出接口 输出1-负载工作 输出0-负载不工作 光耦作用 输出类型:继电器-交/直流负载,动作频率低晶体管-直流负载,电源固定,高频脉冲。内部接口负载电源24VR1RRR光耦R2RRRR3RRRR4RRR继电器继电器输出接口晶闸管-交流负载,大电流、大功率。 输出接线(边演示边讲解) (4)编程器 作用:输入、调试程序,在线监控 种类:手持编程器、计算机辅助编程。 (5)电源 工作电源-220V交流,24V直流 输入接口电源-220V交流、110V交流、24V直流。上电初始化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输出处理通信服务 输出负载电源-取决于负载。 二、PLC工作原理1工作方式(重点讲清扫描与中断的区别)循环扫描为主,中断为辅2工作过程 三、FP0内部资源(结合上机观察)1基本概念继电器(位):一个二进制存储位字(通道):16个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