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81529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桥静、动荷载试验检测方案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二O一二年七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 十一、 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资质资质等级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一)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二)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变更和须知全桥静荷载试验方案一、桥梁结构鉴定性荷载试验目的桥梁结构荷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物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桥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测试结构控制截面的应变、挠度和变形等试验参数,从而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以及大桥结构的刚度、强度、整体受力性能和抗裂性能,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所以,通过现场荷载试验,以求达到如下主要目的:1、了解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

2、、受力性能;2、评定桥梁结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荷载标准与规范要求。二、试验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2、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8004)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 /T J21 -2011)8、交通部颁: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试行),1982年9、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成桥的设计资料。三、静载试验

3、荷载效率静载试验采用等效荷载加载方式,在结构设计的影响线最不利处布载,计算出跨中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内力值,与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作用下的跨中控制截面的理论内力值的比值,为静载试验荷载效率。依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的建议,试验荷载效率在0.951.05范围内。四、主要试验项目和试验部位(一)主要试验项目根据连续梁桥结构受力特点和受力性能,本次试验随机选用两跨连续箱梁结构试验,主要测试以下项目:1、结构控制截面的最大应力(或应变);2、结构的最大挠度和变形(包括上、下游两侧挠度差及水平位移);3、支座部位的挠度和变形;4、裂缝的可能出现和扩展,包括初始裂缝的出现,裂缝的

4、宽度、长度、间距、位置、方向和形状,以及卸载后的闭合状况。(二)主要测试部位1、应力(应变):正弯矩应力 负弯矩应力2、挠度:跨中部位、理论支承部位、L/4部位3、位移:桥墩与桥台下沉4、裂缝:根据理论结构分析,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大桥各控制截面不会出现裂缝,为安全起见,试验派专人对控制截面进行裂缝观测。五、试验准备工作1、加截车辆试验采用等代荷载,试验拟采用6辆装载材料的后八轮(或其它类型的重车,每辆车重约330KN左右),进行试验加载,通过调整各车距,使在主要截面产生的效应达到设计荷载在同一截面产生效应的0.80倍以上(1.00倍以下)。详细加载车位经结构试验状况分析后确定。2、加载材料加载材

5、料采用石料、砂砾等均可,只要满足荷重要求。3、加载称重试验加载车辆装载材料后必须过地磅(称重),分别量测出每辆车前轴、后轴和整车重量。4、桥面车位标记在试验前准备好尺子和涂料,根据车位布置图,分别在桥面上划出醒目准确的标记。5、试验检测车采用试验检测车,根据加载布置图贴好应变计片,吊置好锤球及做好其它检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6、现场秩序维持测试时只允许工作人员和获准参观的少数人员进入指定区内,外界车辆、人员一律不许进入试验区范围(包括桥下),试验期间大桥必须中断一切交通,并配备纠察人员维持秩序。六、现场试验步骤由于大桥刚刚建成,为使结构进入正常状态,在正式加载前,拟用两部试验车辆在桥上来回行驶数

6、次,并停在桥跨中部位半小时左右进行预载,以消除桥梁在非弹性变形。正式荷载试验是整个荷载试验的核心内容,荷载试验的过程如图1。具体步骤如下: 图7-1 荷载试验过程框图1.初读数静载初读数是指试验正式开始时的零荷载读数,不是准备阶段调试仪器的读数。对于新建桥梁,在初读数之前往往要进行预压(一般以部分重车在桥上缓行几次)。从初读数开始整个测试系统就运动起来了,测量、读数记录人员进入现场各司其职。2.加载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停靠,驾驶员一开始不熟悉情况,一经熟悉,一般都可以很好配合。3.稳定后读数加载后结构的变形和内力需要有一个稳定过程,对不同的结构这一过程的长短不一样,一般是以控制点的应变值或挠度值稳

7、定为准,只要读数波动值在测试仪器的精度范围以内,就认为结构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以测量读数。4.卸载读零一个工况结束,荷载退下桥去,各测点要读回零值,同样要有一个稳定过程。5.静载试验过程中,主要工况要重复2-3次,试验时必须时时关心几个控制点数据的情况,一旦发现间题(数据本身规律差或仪器故障等)要重新加载测试,这种现场数据校核的做法,可以避免实测数据出现大的差错,是非常必要的。七、试验工况安排根据大桥实际结构受力状态与试验目的,试验拟对以下工况进行试验与测试:第1工况:边跨主梁最大正弯矩、最大挠度偏载加载;第2工况:边跨主梁最大正弯矩、最大挠度对称加载;第3工况:中跨主梁最大正弯矩、最大挠度

8、偏载加载;第4工况:中跨主梁最大正弯矩、最大挠度对称加载;第5工况:试验跨墩柱顶最大负弯矩偏载加载;第6工况:试验跨墩柱顶最大负弯矩对称加载;第7工况:试验跨墩柱沉降偏载加载。八、试验测点布置8.1 小箱梁测点布置依据前述测试工况及内容,主梁控制测试截面如图2所示。图中A-A、B-B、C-C截面为主要测试断面,分别测试边跨、中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挠度)、最大负弯矩,C-C截面附加测试该处桥墩沉降。在主梁的控制截面梁底及侧面粘贴应变及挠度测试元件,A-A、B-B、C-C截面处测试元件布置如图3所示。图2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 a) A-A截面应变点、挠度布置(14号测点为偏载方向) b)

9、 B-B截面应变点、挠度布置(28号测点为偏载方向) c) C-C截面应变点布置(38号测点为偏载方向) 墩柱沉降示意图 图3 控制截面应变点、挠度示意图(单位:m)8.2 空心板测点布置依据前述测试工况及内容,安排测试截面如图4所示。图中A-A、B-B截面为主要测试断面,分别测试边跨、中跨跨内最大正弯矩和挠度。D-D、E-E截面为附加测点,分别设在距离支座L/4截面处,仅在该处布置挠度测试元件。C-C截面附加测试该处桥墩沉降。图4 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图5 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8.3 T梁测点布置依据前述测试工况及内容,主梁控制测试截面如图6所示。图中A-A、B-B、

10、C-C截面为主要测试断面,分别测试边跨、中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挠度)、最大负弯矩,C-C截面附加测试该处桥墩沉降。在主梁的控制截面梁底及侧面粘贴应变及挠度测试元件,A-A、B-B、C-C截面处测试元件布置如图7所示。图6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图7 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8.4 现浇连续梁测点布置依据前述测试工况及内容,主梁控制测试截面如图8所示。图中A-A、B-B、C-C、D-D截面为主要测试断面,分别测试边跨、中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挠度)、最大负弯矩,C-C截面附加测试该处桥墩沉降,D-D截面距支座1.2m,测试试验跨内支座处桥墩最大剪力。在主梁的控制截面梁底及侧面粘贴应变及

11、挠度测试元件,A-A、B-B、C-C、D-D截面处测试元件布置如图9所示。图8 大桥控制截面示意图 (单位:m)a) A-A截面应变点、挠度布置(1号测点为偏载方向) b) B-B截面应变点、挠度布置(12号测点为偏载方向)c) C-C截面应变点布置(23号测点为偏载方向) d) D-D截面应变点布置(33号测点为偏载方向)e)墩柱沉降示意图图9控制截面应变点、挠度示意图(单位:m)九、试验加载布置9.1 小箱梁试验加载布置详见图10所示:工况一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二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 工况三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四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

12、布载示意图 工况五 支点最大负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六 支点最大负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 工况七 墩柱最大沉降加载示意图图10 小箱梁加载示意图9.2 空心板试验加载布置详见图11所示:试验跨A-A截面最大弯矩荷载偏载、对称布置图试验跨B-B截面最大弯矩荷载偏载、对称布置图试验跨C-C截面墩柱最大沉降荷载布图11 空心板加载示意图9.3 T梁试验加载布置详见图12所示:工况一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工况二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工况三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四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 工况五 支点最大负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六 支点最大负弯矩对称布

13、载示意图 工况七 墩柱最大沉降加载示意图图12 T梁加载示意图9.4 连续箱梁试验加载布置详见图13所示:工况一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工况二 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工况三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 工况四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 工况五 支点最大负弯矩偏载布载示意图工况六 支点最大负弯矩对称布载示意图 工况七 墩柱最大沉降加载示意图图13 连续箱梁梁加载示意图十、检测信息整理分析及处理反馈(1) 资料的整理和保存检测过程中做好检测记录,每天对检测记录进行分类整理,主要做好如下工作:资料分桥整理、保存;每座桥梁对照竣工资料填写桥梁资料卡,对资料不全,通过现

14、场调查完成桥梁资料卡;并现场校对桥梁的基本数据,拍摄桥梁的全景及相关照片;现场按照竣工图(或设计图)对墩、台、梁等构件进行编号,对桥梁病害做好现场记号,内业资料中应有书面记录。(2) 检测报告的编制检测报告内容分桥编写;按业主要求提交检测报告与电子文档;报告包括的内容有:桥梁检测的原因、内容、项目、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分析;结构定期检测的评论结论;结构使用限制(包括荷载、速度、机动车通行或车道数限制);按照桥梁养护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表格进行填写,包括桥梁资料卡,桥梁等级分类等内容;进行仿真验算,计算书作为附件附于检测报告中,提交业主。(3) 荷载试验报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按照试验大纲的内容,简要介绍试验实施概况;试验前后和试验期间对桥梁进行外观检查所得到的结构状况(包括构件尺寸、裂缝和损坏等);量测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各种关系曲线;对试验成果的分析与评定,包括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或标准规定值的比较;对于结构适用性、耐久性和设计合理性的评定和桥梁安全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