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81521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检验工艺和方法1、引言为了确保维修质量,本企业特制订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维修工艺操作规程,适用于维修操作和检验过程。灭火器剂泄漏量达总重量的5%时必须进行检修;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必须进行维修检验;可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检验维修。若遇到专业机构人员或者业主要求检验的,也可进行检验维修。2、执行依据GA95-2007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规程GB/T12137-2002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GB/T9251-1997气瓶水压试验方法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2部分: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钢质无缝

2、瓶体的要求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第3部分:检验细则GB4396-2005二氧化碳灭火剂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GB13004-1999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3、灭火器进企业用自来水对灭火器进行清洗,遇到油污和水泥结块等情况,应作特别清洗;按送修单位、规格分类安放,开具维修单并入维修台帐。1维修操作过程否维修前的检查是否符合强制性是报废标准否是否符合筒体检修条件是拆卸灭火器检修器头清洁检查筒体内壁严重锈蚀水压试验水压试验不合格筒体烘干灭火器组装充装灭火剂报废气密试验装配灭火器部件出厂质量检验维修标志24.1维修前的检查,应予报废:1)没有厂名和生产日期,或已无法辨认

3、的;2)使用年限超过12年的;3)筒体表面锈蚀面积1/3或连接部位完全锈蚀的;4)筒体严重变形的;5)筒体为平底的;6)筒体、器头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的;7)筒体与器头非螺纹连接的灭火器;8)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结构等缺陷的;9)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灭火器;10)被火烧过的灭火器;11)瓶体凹陷深度超过2mm或大于凹陷短径1/30的气瓶应报废;12)瓶体上孤立点腐蚀处的剩余壁厚小于壁厚2/3的气瓶应报废;13)对于可重复充装的灭火器,其充装口的内径不应小于19mm;14)不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灭火器;15)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予报废的灭火器。1)去除报废灭火器内部压力,排尽

4、灭火剂倒入有盖的专门容器内;2)在筒体上加上永久性标志;(在筒体上钻一小孔,贴上用不干胶写有“报废”字样的明显标志,字体最小为25*25mm;其内容:a、报废年月;b、维修单位名称;c、检验员签字。4.2拆卸灭火器,操作时身体不得位于筒体轴线方向;,以免磕伤筒体和铭牌;,严禁用铁锤、凿子重击、拆卸。34.3检修器头1)对可修复的零件用适当方法修理。(如细砂布打磨等);2)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密封零件和不可修复的零件;3)阀杆外径和器头阀杆孔不得有明显机械损伤和深划痕;4)螺纹不得有断牙和高度不足;5)灭火器的零部件不得用有机溶液清洗。;4.4清洁检查,然后用检验灯进行内部检查。筒体内壁锈蚀面积

5、大于等于三分之一或筒口螺纹等部位完全锈蚀的,应予报废。清洗后的筒体不得留有残留水分、油脂、铁屑、氧化皮及其他杂物;橡胶、塑料件不得用有机溶剂洗涤。对出现明显变形、卡阻、老化、破裂、锈蚀的必须更换。各密封件必须更换。更换时,应尽可能采用原生产厂生产的。若采用其他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原生产厂的设计要求。贮气瓶表面的防腐层破坏的应予涂复。安全膜应予更换。4.5水压试验(试验压力见铭牌)1)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2)试验用水的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3)试验用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5摄氏度;4)试验压力下的保压时间不得小于30秒;5)试验对被测试件不得施加外力;6)试验压力:工作压

6、力的1.5倍,且应不小于桶体标定最大额定压力;47)试验不合格器件,筒体报废;8)若制造厂商有明确规定,按照制造厂商规定执行。1)安装压力测量仪表时,应注意排净压力测量仪表及其接管内的空气;2)水压试验前必须拆除防震圈,放松夹紧气瓶用的夹具;3)在升压过程中若发现升压速度明显增快或减慢的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水压泵,寻找升压速度异常的原因并予以处置;4)泄压时必须使压力缓慢下降。W-试验用水水槽;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1KN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I1IN-受试瓶;E、ET、E1En、E1En-高压阀(试验时ET关闭);KT-精密压力表(检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

7、J-水压泵;R1RN专-用接头;F、F0、FA-低压阀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5b、安装受试瓶:用专用接头R1Rn将受试瓶I1IN联接到试验装置上;c、排气:在阀F0、ET关闭的状态下开启其余阀门,使试验用水注入试验装置并排放试验装置中的空气,必要时开启水压泵J加速空气的排放。当有水从阀E1En流出能确认空气已排尽时,依次关阀E1En;d、检漏:启动或继续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试瓶

8、的公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后检查是否有泄漏;e、升压: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1KN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1IN的试验压力时(已中止试验的受试瓶除外),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和E1En;f、保压:从关闭好阀E起开始保压计时,仔细观察压力测量仪表K1KN的示值是否下降,若发现某只受试瓶出现瓶体异常,则应记入记录;g、卸压:达到规定的保压时间后,开启阀E1En并卸掉压力;h、检查受试瓶:检查受试瓶I1IN(已中止试验者除外)的瓶体是否有泄漏现象或发生了可见变形,若有则应记入记录;、拆卸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从受试瓶上卸下专用接头;2)试验结

9、果的记录在试验结果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实际试验压力;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保压时间;e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f试验者签字;6W-试验用水水槽;J-水压泵;R-专用接头;S-活接头;U-水套;L-水套盖;I-受试瓶;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KT-精密压力表(校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H-量管(可沿支架G上下移动,“0”刻度线位于下端);G-量管支架(具有高度相对固定的水准线);Q-爆破片;F、F、FA、FB、FO-低压阀;E、EA、ET-高压阀(ET试验时关闭)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

10、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b、安装受试瓶:将与水套盖L匹配的专用接头R旋紧在受试瓶I上,吊起受试瓶并将其悬入水套U,将水套盖L紧固在水套U上,利用活接头S将受试瓶I与承压管道紧密联接;c、开启阀F、FA使试验用水注入水套U,当水套内的空气排净后关闭阀FA,启动水压泵J,排尽承压管道内的空气后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A;d、静置:读取量管内水面处的刻度值。静置30S后观察量管内的水面高度是否有飘移,若水面高度无飘移则可转入下步操作。否则重复本步操作;e、量管零位调整:沿支架G调

11、整量管位置,使量管H上的“0”刻度线对准支架G上的水准线,利用阀F和FA的开启或关闭调整量管内水面的高度,使水面对准“0”刻度线;f、检漏: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工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后检查是否有泄漏;若发现量管内的水面不断上升或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下降,则表示有泄漏,应开启阀EA卸掉压力,从水套U中取出受试瓶I.若判明受试瓶瓶体泄漏,则应记入记录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g、升压:在确认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重新启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试验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h、保压:从关闭好阀E起开始保压计时;达到

12、规定的保压时间后,沿支架下移量管H,使管内水面对准“水准线”,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7值即受试瓶I的容积全变形值V。保压期间内若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下降,则应记入记录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i、卸压:开启阀EA缓慢卸压,当压力测量仪表的示值到达零后,沿支架G上移量管H,使量管内水面对准“水准线”,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试瓶I的容积残余变形值V;j、拆卸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I,从受试瓶I卸下专用接头R;2)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试验记录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实际试验压力;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保压时间;e、容积全变形值;f、容积残余变形

13、值;g、容积残余变形率;h、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i、试验者签字。W-试验用水水槽;J-水压泵;I-受试瓶;R-专用接头;F、FO、FA-低压阀;H-量管(固定安置,“0”刻度线位于上端);KC-压力测量仪表(指示、控制泵出口压力用);K-压力测量仪表(读取试验压力用);KT-精密压力表(校验其他压力测量仪表用);E、EO、EA、ET高压阀(E、EO为等容积阀,ET试验时关闭)1)操作步骤a、将待试瓶上标记的出厂编号、公称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气瓶质量、气瓶容积等记入记录。对于定期检验的气瓶,还应将待试瓶的制造国别、制造厂代号、8出厂日期、气瓶所属单位名称记入记录,测量并记录试验温度;b、安装

14、受试瓶:用专用接头R将受试瓶I联接到试验装置上;c、排气:在阀ET和FO关闭的状态下,经阀F向量管H内注水。当有水由阀EA流出时,关闭F和EO,开动水压泵J,利用阀F控制量管内水面的高度。当有水从阀EA流出时,关闭F和EO,开动水压泵J,利用阀F控制量管内水面的高度。当有水从阀EA流出确认空气已经排尽时,关闭阀EA。d、检漏:继续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升到受试瓶I的公称工作压力时,停止水压泵,关闭阀E进行检漏。e、检验排气效果:在确认无泄漏的情况下,开启阀E,利用E0缓慢卸压直到压力测量仪表K和KC的示值到达“零”。在卸压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量管H内是否有气泡浮出。若有气泡浮

15、出时,应重新排气;若无气泡浮出则可转入下步操作。、升压:使用单缸单作用水压泵时,调整柱塞行位到“后止点”的位置。关闭阀EO,利用F和FO的开启或关闭调节量管内的水面对准量管H的“0”刻度线。开动水压泵J,当压力测量仪表KC和K的示值达到受试瓶I的试验压力时,停止水压泵J,关闭阀E。g、保压:从关闭好阀E时开始保压、计时。使用单缸单作用水压泵时,调整柱塞行位到“后止点”的位置。在保压期间内应注意观察压力测量仪表K示值是否下降,若有示值下降现象应记入记录。达到规定的保压时间后读取并记录量管H水面处刻度值,此值即是受试瓶I的总压入水量A。h、卸压:开启阀E,利用阀EO缓慢卸压。当压力测量仪表K的示值回到“零”后读取并记录量管H内水面处的刻度值,此值就是受试瓶I的容积残余变形值V。在卸压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量管H中是否有气泡浮出,若有气泡浮出则本次试验无效。记录气泡浮出现象并中止该受试瓶的试验。i、卸下受试瓶:从试验装置上卸下受试瓶I,从受试瓶上卸下专用接头R。2)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试验记录中必须记载下列内容:a、试验日期;b、受试瓶试验前的实际容积;c、实测试验温度;d、实际试验压力;e、实际保压时间;f、受试瓶在试验压力下的总压入水量;g、承压管道在受试瓶试验压力下的压入水量;h、容积全变形值;i、容积残余变形值;j、容积残余变形率;k、发生过何种瓶体异常现象;l、试9验者签字。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