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1188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从物流人才需求量、培养层次构造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指出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美、日和欧洲等经济兴隆国家物流人才培养的经历和做法,讨论了加快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和对策。关键词: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培养形式一、引言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开展的根底性产业,是经济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更是极具开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随着物流效劳的展开,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尤其是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稀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开展的需求,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物流大规模开展的瓶颈,是我国教育界和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目前我国物流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正

2、如人力资源是社会一切部门开展的根本一样,物流人才也是影响物流业开展的最重要问题,兴隆国家的经历也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开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虽不断升温,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如今以下几方面:1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供应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22年为止,我国共计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0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22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

3、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2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层次构造不合理,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在恢复物流本科招生之前,我国的物流高职教育就已经开始起步,也有部分学校一直没有中断物流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未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构造,而物流业开展的现实要求、企业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3受我国物流业管理现状影响,物流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的不明

4、确,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4许多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物流的整体教学程度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缺乏,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理论才能较缺乏。三、对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充分认识我国物流业及高校物流教育开展的现状,借鉴兴隆国家物流人才培养的经历和做法,比较差异,努力创新,促进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日趋完善。1加强开展学历教育,建立多层次学历教育体系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陆续开展物

5、流高等教育,并已形成非常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体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大约50所美国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且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齐全,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欧盟国家现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54所大学开设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另外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物流有关课程。另根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的专业构造为:物流占12、商科占52、工程占23、其他占13;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构造为:物流占13、商科占73、工程占12、其

6、他各类专业占2。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物流人才的专业背景以商科为主,且层次越高商科所占比例越大。在经济兴隆的欧美和日本,大部分物流专业都设在商学院,只有少部分设在工学院。因此,建立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互相衔接的教育层次,要根据产业开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要注意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的的差异性,以培养中级物流人才为主。鉴于我国尤其缺乏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在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提倡结合培养和学科穿插,以进步物流人才层次的合理性。2按照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科学设置物流专业课程在详细施行教育过

7、程中,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创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新的学科专业应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交融,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穿插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构造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开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3注重理论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因此,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理论相结合,并灵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究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展

8、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理论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和理论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开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4为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大胆改革与创新培养形式教育的开展朝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方向演变,许多国家都在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应以厚基储宽口径、应变性强的培养形式来进步人才对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也可进展改革与创新,建议详细做法为:教学方案

9、可以将一、二年级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打通培养,三、四年级进入专业教育,同时给学生较大比例的选修课;开展物流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前学习的专业方向多元化,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才能,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是一种人才培养新形式。同时,须注意教学管理的配套。5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程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物流人才培养形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究和完善。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形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可通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高等院校进修、引进人才,进步师资的整体程度。物流业是一门穿插性学科,高等学

10、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使学科体系合理化,学校内可加强合作,施行“一师多用,有效利用学校内现有资源与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最终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竞争力。6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22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都承受了高级教育,大约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研究生学位,22获得了正式的从业资格证书。而国内的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虽经历丰富,但专业知识不扎实,为提升其专业素质,可采用最重要和最经济的在职教育培养形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从业者也会面临知

11、识更新和自我充实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国际经历,应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桥梁,允许获得高级物流师资格的人员将有资格继续注册深造高校工商管理硕士BA课程。逐步与国际接轨,可采用针对性极强的客制化教育形式,进展客制化教育时,不仅注重对物流企业的员工进展培训教育,还对其供应方、合作伙伴提供有针对性培训,从而促进了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日趋完善。四、完毕语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形式,才能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和理论才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形式及体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开展。参考文献1缪立新为物流业培养尖端技术与管理人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2王德荣将来20年中国物流开展战略研究J物流世界2022(1)3梁海琼,侯廷娴我国物流开展与物流教育现状的分析商业经济文萃2022(10)4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构造及才能要求J物流技术,202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