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80993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的设计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之四?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题研究报告亚泰都会北京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河北分院2014.04目录前 言- 1 -1.区域开展状况- 3 -1.1 区域开展背景- 3 -1.2 社会经济开展趋势- 4 -2.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现状- 6 -2.1水资源利用现状- 6 -2.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9 -2.3生态环境现状- 13 -3.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5 -3.1 水资源供需状况- 15 -3.2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16 -3.3 水资源平衡分析- 22 -3.4 基本结论与建议- 25 -4.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2、- 27 -4.1县域承载力- 28 -4.2中心城区承载力- 34 -4.3建设用地管制措施- 35 -5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37 -5.1生态环境承载力概念- 37 -5.2县域生态承载力评价- 38 -5.3各乡镇生态承载力评价- 46 -5.4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区- 48 -前 言可持续开展是我国开展的 基本战略。在可持续开展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 基本框架中,资源、环境是重要的支撑要素。可持续开展的实质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开展。如今,城镇化进程的加剧、经济的飞速开展加深了开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安康和谐的开展那么取决于系统能否持续承载,人

3、类活动是否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可以认为,将开展限制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即保障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承载,是保障开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临西县是一座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以轴承行业为龙头,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门类齐全的城市,地处冀、鲁交界处,全县辖5镇4乡,299个行政村。县域地势平坦,中部有古堤纵贯,将全县分为堤上缓岗、地下低平原两个地貌。季节性河流卫运河为境内主要地表河流,并有清临渠、临威渠、临馆渠、卫西干渠等多条渠道,主要为农业灌溉渠。近年来,临西县抓抢机遇,明确产业目标,逐渐建设成河北轴承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轴承商品集散基地、全国最大的碳钢轴承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轴

4、承之乡,市场秩序更加标准,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经济构造不尽合理,城乡差距大,城镇根基设施仍较薄弱,资源供给体系脆弱,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强城乡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在编制?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时,基于临西县实际,进展临西县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项研究,为临西县今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提供指导,旨在推进临西县城乡社会经济开展的同时,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开展。1.区域开展状况1.1 区

5、域开展背景1.1.1 区域概况临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边陲,卫运河中游左岸。东濒卫运河,南临馆陶邯郸市,北衔威县、清河。县域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19公里,总面积542平方公里,隶属邢台市。全县辖5镇4乡299个行政村。县域内现有邯临、邢临、清临三条省道。童吕公路、武馆线两条县道横贯南北。此外,境内还有四二九公路、北杏园邯临公路、水波白庄、后阎黎博寨、高洼邯临公路等16条乡级公路,邢临高速公路及高速联结线,将作为城区主要的对外交通出入口,京九铁路在县域东部南北穿过。1.1.2自然资源全县地势平坦,中部有古堤纵贯,将全县分为堤上缓岗、地下低平原两个地貌。西部海拔在3336米之间。东部海拔在283

6、3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稍有倾斜,地面坡降1/50001/6000,堤下被西部高地和东部卫运河左岸所围,北部又是南坡洼、北坡洼与清河、威县局部区域共同形成封闭洼地,最低点海拔27米。境内地表水主要有天然降水和地表河流两局部组成。主要地表河流为卫运河为季节性河流,属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卫运河由馆陶北来到尖冢入临西县境,折而东流,流经尖冢、黎博寨、单屯、河西、东枣园出境入清河县,县境内河长36.52公里,左堤境内长39.20公里。其河道弯曲河床坡度平缓,在洪水含沙量大的情况下易形成地上河,其保证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强迫行洪为5500立方米每秒。结冰期40天,符合灌溉水质。近年来由于天气干

7、旱,时常干涸。此外县境内还有清临渠、临威渠、临馆渠、卫西干渠等多条渠道,主要为农业灌溉渠。1.1.3社会经济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44亿元,第二产业17.74亿元,第三产业21.06亿元;三次产业构造为22.8:35.3:41.9。2012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合计1.89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50亿元、个人存款余额37.7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亿元。2012年共引进国内县外资金14亿元,同比增长40%;引进国外资金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52.8%;全社会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18.1%,均实现了历史性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5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7260元,同比增长15.5%。1.2 社会经济开展趋势人口增长、城镇化开展、产业构造变动等变化的趋势和进程将必然地对临西县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直接和间接的重大影响,这是在临西县现代经济开展过程中必须统筹协调考虑的重大问题。1.2.1 人口增长趋势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临西县域2012年底总人口为379544人,总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05:1,全县暂住人口约为6万多人。?临西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中根据临西县近十年人口增长趋势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9、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开展的意见?指导意见预测,全县2017年约为41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8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8.8%。2020年约为43万人,城镇人口约为2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3.5%。2030年约为48万人,城镇人口约为3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62.5%。*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详见:专题二临新型城镇化开展战略专题研究报告。1.2.2 城镇化开展趋势2012年底全区城镇化率到达了41.3%,根据城镇开展的诺瑟姆曲线来看,临西县从本规划开场将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开展阶段。随着本规划期内临西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临西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速度将加

10、快,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将大幅提高,城镇化开展速度将大幅提升。通过预测得知到2020年临西县城镇化水平将到达53.5%,全县城镇人口达23万人,县城总人口16万人;到2030年临西县城镇化水平到达62.5%,全县城镇人口达30万人,县城总人口20万人。就整体而言,临西县城镇化开展道路,将会走极化开展模式,加快开展增长极点,形成假设干个区域中心,带动周围地区加快开展。1.2.3 产业构造变动趋势从临西县主导产业的构成可 基本判断,临西县目前处于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种状况意味着临西县仍然需要大力开展第二产业,尤其需要大力开展工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稳定开展,将产业努力向成熟阶段推进。2007年一、二

11、、三产业的比例为:7.1:10.4:7.7。从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平稳,第二产业的比重那么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的比重平稳增长。临西县三次产业现状构造中第一、三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临西县整体来看,轴承产业作为本地的主导产业,一枝独秀,其开展的速度直接决定了临西经济的开展。目前临西县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为轴承产业的飞速开展也积累了根基。临西轴承的制造、销售份额在全国占有很大比例,处于国内轴承行业的垄断地位,其生产、销售、研发、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均引导着全国轴承产业开展的方向。因此,临西县轴承产业将会继续扮演“临西县

12、支柱产业“国内轴承行业的龙头“的角色。2.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现状2.1水资源利用现状2.1.1水资源赋存状况1、地表水状况境内地表水主要有天然降水和地表河流两局部组成。其中天然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其降水特点是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据历史资料统计19191990年,年平均降水量538.3毫米;1990年2001年年均降水量为510.9毫米,其中1990年降雨量最大为809毫米,最大降雨日降雨量为117.5毫米,1992年最小为202.8毫米。根据多年观测统计,临西县年降水量补给3146.3万立方米。境内主要地表河流为卫运河为季节性河流,属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卫运河由馆陶北来到尖冢入

13、临西县境,折而东流,流经尖冢、黎博寨、单屯、河西、东枣园出境入清河县,县境内河长36.52公里,左堤境内长39.20公里。其河道弯曲河床坡度平缓,在洪水含沙量大的情况下易形成地上河,其保证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强迫行洪为5500立方米每秒。结冰期40天,符合灌溉水质。此外县境内还有清临渠、临威渠、临馆渠、卫西干渠等多条渠道,主要为农业灌溉渠。2、地下水状况临西县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深层水为承压水,补给来源很少。浅层地下水质平均值8.01,矿化度4651510mg/升,砷化物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有检出,数值很小,除PH值符合国家农田灌溉二类水质标准,其他均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

14、临西属于第四纪覆盖底层,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含水组。第一含水组埋深1060米,咸水矿化度25克/升,单位涌水量1.08.3立方米/时,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第二含水组属承压水类型,无单独开采价值。第三含水组埋深180203米称深层地下水,单位涌水量212立方米/时,为深层地下水的主要开采段,水质呈碱性。第四含水组埋深250330米,单位涌水量5立方米/小时左右。城区处于有成井条件的浅层淡水区,其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2克/升,水质较好,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钠镁型及重硫酸钠镁型。厚度约为1025米,单井出水量一般在2040吨/时,是富水易井区。根据多年观测统计,临西县每年河灌回归1281.8万立方米,井灌

15、回归531.36万立方米。3、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区域内水资源总量是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资源量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水量后而得。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620.1万立方米。其中,50%、75%和95%的保证水资源总量分别为9310.055万立方米、13965.08万立方米和17689.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根基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评价区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根据临西县水资源情况,临西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4151.8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80%。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91

16、92.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959.46万立方米。2.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卫运河全年断水干河的时间较多,主汛期超过1亿流量的时间也较少。2007年县政府投资126.9万元,对尖冢扬水站的机电设施进展更新改造,从而保证在卫运河来水时,突击提取卫运河水蓄到县内渠道里,一方面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可用于旱时浇地。1991年至2009年沿河5个扬水站共提水16.54亿m3/s,每年平均提水9192.3万m3/s,浇地60.69万亩次,河灌面积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此外,临西县尝试引黄河水作为饮用水。1994年引黄河水正式饮水,引水渠道流经临西县东部,境内流域长17.6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