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80981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0.22)培训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限度也日趋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狐狸工作着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狐狸的重要内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种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已成为当今社区忽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结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变化,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

2、变化,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某些变化,浮现某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引,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体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暴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边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1.2孤单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变化,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以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单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

3、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乐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成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同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单感。.3恐惊感 老年人由于紧张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承当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惊感,从而体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较好,对自给子女增长经济承当,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长了心理上的恐惊感。1.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用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

4、惊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急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交往减少,缺少归属感,导致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长,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体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浮现健忘,由此老年人常常忘掉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掉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用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因此会浮现常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2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

5、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同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她(她)们退休后挣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因此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似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某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2 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平常生活和享有健康的基本,目前国内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

6、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少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重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子女供应,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子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局限性,社会地位不高,因而此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有,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执,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快乐的家庭之

7、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一般在离动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她(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再为社会多做某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抱负。她(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某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急之中,从而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国内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8、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因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避免疾病和生理变化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解决好多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3.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简介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协助老年人对的结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也许会加得她(她)们的狐独、恐惊、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长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对的的

9、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合适参与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顾,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多种心理问题。3.2协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予以老年人特别的关怀,常常积极与她(她)们沟通,协助她(她)们结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协助她(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布满情趣,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她(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挣脱孤单,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紧张。如简介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

10、理得到满足。33 协助老年人调节情绪 社会护士多予以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协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多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对的的看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多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合适发泄法等,鼓励她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当增长某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协助老人做某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节她(她)们郁闷的情绪。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老年人身边关怀,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

11、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怀体贴老人,特别是某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单、恐惊的心理。3.5协助老年人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合适的爱好和爱好 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容许的状况下,鼓励老年人参与合适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她(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与某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奉献点余热。36 协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会护士在平常护理工作中,指引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布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

12、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珍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诸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步还可以理解国内外大事,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3.8抑郁的护理对某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

13、上的支持,常常与她(她)们交流,理解她(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此类老年人时一方面要尊重她(她)们,例如:积极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措施解决她(她)们遇到的多种问题等等,使她(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她人的注重。在尊的基本上关怀老人的生活,例如理解她(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她(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她(她)们充足感受到社会人们庭的温暖,同步让她(她)们参与某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与某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快乐。3.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 一方面协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平常生

14、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引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平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协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平常生活等,并指引老年人对健康有对的的思想结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度紧张同步还要常常提示她,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3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平常护理工作中指引老年人结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明。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协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

1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协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例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某些但愿小学的贫困失学小朋友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协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协助团结友爱,营造一种善良和谐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确会起很大的协助。4.对的看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惊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用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种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在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成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也许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觉得-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种自然阶段,

16、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当对死之采用回绝的态度,而应当采用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惊不是来源于死之的自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惊和焦急,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惊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悲观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惊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挣脱恐惊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