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8087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组织l 信息组织的定义:又称为信息资源组织,它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和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活动。l 信息组织,即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也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l 信息组织的过程:无序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组织变成信息有序集合,组织的目的是建立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目的: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提高信息商品的质量和价值,建立信息产品和用户的联系,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l 信息组

2、织的类型: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外在形式进行检索的途径。l 描述法(著录、编目)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l 分类法和主题法 l 信息:有特定传播、参考和使用价值的信息。l 文献: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l 检索:从任何方式组成的信息集合中,查找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所需信息的方法与过程。l 著录:是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l 标引:在分析文献内容或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识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

3、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l 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即著录的记录,通过记录文献的各个特征,它可以提供一种文献的书目信息,是一种文献的缩影。l 信息组织的过程和方法:优化选择:比较法,分析法,核查法等确定标识:外在特征加工著录;内容特征加工:分类标引和主体标引。组织排序: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子顺组织法;号码组织法等等改编重组:汇编法,摘要法,综述法。l 信息描述:根据信息组织的目的和信息检索的要求,按照一定的信息管理规划和技术标准,将存在于某一物理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描述与揭示的过程。l 文献编目: 描述

4、性编目:是对文献的物质形态特征进行识别、分析、选择和记录,即描述文献的外部特征。 提供描述性数据和非主题检索点。 主题性编目:是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并用特定代码或规范化词语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 提供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检索途径。l 著录:运用编目规则,遵循客观描述原则对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进行记录的过程。l 款目:记录文献信息,是组成检索工具的基础l 标目:位于款目之首,以信息资源的某一形式特征或内容特征作为款目的识别标记,是检索文献的重要途径。分为:题名标目;责任者标目;主题标目;分类标目。l 目录:位于款目之首,以信息资源的某一形式特征或内容特征作为款目的识别标记,是检索文献将一批款目

5、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报道和检索文献的工具。l 借阅与目录的关系: 读者的检索习惯和图书的组织排架不一致,决定了必须设置目录。 文献内容的复杂性和图书组织排架的单一性,决定了必须设置目录。 文献的外借流动性与读者查找文献的检全要求,决定了必须设置目录。 机读目录提供更多的规范检索点是读者利用文献的金钥匙。l 标目与检索点的区别: 标目是传统手工编目时代的产物,检索点是机读目录问世后产生的新术语。 标目通常位于款目的开端,检索点隐藏在一条机读记录之中。 一张款目只有一个标目,一条机读记录则有多个检索点。 标目的范围小,检索点的范围广。l 信息描述的作用 揭示功能:对资源进行个别化描述,使

6、用户能够识别被组织的资源。 定位功能: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以供用户访问时使用。 检索功能:提供数据时提供检索点,方便用户检索与利用资源。 选择功能:描述信息资源的各种特征,一遍用户进行判断与选择。l 信息描述标准化的意义:有助于推进集中编目、合作编目与再版编目的发展;有助于将手工目录转换成机读目录,实现编目和检索的网络化;有助于促进馆际资源的和谐共用。l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 使不同来源的记录具有互换性 使各国的书目记录具有识别性 使不同载体发热记录具有转换性l 机读目录:机读目录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的结构,将文献信息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可以自动控制、处理和编辑输出,并通过机器来读取

7、数据的目录。 特点: 任何目录信息均以计算机代码的方式组织。 任何目录信息均以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组织。 任何目录信息均存储在计算机可直接存取的外部介质上。l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l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 特点:灵活,可扩展,适应性,兼容性,通用性,互用性。l 信息描述的内容:描述项目 ,描述标识符号,描述格式,描述信息源。 信息描述项目是用以揭示文献信息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记录事项,也称著录项目,是组成书目描述的基本单元。规定统一描述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在国家书目机构之间交换书目记录。 描述标识符号指信息描述时用以标识描述项目或表达描述内容的符号系统。文献著录总则的描述符号 描述格式是指描

8、述记录内各个描述项目在款目中的记录次序、所处位置和表述方式。l 描述信息源:进行信息资源描述时描述信息资源的来源和出处。l 主要信息源:各类型文献中被优先选做提供著录该文献所需书目数据的部分。l 规定信息源:当缺少主要信息源或主要信息源不完整时,可根据规定信息源来著录文献。l 联机编目 定义:联机编目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由多个图书馆共同编目,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 作用:减少书刊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了信息加工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是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传递的最佳方式。lll 机读目录格式:是各国文献机构自动化系统之间传输和交换机

9、读目录数据时共同遵循和使用的标准记录格式,又称机读目录交换格式。 结构: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分隔符。l 记录头标区:简称头标,位于每条机读记录的开端,它包含ISO-2709规定的对记录进行处理时所需的通用信息。整个头标固定为24个字符,由8个固定长数据元素组成。头标区无字段号、指示符和子字段。记录长度,记录状态,执行代码,字段指示符长度,子字段标识符长度,数据基地址,记录附加定义,地址目次项结构。格式:记录长度系统成长+描述员输入+系统固定+描述员输入+数据基地址系统生成。l 地址目次区:地址目次区是一条记录内所有数据字段的索引,它由一系列固定长目次项组成。每个目次项固定为12

10、个字符长,包括相应字段的字段标识符、字段长度和字段起始字符位置。l 数据字段区 控制字段(Control fields)是提供系统的控制号和表示文献特征的各种代码化数据的字段。所有控制字段均不设指示符和子字段,其字段标识符的前两位都为“0”,即从001-009。 数据字段(Data fields)是记录文献目录信息的字段。这部分基本上是可变长字段,详细描述文献特征。 数据字段区是若干个数据字段的集合,它将有关文献信息的数据按功能块以字段、子字段及数据元素这三个层次组织起来。 字段:字段(Field) 在MARC记录中,字段是由字段标识符标识的被定义的字符串。 字段包括字段标识符、字段指示符、子

11、字段和字段分隔符。 子字段(Subfield) 子字段是字段内明确定义的最小数据单元。由子字段标识符和数据元素组成。 字段 标识符 字段 指示符 子字段 字段 分隔符 子字段标识符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MARC记录中被明确标识的最小信息单元。在可变长数据字段内,在可变长数据字段内,数据元素组成一个个子字段;在头标、目次区和定长字段内,数据元素是按字符位置定义的数字或字母代码。l 内容标识符:用于识别数据元素或提供有关数据元素附加信息的编码。l 字段标识符:字段标识符(Tag): 字段标识符是用于标识字段功能和种类的一组三位数字字符,位于每一个字段的最前面,也称字段号

12、。贮存在目次区款目中。l 字段指示符:字段指示符是字段中头两个字符位的值。提供字段内容、字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需操作的附加信息。每个指示符的值都有其独立的含义。其值为数字或空位。l 子字段标识符:由两个字符组成,用以识别可变长字段中的不同子字段。第一个字符为子字段分隔符,用“”表示 ,第二个字符为子字段代码,用数字或字母表示。l CNMARC功能块 0-标志块,标识记录或编目文献的标识号,18字段 1-编码信息块,记录描述文献各个方面的定长编码数据元素,25字段 2-著录信息块,包含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所规定的除附注项和文献标准编号以外的全部描述项目。 3-附注块,包含的附注是以自

13、由行文的方式对描述项目以及检索点作进一步陈述的信息,涉及文献或其内容的各个方面。 4-连接块,在相互关联的书目数据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5-相关题名块,包括描述实体正题名以外的与在编文献有关的其他题名。 6-主题分析快, 7-知识责任块,描述对文献的内容负有知识责任的个人或团体、会议的名称。 8-国际使用块,包含国际上一致约定的不适于在0 7功能块处理的信息。 9-本地使用块。l 元数据的类型:管理型,描述型,保存型,技术型,使用型。l 元数据映射转换的原则:最相近的语义,最精确的匹配,最广泛的兼容。 文献分类的作用: 1.揭示信息资源揭示每种文献的内容性质和其它特征。2.区分信息资源把相同的文

14、献集中在一起,把不同的文献区别开。3.组织信息资源根据各类文献之间的关系组织成一个检索系统。l 分类法: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对概括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l 概念的内涵:指反映事物的内容或质的规定性,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l 概念的外延: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性,即反映本质属性的一类一类、一个一个事物。l 外延递减,内涵递增。l 概念划分: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将属概念划分为各有关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l 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标准。(子项外延相互排斥且之和等于母项,同一标准,按层次逐级进行)l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以科学分类

15、为基础,运用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主题概念列举为类目,通过概念的层层划分和隶属,构成概念等级体系,为每个类目配上相应号码作标识的标引语言。l 等级列举分类法特点: 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按学科或专业有层次的集中、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 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 标记符号简短明了,既适用于分类检索系统,又适用于文献分类排架与文献分类统计。l 等级列举分类法的不足: 不能充分揭示文献中的专深主题和复杂主题。 其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和调整检索途径。 其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 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