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0768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浅议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重中之重。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之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没有手段之目的。”初中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方面,举足轻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学校教育和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课是围绕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

2、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就会不难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若珍宝,人格和品德养成教育不同于过去。一方面,在社会上,他们与父母、亲戚、朋友接触,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娱乐性的电视、电影、杂志和网吧,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些影响,有积极健康的,也有腐朽没落的。另一方面,在学校里,他们接受经过传承创新的书本

3、知识,接受教师人格的价值渗透和同学间的你来我往、思想比较、文化融合,影响同样是非常深远的。这些直接的影响,有科学正确的思想精华,也有生搬硬套的教条和荣辱不分的价值观侵蚀。由此可见,新时期初中生德育教育充满挑战。对于这些现象,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辩证地看待,通过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使他们逐步形成符合历史传承、时代进步、世界潮流和人类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业观和幸福观,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且自我和谐发展的幸福快乐的人。教师要把政治课的教学和德育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尝试和努力:一、注重历史文化,为

4、学生提供价值选择的途径。人文科学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政治课德育教育中,必须注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例,阐述思想政治的价值观点。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们有选择地确立完全的自己的观点,提供了一种载体和可能。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和伟大思想。在政治课教学中,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如悲观主义、怕苦怕累、好吃懒做、荣辱混淆、违法犯罪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阐述历史发展脉络,渗透一些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反复比较和选择中,把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统一,最终形成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也可以列举一

5、些历史人物例子,论述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人格塑造的意义,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可以阐述一些历史事例,包括文化、思想、法令、治吏、治军等,告诉学生规范社会、个人行为的必要性,使学生对自己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如,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中关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时,可深入穿插屈原、林则徐、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生动史例。在历史的人文价值观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一些开放性试题,这些试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能够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心理期望素质所达到的程度。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答题,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然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互相争议中逐步形成最佳的价值选择,从

6、而引导学生的价值选择趋向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二、关注社会现实,使学生明白幸福人生的需要。我们处在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在政治课德育教育中,要始终贯穿这种理念。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快乐的状态中接受丰富知识,形成正确思想。另一方面,在培养方向上,要让学生更贴近自己的真性情,更符合人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要求,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避免传授一些时过境迁、落后于时代的教条,使学生今后难于适应现实而处处碰壁,缺少幸福感。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如何让这短暂的一生,幸福而充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哲学家说,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

7、。那么,人的幸福感是什么,从何而来。说到底,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修身养性,或为流芳百世,不一而足。吃饱穿暖可被看成是幸福快乐的,潜心学问也可被看成是幸福快乐的,究竟谁是谁非?从以人为本的观点来说,人的幸福感,在满足了自我和谐需要之后,更多的是从对这个民族、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和整个人类世界有最大限度的贡献中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时常提醒自己,正确认识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现实中比较泛滥的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让学生进行辩论,最终引导

8、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进步的人生理想。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知法守法,积极适应当今时代道德规范要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要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政治素质对其人生的重大影响。另外,要重视挫折教育,如通过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学习,列举一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实例,使学生懂得在挫折面前从容坦然,才能玉汝于成,获得成功,成就幸福人生。三、着眼未来发展,让学生升华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今天的初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这就给我们的政

9、治课德育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提出了崭新课题。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类的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许多方面。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人际和谐是立身处世的根本,群体和谐是社会安定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作为政治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拨开外在的假象,站在个人荣誉的旁边,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探寻生命的真实目的。朱光潜说过,人如果在学问、艺术、道德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就达到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境界。笔者却认为,人生最真实的目的,是寻找个人的使命,所有的人是因为使命而被驱使,这是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历史上任何一位真正伟

10、大的人,都是努力使自己不断成为对别人付出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来鼓舞人类。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用生动的例子进行引导,坚决避免迂阔的说教。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人与人之间,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让学生明白付出与回报的辩证关系,形成关心互助的人文情怀,树立一种和谐思想。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从古到今,奋发自强者多矣,可让学生自己讲故事的办法,仔细体会和领悟人生是需要有使命感的。现实中的事例有,张海迪自强不息的人生之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体育运动员刘翔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例,等等。上述三点思考,其实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着眼课堂实践基础上的内涵和

11、外延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会潜移默化于学生的价值选择中。因此,政治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人文科学的综合素养、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升华道德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之,政治课德育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帮助初中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观点,提高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 (白银市第十一中学)联系电话:13893049382-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