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百家姓博物园着力推广姓氏文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80570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百家姓博物园着力推广姓氏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设百家姓博物园着力推广姓氏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百家姓博物园着力推广姓氏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百家姓博物园着力推广姓氏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百家姓博物园 着力推广姓氏文化中山镇历史悠久,是千年古镇,也是全国罕见的“百姓镇”。据学者考证,中山姓氏过去曾多达108姓,迄今仍有102姓。中山百家姓氏的聚集,记载了古代百姓的多次迁徙过程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一,明洪武初年,武平所周围贼寇作乱,明太祖朱元璋遣派18将军前往剿灭。由此流传下来吃毛猪肉的故事,为百姓津津乐道。其二,清顺治三年至五年,无所被屠城三次,武所成了一座空城。但武所安定之后,原武所遗民回归故里,重建家园。他们那种扎根山区、勇于奉献与回归故里,爱国爱家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举国罕见百姓聚居的中山,百家姓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靠的是上千年一脉相承爱国爱家

2、的情怀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 这对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百姓镇”盛行堂号堂联,堂号是老百姓写在家族祠堂正厅横匾上表明家族郡望的名号,既有寻根溯源、缅怀先祖的意思,又有教育后代、不忘祖地的目的。堂联又称族氏联,不同姓氏有不同的堂联,中山镇百姓每逢过年过节、婚嫁喜庆便在厅堂两边或大门两侧贴上族氏联,一来渲染了节日喜庆气氛,二来叫人一看堂联便知本家姓氏。而且还有教育子孙后代,勉励后人的意义。海西中山百家姓博物园项目是中山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山镇重点打造的一项文化惠民的工程。项目建于中山镇新城村武龙山,面临205省道;占地总面积约150亩,其地面场馆建筑面积约为100

3、00平方米,内设:一是百家姓博物馆。包括大展览厅、百家堂、纪念堂等仿古建筑,以及亭、台、楼、阁、水池、园林绿化、主题雕塑等景观建设。用于供奉姓氏牌位、展示姓氏文化、民俗文化等,二是百家姓活动中心:包括主广场、牌楼、停车场,用于开展大型文艺活动、祭祀活动等的场所;三是百家姓民俗街。包括吃住娱乐等服务设施。总体规划上海西中山百家姓博物园通过收藏、保管、陈列、研究、展示、宣传中山百家姓的历史遗存物和文化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地展示中山百家姓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这将有助于对古人类数量最多的中华民族成员,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进行文化根、始祖源、民族魂的感召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同时,它突出百家姓博物园的历史性和文化气息,将中山镇的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建筑很好地结合起来,理出历史文脉,体现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发百家姓博物园祭祀、观光、休闲、健身和体验的功能,使得园区成为中山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汇集闽赣粤三省游客的旅游胜地。游客在游览休闲娱乐时,学习中山镇百家姓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既能娱乐身心,又提高了人文素养,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