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80454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名 解、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成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从。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出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这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4、窦口鼻窦复合体(OCM):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以及额窦、前组

2、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窦复合体。5、利特尔动脉从:鼻腭动脉、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隆起。8、 鼻阈: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内孔,一般所指鼻腔是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9、 鼻疖: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

3、为主要的致病菌。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 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10、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11、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12、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13、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14、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S

4、S):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15、 腺样体:顶部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汇聚,呈橘瓣状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16、 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17、 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位于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锥底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18、 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

5、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不交通,自成一环称为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19、 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 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年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20、 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颚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

6、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22、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消失10秒。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型呼吸暂停。23、 中枢性呼吸暂停:是指无呼吸驱动的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发生时口鼻无气流,同时丧失呼吸能力,胸腹呼吸运动停止,这种欢喜暂停发生时一般血氧饱和度下降比较少。24、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发生时口鼻气流消失,但胸腹呼吸运动仍然存在,这种呼吸暂停发生时血氧饱和度下降相对较多,结束时一般伴有微觉醒。25、 混合性呼吸暂停:是指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时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暂停,继而表现为阻塞性呼吸暂停。26、 低通气也称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

7、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微觉醒。2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单位:次小时)28、 环状软骨:位于环状软骨之下,第气管环之上,形状如环。该软骨时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状软骨。29、 环甲膜: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央部分增厚,称为环甲中韧带。30、 喉阻塞:又称喉梗阻,是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迅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31、 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32、

8、 咽鼓管: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为3c。33、 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组成,是听感受器的主要部分。34、 三凹征:吸气时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凹陷。35、 眩晕:是自身与周围事物的位置关系改变的主观上的错觉,7%以上的眩晕为外周性,即外周前庭病变所致。一般表现为睁眼时周围事物旋转,闭眼时自身旋转。周围性眩晕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耳毒性药物中毒。36、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

9、反应等为其重要病因。3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6周,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8、 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非真性肿瘤。39、 耳源性并发症:由于中耳、乳突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中耳乳突炎极易向邻近或远处扩散,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迷路炎、

10、周围性面瘫。40、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41、 传导性聋:经空气路径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塞,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42、 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的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43、 混合性聋:中耳、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44、 根治性颈清扫术:切除包括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颈外静脉等在内的区的所有淋巴结和结缔组织。45、 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

11、颅中窝底或从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46、 胶耳:患分泌性中耳炎时,由于病变长期不能愈合,中耳积液中的水分大部分被吸收,剩下的粘蛋白等成分极为粘稠,呈灰白色或棕黄色胶冻状。47、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慢行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48、 声带小结: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49、 声带息肉:好发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50、 咽峡: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的舌骨、两侧舌

12、腭弓和咽腭弓所形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51、 空气传导:通常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淋巴。从听觉功能看,外耳起集音作用,中耳起传音作用,将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52、 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53、 鼻源性头痛:是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鼻腔、鼻窦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第1支和第2支。鼻部病变直接刺激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头痛,并可沿其分支反射到头部相应神经分布的其他部位。54、 眶尖综合征:蝶窦炎引起的可波及视神经和眶上裂引起眶尖综合征,即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5、袋装内陷学说:由于咽鼓管通

13、气功能障碍,中耳腔逐渐形成负压,上鼓室的高负压作用使鼓膜松弛部逐渐陷入上鼓室,内陷的鼓膜形成一囊袋,鼓膜上皮层的鳞状上皮及角化物质不断脱落,积于袋中,囊袋不断扩大,周围骨质破坏,形成胆脂瘤。5、喉喘鸣:是由于喉与气管发生阻塞,患者用力吸气,气流通过喉或气管狭窄处发出的特殊声音。问答题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1)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分钟至数小时,至少发作2次以上;常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可伴水平或水平旋转型眼震。)至少1次电侧听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4)耳胀满感。5)排除其他可引起眩晕的疾病。治疗原则:对初次发作或间隔1年、数年再次发作者,应予积极对

14、症处理;对频繁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局部症状:1多脓涕2鼻塞3头痛4嗅觉障碍。治疗原则: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1、滴鼻药;2上颌窦穿刺冲洗3负压置换4手术5根治术;6、SS。3.鼻咽癌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病因:遗传因素、E病毒、环境因素。临表:鼻部症状:早期出现回流涕中带血或擤涕中带血耳部症状:肿瘤发生在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鼻塞感和听力减退颈淋巴结肿大,以此为首先症状者占6%脑神经症状:出现偏头痛远处转移:病情严重者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肝、肺、骨。治疗:首先放射治疗,采用60钴

15、或直线加速器高能放疗,在放疗期间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以防止远处转移,提高放疗敏感性和减轻放疗并发症。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仍有残灶或局部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治疗或手术治疗放疗后仍有颈部残存转移灶,可手术切除残灶放疗后复发者或原发灶仍有残灶者也可以应用化疗。4鼻窦的组成及开口部位: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均为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5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6变异性鼻炎的临表、分类分度及分级治疗原则1.临床表现:鼻部的四大典型症状:喷嚏、鼻痒、鼻溢液、鼻塞。喷嚏。反射性动作,阵发性几个到几十个不等。鼻痒。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鼻涕。大量 清水样 (鼻分泌亢进)。鼻塞。程度不一,季节性鼻炎水肿明显,鼻塞常很重。嗅觉减退。身体其它部位的症状也很突出,包括:眼部症状;鼻窦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分类:症状持续时间间歇性、持续性是否影响生活质量轻度、中-重度3.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和治疗粘膜炎症反应相结合。治疗途径: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糖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