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0168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6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评测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 XX省 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地点: XX省 XX县城区主管单位: XX省 XX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 XX省 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筹建处1.2 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编制单位: XX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法人代表: XXX1.3 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工程概况按照 XX县 2005-2020 年总体规划,XX县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 分别为老城区、 新城区和石油小区。老城区是在老城中心区向东西方向扩展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了老城中心、王家川、雷家滩居住小区以及县城东头的工业区。新城区则是依托槐里坪有利地形地势,逐步形成以商贸、办公、居住为主的城县

2、新区。石油小区是在现有七里村油矿及其张义夫子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完善的综合小区。XX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 207. 公顷,现状人口 3.38 万人。近期为 283.5 公顷,远期为 420 公顷,近期人口规模为 4.5 万人,规划远期人口规模为 6 万人。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工程规模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包括XX县城区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 分别为老城区、 新城区和石油小区。 根据规划区地形地貌、 功能分区、 县城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本项目可研报告拟将本次供热区域分为9 个热力区。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其中保留三

3、个集中供热小区的锅炉房和供热管网(分别称为、VI 供热分区及管网),在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本项目只考虑集中供热锅炉房至小区的供热主管网及街区的供热管网。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1、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280 兆瓦;2、项目实施后, XX县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210 万平方米;3、本项目将敷设 XX县城区供热管网: 3.72Km。1.4 项目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 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2) XX县城市基础资料汇编;(3) XX县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1(4)XX县城区现状图;(5)热

4、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6)主要依据的规范:采用的规范、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9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 19918 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CJJ/T81-98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 -2005 )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CJ/T114-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 年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

6、7-2003)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室外给

7、水设计规范(GBJ13-86) 1997 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997 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5 项目研究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集中供热站及其工艺方案1. 本工程将设置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六座,供热站用地范围内将建设锅炉房构筑物,根据供热站的规模设计煤场、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另外,还需建设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机修间,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供热站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节。(2)供热管网及其工艺方案考虑 XX县城区供热现状,本项目只研究集中供热站至小区热力供热主管网

8、及主要街区供热管网。供热管网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1.6 项目编制技术原则( 1)根据 XX县城区供热现状, 在已批复的各项文件的基础上, 结合项目建设的资金状况, 从实际出发,远近结合,工业民用结合,选择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供热效果,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政策,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保证与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要求相匹配。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3)县城区集中供热热负荷的确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1)合理性 :对县城管网热负荷现状的调查要详尽,周密 .重点

9、是考虑现有负荷在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有无增减的可能性 ,调查民用住宅和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比例,以便结合实际情况 ,确定热指标和热负荷;(2)全局性 :3确定热负荷时应立足于整个县城热网的联网运行 ,重点是联网区域管网负荷的调整问题。在考虑各热源能力及相应热网负荷的基础上 ,不但要满足各供热分片区域内的热负荷需求 ,同时要兼顾其他区域热负荷的增长和联网运行的调峰功能。(3)前瞻性 :大型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5 20 年,因此本可研报告要以XX 县城市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但要根据现有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热力规划来确定民用采暖与生活热负荷的逐年增长量,更要结合延长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

10、相应的调整,作出方向性的待发展负荷远景分布规划,以便今后实施时确定负荷及进行管径计算。( 4)确定设计计算参数不但要科学合理,也要灵活可行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5)集中供热站结合总图布局的规划,考虑建设的可能性,集中供热连片,通过经济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工程方案,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项目的经济有效性。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6)供热管网敷设采用直埋敷设,并尽量利用自然补偿,管道埋设深度一般大于1.0 米。( 7)集中供热站采用微机进行监测与控制,提高集中供热的自动控制管理水平。为了充分节省能源,便于今后系统的调节,运行安全可靠,采用“质量流量调节” 。同时采用先进的

11、事故报警技术,确保调度人员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管理。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1.7 、工程投资供热管网及热力站近期远期(增加)工程总投资7524万元;4079.47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7369.67万元;3995.30万元;工程费用5998.58万元;3375.32万元;其它费用825.19万元;324.04万元;预备费用545.9万元;295.9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8.08万元;42.3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7.17万元;41.84万元;热源厂改造投资估算近期远期(增加)工程总投资3628万元;1500016000万元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暖负荷4序号项目单位指 标1集中供热

12、站(锅炉房)座62供热能力MW62.413供热面积4211010 m4年供热热负荷GJ3.78x10 55采暖期最大供热负荷MW62.416采暖期最小供热负荷MW35.2747采暖期平均供热负荷MW43.3168管网供、回水温度130/709管网最大供热半径Km4.710管网总循环水量t/h894.511管网总补水量t/h正常: 17.89事故: 35.7812年耗煤量t/a25873013年灰渣量t/a8762014年耗水量 104t/a3.5615年耗电量万度 /a23416职工人员人5517热源厂占地面积29600m18工程总投资万元7524.9219单位供热总成本元/m210.9620管网总长度Km17.35工程钢材t32021三材木材3160m耗量水泥t15605第二章、麦新镇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2 1 麦新镇概况麦新镇地处松辽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东侧次生沙地交界地带,被西拉木伦河、新开河所夹,是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角,全镇境内地势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为290 米,由西向东倾斜,南北平均宽度约7.5 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