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800581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绪论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2)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答: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2、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理解:(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2)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及其分歧?答: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也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分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答: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时 “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

3、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3、 物质的概念?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客观实在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受所复写、摄影、反映。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其两种错误倾向?答: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其一,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其二,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三,静止

4、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5、 意识的本质?答: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

5、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6、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答:原理:、世界是多样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义:、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世界上存在包罗万象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7、 新旧事物的区别?答: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2) 、同一性

6、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9、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答: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事物、新情况

7、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10、 什么叫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答: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这就是两点论。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对把各种矛盾情况或各种矛盾方面平均看待或在实践中平均使用力量,而陷入均衡论的错误,使问题

8、得不到解决。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坚守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本答案不太确切)11、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答: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

9、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行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答:(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

10、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什么是认识的本质?答: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4、 如何认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答:(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2) 、理论只有回

11、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两种错误倾向?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其划分标准?答: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划分标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 如何认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

12、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答:(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 如何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答:(1)、劳动资料: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2)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 、劳动者: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5、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答:(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

13、,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2)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 如何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14、作用。(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答案不太确切,只做参考)7、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表现?答:表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这种反作用

15、的两种后果: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9、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作用?答:历史人物是一定事件的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但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答:社会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 使用价值、价值及其相关关系?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 劳动的二重心理原理?答:生产劳动的商品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