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79579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 设计意图:本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感人故事。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在整个教学中,抓住“了不起”这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努力做到“一线串珠”,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二 教学目标:(一)、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

2、生命的奇迹。(二)、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建议卡四 教学流程:(一) 复习引入 呈现主旨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家拿出听写本和笔。(生听写)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同桌相互检查。3、师:1994年,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数条公路被震断,电力设施受阻

3、,桥梁坍塌,山崩地裂,几万顶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 抓住文眼 折射全文1、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了解这对父子创造的奇迹。这不可思议的奇迹真的出现了,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2、(生答,课件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3、师:你真会读书。有时我们应该把一个词读成一个情景,有时也应该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那么你能用这句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对父子吗?(抓文眼“了不起”)4、默读课文,画出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受到了这对

4、父子的了不起?(学生边读边划)(三)、聚焦父爱,悟读体情 师:谁能说说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说明理由。(随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师: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从“再”我们看出什么?2、师:那么先前有哪些人来劝过他,为什么劝?(警察、救火队长等人)3、师:地震过后,满目苍痍。下面我们来真实目睹一下(视频出示大地震后场景)4、师:是啊,危机四伏。但他始终不放弃,一个人在这片废墟上努力着,谁能感受到,请用朗读来表达。( 指导朗读)5、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5、随机出示: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师:父亲的话在儿子心中是怎样理解的 ?(交流并指导朗读)2、师:再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字词看见了一个怎样的父亲?3、师:父亲是悲痛的,但父亲也是坚强的,对儿子的承诺必须做到,于是他(随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师:这句与原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省略了什么?2、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

6、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师生交流) 3、师:漫长的36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生感情朗读)4、师:随着时间的流逝,但父亲并没有放弃。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内心,用心感受。小练笔: 8小时过去了,父亲全身无力,两手磨出了鲜血,他在想 ;24小时过去了,父亲筋疲力尽,身上多处受伤,他在想 ;36小时过去了,当看见别的父母从救援人员手中接过早已闭上眼睛的孩子时,他在想 。(师生交流)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

7、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会读得更投入。(指名读)6、他的坚持,他的执着只源于一句话,那就是(生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一句平实的话让父亲成了永不倒的大山,这句话也在我们的耳边萦绕(再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四)、关注儿子,感受“信任”师: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废墟,堆满钢筋混凝土、砖块、木头的废墟。8小时、12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14个孩子还活着!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14个孩子,只有6、7岁,大家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

8、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可是我们真切的听到了,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那他的什么话让你觉得了不起?师生交流:句子1:我告诉同学们和我在一起!1、你从哪里看出了阿曼达的了不起?2、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让他更能坚定的告诉大家,给这些处于恐惧中的孩子于勇气,他会说些什么?(出示口语题,同桌交流)8小时过去了,同学们害怕极了,阿曼达会对同学们说 12小时过去了,同学们绝望了,以为没人再来救他们了,阿曼达 36小时过去了,哭喊声变成了呻吟,甚至有人陷入了昏迷,阿曼达说 3、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的勇气,因为他相信爸爸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句子2:(不!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

9、1、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2、这一“让”,让出了什么?3、一句朴实的话让这对父子终于团圆,让我们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指导朗读13小节到最后)(五)、拓展延伸,为 “爱”而吟诵1、父亲对儿子爱令我们震撼,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也让我们感动。一句话连接着两颗心,那就是(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配音:感恩的心)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爱无处不在。不过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惊心动魄的,有时爱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那就让我们平时用心感受,并心存感恩。五 作业:一、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二、选读孟郊游子吟、朱自清背影、爱的教育、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三、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一)、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二)、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六 板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儿子: 等 只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