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79538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年 月 日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负数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3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2、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把握好教学要求。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

3、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一、 正数和负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1)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六(2)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2)赚了500元。(亏了500元),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有一位朋友喜欢旅游,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4、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教学例1 (1)出示课本例1的情境图 现在是16,温度计上显示的还是16,不过是零下16了!(2) 让学生知道零下16用“-16”来表示。(3)让学生理解“16”和“-16”的意义是否相同。2、认识存款折,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存入和支出的数目。教学例2 (1)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2) 让学生知道“2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表示支出了500元,那么“500”和“-500”正好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3)初步理解存款折上的这些数表示的意义。 3、认识正

5、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1)正负数的认识像-16 ,-500,-0、4,-3/8,.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以前所学的16,2000, 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6.3读作正六点三4、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的1、2题, 2、学习有关负数的认识过程。 3、练习一的1题。(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给大家说一说,共同分享吗?(五) 五、板书设计: 负数的认识像-16 ,-500,-0、4,-3/8,.这样的数叫做负

6、数。以前所学的16,2000, 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三,+6.3读作正六点三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观察存折中“支出()或存入()”一栏,结合具体的数据体会存入和支出的含义正好相反。总结: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认识的负数,在数字前加上“”符号,读做“负”,而以前所学的,例如12、3、2000这样的数我们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符号,读做“正”,通常,“”号可以省略。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相关内容。(1)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

7、位长度。(2)方向相反可以用正负数加以区别。(3)“ 1.5”数字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确定好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认识数轴,并引导学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学生总结。(1)负数都比正数和“ 0”小。(2)两个负数,数值大的数反而小。3完成7页“做一做”的内容。 二、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知识回顾(二) 教学例3(三)教学例4(四)巩固练习(五)小结(一)知识回顾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0 5.6 0.9 0 45%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

8、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一天晚上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4正负数的表示(1)足球比赛(进球与失球球用正负数表示)动画7 足球比赛(2)商场的营业额(某月的盈利与亏损情况用正负数表示)(3)股票的买卖(买进和卖出,赚钱与赔钱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动画9 股票买卖(4)学生体育达标情况(与标准比较,超过标准与末达到标准的数据用正负数表示)动画10学生体育达标情况(二) 教学例3 用数轴表示数 1出示例3:(1)说出同学们的运动情况。用正负数表示出他们的运动情况。他们的运动方向往东、往西是如何区分的。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动画3 用数轴上点表示学生的运动情况视频1 以大树为起点表示学生

9、运动情况(2)请同学试着用一条直线出四位学生的运动情况。(3)教师讲授如何画轴。先画一条直线,在中间位置的点上画一棵大树,以大树为起点,向左为西,向右的方向为东,规定1个单位长度代表1m,根据学生行走的方向和距离在直线上找出对应的位置画出学生。(4)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四个正负数。(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5)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请学生说一说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6)总结:像这样在直线叫数轴,我们在数轴上可以表示0、正数、负数。(7)练习向东走1.5米,向西走1.5米,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在数轴表示出3.5米,请你说一

10、说3.5米表示什么。往东走3.5米如何在数轴表示出来。做一做的第1、2题。(8)小组讨论正数、负数和0在数轴上排列的顺序(三)教学例4:借助数轴比较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视频2 冬天天气预报 动画4 一周的天气 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5练习:做一做第3题。(四)巩固练习1填空: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正数都

11、比0( )。所有负数都比正数( )。2练习一第4、5题。3练习一第6题。(五) 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学课的收获。 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请同学试着用一条直线出四位学生的运动情况 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四个正负数。(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 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他们的大小 请学生说说本学课的收获。 三、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读数,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

12、数,哪些是负数?-8 5.6 +6 0 -8.2 +20% -3/5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上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下2摄氏度下降了6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上的气温是( )摄氏度。 4、读出我国去年3月份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 长春: -511 拉萨: -68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出示教学例3师:下面是4名小朋友以大树为起点,分别运动的情况:小丽:我向西走了4米。 小伟:我向西走了2米。小红:我向东走了3米。 小强:我向东走了4米。思考并交流:1、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图并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让学生用数表示这些小朋友与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总结:我们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