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9471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观沧海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观沧海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写的是动景,“_,_,_”写的是静景.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这首诗的主旨是: 学习指导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 。2.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 和来此的 。“临”作“ ”讲。提问:根据这个开

2、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 ”为止。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 ”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 ”展开。下面两句“ ”,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 ”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

3、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主旨: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伟大抱负。3、欣赏诗歌(1)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 ,抒发了 的宏伟抱负。(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全诗以“ ”字统领全篇。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

4、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 ”“ ”“ “志”等字,可见押的是“ ”韵。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 东临碣石 临:_2. 水何澹澹何:_澹澹:_3. 山岛耸峙耸:_峙:_4. 星汉灿烂 星汉:_5. 幸甚至哉幸:_至:_二.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家, 家,诗人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

5、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次北固山下阅读指导与练习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 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 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 之情,给

6、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练习题:1、这是 朝诗人 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诗,内容上属于_之作。2、解择加点词语。次北固山下次: 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 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 5、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 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_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7、抒发了作者_的情怀。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答:_9“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12.“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1. 次北固山下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8、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一、钱塘湖春行阅读指导及练习阅读练习主旨:通过描绘了 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2、赏析中间两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