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9417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医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1课程建设 1-1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1-2措施与保障*2教学队伍 2-1主讲老师* 2-2教学梯队 2-3队伍建设 2-4老师风范3教学内容 3-1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 3-2课程改革* 3-3课程内容* 3-4实践教学环节4教学条件 4-1教材建设与选用* 4-2实践教学条件 4-3网络教学环境5教学方法与手段 5-1教学方法 5-2教学手段* 5-3考试改革6教学效果 6-1同行评价*6-2学生评价*7. 课程特色7二、课程评估指标内涵与评估等级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标 准说 明AC1院(系)课程建设1-1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2、*思路、规划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定位精确,思路明确,并有详细的实施支配。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思路较为明确 ,有实施支配。总体规划包括全面建设规划,校级精品课程、合格课程建设规划(含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建设规划)。1-2措施与保障*经费投入有与规划和详细实施支配相配套的措施,有经费投入,执行状况好,成效显著。有措施,执行状况较好。2教学队伍2-1主讲老师*职称、学术与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以上,担当主讲教师的副教授、教授60%,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有市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阅历丰富,教学水平高,授课有特色。担当主讲教师的副教授、教授40

3、%,学术水平较高,有校级以上科研和教改项目,教学水平较高,授课有肯定特色。1结构指老师的规模、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及学问结构状况。2发展趋势良好指有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3学术水平高是指在本学科领域有省、部级探讨项目及获奖成果,在国内外有肯定影响。4教学水平高指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授课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生公认,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或校级一等奖。5教学效果好指学生思维主动,课堂学术气氛活跃,学生评价好。2-2教学梯队队伍结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校际沟通活跃;老师参与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占该课程老师人数50以上,课程组老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普遍反映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辅导老师,试验

4、老师配备合理,并有肯定硕士探讨生参与教学活动。结构合理,老师参与各级教研和科研立项的人数占该课程老师人数30以上,课程组老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普遍反映水平较高 。2-3队伍建设师资培育状况有符合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培育支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有中青年老师培育的规划和详细措施,执行状况较好。2-4老师风范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老师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从严执教,教学质量高,学生评价好。近三年老师中无教学违规与教学事故。绝大多数老师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治学较严谨,工作有成效,近三年老师中无教学违规与教学事故。3教学内容3-1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定位

5、恰当,体现培育目标。教学大纲符合培育目标和教学支配的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层次清晰,内容重点难点突出,反映现代科技成果,教改成果有所体现,教学环节支配得当。课程目标定位较为恰当。教学大纲项目较完整,能够适用,课程设置基本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层次清晰,内容要求较明确,重点难点较突出。1课程目标定位是指该课程依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肯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学校的目标定位、人才培育目标定位。2教改课题含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等项目。3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对更新内容和基础内容的关系处理得好,体现教学改革内容的优化整合

6、,留意汲取先进的教学阅历,留意引进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反映学科最新学问和发展动向。3-2课程改革*改革思路、规划与详细措施课程改革的探讨课题、获奖状况改革实效课程改革的思路清晰、体现现代教化思想,目标明确、有规划、有落实措施,成果显著。有校级以上立项的教改课题及三年以上的教改实践;有系列改革成果(方案、论文、报告、实践成果)或者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嘉奖。教改成果显著,老师认同,学生评价高,且有50%老师推广应用,社会影响效果好。课程改革有目标、有措施、有总结。有校级立项的教改课题及二年以上的教改实践;有改革成果(方案、论文、报告、实践成果)或者获得校级嘉奖。教改成果有肯定成效,老师、学生评价较好,且

7、有30%老师推广应用。3-3课程内容*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教学内容留意反映宽口径、厚基础、重素养的教化思想,体现学问、实力、素养协调发展;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更新刚好,增减处理得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基本反映厚基础、宽口径、重素养的教化思想,课程内容有更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3-4实践教学环节试验室的管理与利用试验内容综合型、设计型试验试验室开出率有完善的试验管理制度,有先进的试验设备,教学试验设备完好,并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室利用率高。有70%主讲老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试验内容更新进展较大,留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并有肯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老师科

8、研活动。综合型、设计型试验项目占课程试验项目30%,效果好。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试验开出率为100%。学生参与性强,效果好。有试验管理制度,有较先进的试验设施,教学试验设备基本完好,基本上能满足试验要求,利用率较高。有50%的主讲老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试验内容有肯定更新,留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综合型、设计型试验,效果良好。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试验开出率90%。学生参与性较强,有效果。4教学条件4-1教材建设与选用*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探讨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试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须要。

9、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培育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能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材,有特色、水平较高的自编教材,运用效果好。选用教材是指教化部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荐的教材。4-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节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其教学效果明显;对试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试验的现代试验设备与试验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和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其教学效果明显;对试验教学要求开设现代试验设备与试验技术。4-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

10、,并能常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须要,在教学中的确发挥了作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能常常保持更新;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须要。5教学方法与手段5-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有创新的教学理念;采纳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有独特风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生间沟通互动,激励学生质疑,并赐予思路的引导;能有重点地落实讲授、探讨、作业、实践考核、教材等课程教学的六个要素。教学有肯定启发性,留意与学生沟通;教学中实行肯定的探讨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落实讲授、探讨、作业、实践考核、教材等课程教学的

11、六个要素较好1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仅将文字投影到屏幕,不算在多媒体授课范围内。电化教学包括录音、影视录像、投影、幻灯、挂图、模型等。5-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条件有相应的教学媒体、网络学习与探讨环境、多媒体试验室;有运用多功能、多媒体等教化技术的教学资料(课件、录音、录像等)。能协作教学须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协助教学(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相应的教学媒体,以及多媒体等教化技术的教学资料(课件、录音、录像等)。能协作教学须要,充分采纳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投影、演示试验等。5

12、-3考试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与手段考试评价试题具有很强思索性与启发性,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支协作理;命题符合大纲要求,科学、合理、严格留意学生学习实力的考查。实行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实力与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动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和探究,采纳试题(卷)库或实行教考分别,并实行试题(卷)库考试管理。有一套较完整,能检查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方法,评分过程科学严谨、规范;试题、试卷和成果质量分析中肯、翔实,仔细进行考试工作总结。命题符合大纲要求,难易程度适中。采纳试题AB,符合校考试要求。有一套常规的考核方法(含平常、期中、期末),评分过程规范、合理、评分基本精确,有试卷和成果质量分析报

13、告。1考试方法改革指主动采纳除闭卷考试外的开卷考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试卷库或试题库是指一门课程至少应有15套试题。6教学效果6-1同行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声誉同行老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优秀,并且有较高的声誉同行老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良好,并且有良好的声誉同行评价指每学期有老师互听课记录、老师评教、老师评学等活动等材料6-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看法对正在和已经学过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满足的50,比较满足的40,不满足的3。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平均分达85分以上。对正在和已经学过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满足和比较满足的70,不满足的5。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平均分达75分以上。课程特色凡符合下列状况属于课程特色项目:(1) 本课程近三年内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 本课程自编公开出版教材为兄弟院校采纳;(3) 本课程近三年内教学探探讨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或有公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