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9385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12初中生物(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资料2-1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资料6-2- 叶片的结构资料6-3 不同植物叶片的结构观察和比较资料6-2-4 徒手切片资料6-2-5 植物叶片的表皮组织和气孔资料-2- 叶绿体资料62-7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机理的揭示资料-2-8 光合色素资料6-29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资料6-210 叶绿体色素的能量传递效率资料6-1 红色的叶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资料6-12 研究不同叶子的叶脉结构资料62-1 观察叶片的结构资料6-214韭黄的生产资料215 红薯叶是观察叶绿体的好材料资料-2-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 所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学反应,都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

2、绿体内。叶绿体内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例如叶绿素,它可以吸收阳光的能量。吸收的光能如同电流一样,在一瞬间便能快速地流过叶绿体,把水分子中氢原子分解出来,使之和二氧化碳结合转化成葡萄糖。 这些特殊物质只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将其它波长的光反射掉。例如叶绿素,它会反射绿光使植物呈现绿色。不同植物的叶绿体内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不尽相同,因此也有些植物的叶片并非是绿色。资料6-2-2 叶片的结构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一般比较一致,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所组成。叶片是有背腹之分的扁平体,表皮也有上下表皮之分。表皮是由一层生活细胞所组成,但也有少数植物叶片表皮是多层细胞的结构,称为复表皮。如印度橡皮树可有3-

3、4层细胞、夹竹桃可有2、3层细胞组成的复表皮。叶片的表皮细胞一般为形状不规则的扁平体,侧壁凸凹不齐彼此互相嵌合、连接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其外壁较厚,角质化,并具角质层,有的并有蜡质。 在叶片的表面还常有表皮附属物毛和气孔(器)。叶肉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一般植物的叶片中叶肉明显地分为2部分:由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圆柱形,其长径与表皮成垂直方向排列;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都有着发达的细胞间隙,构成了庞大的通气系统,并与表皮的气孔相通连。 叶片中的维管束叫做叶脉,叶脉

4、在叶片上的分布形式一般分为两大类:网状脉序和平行脉序。网状脉序的特点是叶脉错综分枝,连结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网状脉序因中脉分出侧脉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羽状脉序和掌状脉序。苹果、夹竹桃、枇杷等植物为羽状脉序;南瓜、葡萄、槭树、蓖麻等植物为掌状脉序。平行脉序是中脉和侧脉自叶片基部发出,大致互相平行,至叶片顶端汇合,它是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裸子植物中的银杏具有另一种类型的叶脉,叫做叉状脉序,叶脉为二叉分枝式,这种脉序也常见于蕨类植物。资料6-2- 不同植物叶片的结构观察和比较 (一) 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取大麻叶横切制片,观察其内部结构:1、表皮:叶有上、下表皮之分,都由一层

5、长方形的生活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外壁较厚且角质化有角质层,表皮上有表皮毛分布。在表皮细胞中,可观察到成对的小细胞及它们内方的空腔,这是气孔器。一般下表皮的气孔数量较上表皮多。取大麻叶表皮塑封照片观察,可见表皮由两种形态不同的细胞构成:一种是形态不规则的表皮细胞,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另一种是成对的肾形的保卫细胞,有明显的叶绿体。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是绿色的同化组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栅栏组织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由2-3层排列整齐而紧密的圆柱状细胞组成,细胞的长轴和表皮细胞垂直排列。细胞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因此,呈深绿色。海绵组织分布在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是几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

6、壁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较发达,并与气孔的孔下室相通构成叶片内部的通气系统。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下表皮颜色较浅。 、叶脉:是通过叶肉组织之间的维管系统。在叶中央可找到主脉中脉,靠近上表皮的是维管束的木质部,靠近下表皮的是韧皮部。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可观察到形状扁平的形成层细胞,在木质部,韧皮部与表皮之间则是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主脉两侧有侧脉和细脉,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在叶脉分枝顶端有若干传导细胞。 (二)单子叶植物的解剖结构:以禾本科植物叶为例。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一般没有上下面之分,解剖结构上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区别,称为等面叶。 取小麦叶横切制片及其表皮塑封照片,观察其内部结构

7、。 表皮:叶上下方都有一层表皮细胞。靠木质部一侧为上表皮,韧皮部相对一侧为下表皮。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化,硅质化明显。两个叶脉之间的几个上表皮细胞分化为大型薄壁细胞叫做泡状细胞或运动细胞。中间的较大,两旁的较小,在叶横切片上呈扇形排列。除泡状细胞外,表皮细胞上还有气孔器,及气孔内侧的孔下室。取小麦叶表皮正面观塑封照片,可见其表皮细胞呈纵行排列,除有普遍的长形表皮细胞外,还有成对发生的短细胞。一是硅质细胞,一是栓细胞。在普通的表皮细胞间,还有特化为气孔器的细胞。它由个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呈哑铃形的是保卫细胞,其中部狭窄,壁厚,两端膨大成球状,壁薄,并可见到叶绿体。保卫细胞两侧的两个呈三角形的小细胞为副

8、卫细胞,无叶绿体。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由几层间隙较小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 叶脉:在叶肉中分布着大小不等平行排列的维管束。小麦的维管束是有限维管束,没有形成层,因此,茎的增粗有限。木质部靠上表皮,韧皮部靠下表皮。维管束外有两层维管束鞘,外层细胞大而壁薄,含的叶绿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小而壁厚。 (三)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旱生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取夹竹桃叶横切制片,观察其内产结构: 1)表皮:由-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靠外的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特别发达。下表皮也是复表皮,但比上表皮层数少,也有发达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一部分细胞构成下陷

9、的气孔窝。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气孔位于孔窝内。 2)叶肉:表皮之间是叶肉细胞,靠近上表皮,是由多层圆柱状细胞构成栅栏组织,排列非常紧密,有时下表皮之内也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层数也较多。叶肉细胞中常含有晶簇。 3)叶脉:夹竹桃的主脉很大,是双韧维管束,在生脉上还可观察到形成层的细胞。其它小的叶脉只能看到木质部和韧皮部。()水生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取眼子菜叶横切制片,观察其内部结构: 1)表皮:细胞壁薄,外壁没有角质化,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没有气孔和表皮毛。 2)叶肉:细胞壁不发达,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都是薄壁细胞,胞间隙很大,特别是主脉,附近形成很大的气腔通道。 (3)

10、叶脉:很不发达,主脉的木质部较退化。资料6-2- 徒手切片 徒手切片的基本用具是剃刀或刀片。切片时先选取材料并作适当的修整,以左手的食指和姆指捏住材料,中指顶住材料下端,使材料上端突出于手指以上23毫米。右手握稳刀,从左向右后方斜向切割。注意刀口必须以材料面垂直。否则所得切面不正。同时双手不应紧靠身体,而是要活动自如。用臂力均匀地沿刀口后部起拉向前方,连续切割45片后,用毛笔蘸水轻轻沿刀口取下,放入盛有水的浅玻皿中,在此过程中左手握着的材料不要放下,否则再切时难按原位置拿材料,此外,在切片过程中,必须常用毛笔蘸水湿润材料,以免材料干涸不便切割。 对于过于柔软或较薄的材料,可以夹在“夹持物”中,

11、进行切片更为方便。新鲜胡鲜卜和马铃薯块都可作“夹持物”用。实验室中通常将通草、接骨木或向日葵的茎髓,剪成适当大小,浸于0%酒精中备用。 切割一定数量的薄片后,用移置环在浅玻皿中选取合用的材料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镜检合格者即酒精灯上将水烘干并摆正材料,然后加一滴乳酚油或其浮载剂;放在展片台上略加热,镜检如无气泡,即可小心加盖片,用吸水纸吸除多余的浮载剂,最后贴好标签,平放于切片板上,待干燥适宜时封固。 徒手切片的缺点是对于微小或过大,柔软、多汁、肉质及坚硬的材料不易切取,也难制成连续切片,此外切片的厚薄也难一致。切片机切片即可克服这些缺点。资料6-2-5植物叶片的表皮组织和气孔 (一)表皮

12、组织:分布在幼茎及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面。常为一层扁平的长方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形细胞,彼此嵌合,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通常不含叶绿体,外壁常角质化,并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角质层,有的在角质层上还有蜡被,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有些表皮细胞常分化形成气孔或向外突出形成毛茸。1.气孔: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的。保卫细胞的细胞质比较丰富;细胞核比较明显,含有叶绿体,它的胞壁厚薄不均,其上下壁和外侧壁的角隅处较厚,而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中部较薄。因此,当保卫细胞充水膨胀时,气孔隙缝就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萎

13、缩时,气孔隙缝就闭合。所以气孔有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表皮细胞-付卫细胞排列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其类型随植物科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这些类型可用于叶类、全草类中草药的鉴定。双子叶植物叶的气孔类型有不定式、不等式、环式、直轴式、平轴式等五种。 ()不定式:气孔周围的付卫细胞数目不定,其大小基本相同,并与其它表皮细胞形状相似。如艾叶、桑叶、洋地黄。) 不等式:气孔周围的付卫细胞为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1个特别小。如曼陀罗叶。 (3)环式:气孔周围的付卫细胞数目不定,其形状较其它表皮细胞狭窄,围绕气孔周围排列成环状,如茶叶、桉叶等。()直轴式:气孔周围的付卫

14、细胞常为2个,其长轴与气孔长轴垂直。如薄荷叶、益母草等。(5)平轴式:气孔周围的付卫细胞常为2个,其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如番泻叶、常山叶和马齿苋叶等。 此外,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型气孔的保卫细胞呈哑铃形,两端的细胞壁较薄,中间较厚,当保卫细胞充水两端膨胀时,气孔隙缝就张开。同时在保卫细胞的两边,还有两个平行排列而略作三角形的付卫细胞,对气孔的开闭有辅助作用,因此,有的称为辅助细胞。如淡竹叶、芸香草等。毛茸:是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成的突起物。具有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或有分泌物质的作用。毛茸主要有两类:一类有分泌作用,称为腺毛;一类没有分泌作用,称为非腺毛。(1)腺毛:有头部及柄部之分,头部膨大,位于毛的顶

15、端,能分泌挥发油、粘液、树脂等物质。由于组成头、柄细胞的多少不同而有多种类型的腺毛。 (2)非腺毛:无头、柄之分,因而顶端不膨大,也无分泌机能。有的细胞壁表面常作不均匀的角质增厚,形成多数小凸起,称为疣点。有的细胞内壁常作硅质化增厚,因而变得坚硬。由于组成的细胞数目、分枝状况不同而有多种类型的非腺毛。资料6-2-6 叶绿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可以看到它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面有双层膜,使叶绿体内部与外界隔开,叶绿体的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堆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这些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NA。资料-2-7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机理的揭示 181年,法国的佩尔蒂埃和卡芳杜分离出了一种最重要的植物产物,就是这种产物使绿色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