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79361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黄的稻束学案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黄的稻束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思考劳动的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2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3体会诗歌有声有色,明净饱满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crt 、八 1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和网络资源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全诗,把握诗文感情基调,体味本诗所勾勒的画面,找出意象及 其特征,并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尝试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稻束疲倦树巅暮色雕像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

2、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是派的著名诗人,其作品有、。她与、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3思考答问(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2)找出体现全诗发展脉络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思路。二、课堂探究:(一)初步朗读感知 反复朗诵诗歌,标出诗歌朗读的停顿,体会其思想感情。二)意象分析1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2“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 “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三)理解关键语句:(1)“满月”除了作为背景,还有何深层含义?2)怎样理解“远山围着我

3、们的心边”?(3)“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完整全面地表达,“金黄的稻束” 象征着什么?(4)“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句中的“我 想起”“我看见”有什么作用?(5)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6)在用“满月”“远山”为“稻束”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又说:“没有一个雕 像能比这更静默”“这”指什么?“静默”有什么意味?(四)分析作者的感情脉络:三、课堂检测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 全诗看,除了 “秋天”夕卜,还隐 指“暮

4、色”降临之前。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 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这实际上就是稻束 “低首沉思”的内容。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 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 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 点从夕在画面

5、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 的“疲倦”。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 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 语段阅读: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2)“肩荷”这个词汇是用于“稻束”还是用于“母亲”的?如何理解?(3)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 条流去的小河。而你

6、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四、归纳总结1品味语言:2本诗的主旨3. 写作特点五、课后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建议换些字词)A.妙处(chu)草窠.( ke)疲倦(juan)畸形(ji)B.参差(cen ci)模样(m6)高耸(song)嬉戏(xi)C.贮满(zhU)卓然(zhuo)树巅(didn)里弄(nong)D.点缀(zhui)瞥见(pie)肩荷(he)谄媚(chan)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B.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C. 高耸的树颠上D.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7、建议换字词,设计老教材的比较多)A. 泱泱大国(宏大)B. 前合后偃(倒下)C. 主一无适(主持)D. 华而不实(实用)断.章取义(截断) 事之不济.(成功) 万籁.俱寂(响声) 指.点.江山(评论)信.而好古(诚信) 花坞.春晓(地势四周低中间高) 不经.之谈(正常)清而不寒.(寒酸)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躲在大山中的小村庄,小河环抱,绿树掩映。每至春来,桃红柳绿,鸣禽上下,一派万 紫千红落.花.流.水.的胜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春节刚过,封冻的黄河就已涣然冰释 解冻的冰块顺流而下,壅 塞河道,有可能给沿岸造成灾害。C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

8、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正在与我们背.道.而.驰.,一步 一步地远去。D 网络给游戏者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平台,让游戏者无.所.不.能.。许多人在现实中遇到烦恼,就 到网络上发泄,寻求心理的平衡。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金黄的稻束在(2)我想起无数个的母亲。(3)黄昏路上我看见了皱了的的脸。(4)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5)肩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A. 疲倦站 美丽荷沉默B. 站疲倦美丽静默 荷C. 疲惫慈祥荷站 静默D. 荷疲惫站 慈祥沉默6下列意象中本诗没有涉及到的一项是( )A 劳累的父亲 金黄的稻束B 金黄的稻束 、疲倦的母亲C 收获日的满月、 高

9、耸的山巅D 高耸的山巅、 流去的小河阅读理解: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7下列有关作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题价值不大)A 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B 她与杜云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云燮比较清俊”, “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

10、。C 郑敏对中国的新诗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她主张诗要直接、明显;主张诗要有丰富的 意象和多样、浓重的色彩;主张写诗切忌平铺直叙,诗要有高潮。D 郑敏的早期作品诗集内容分抒情诗;对历史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为一幅画、一尊雕 塑、一首乐曲所写。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创作本诗的原因,不是水稻丰收所引起发的喜悦,而是收割后的站在田里的“稻束” 的疲倦、宁静、寂寞,让她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B 诗中“疲倦的母亲”,年轻时是美丽的脸,现在却是“皱了”,疲倦中更显得苍老。C 诗中“疲倦的母亲”,指的田里收割的农村母亲,秋收劳作引起了母亲们的疲倦。D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强调的是“

11、我想起”,“无数个”是想象的不确定性,不是 写实。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站”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田野的身姿,收获的见证和象征。B “美丽”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意志的坚韧。C “暮色” “远方“满月挂在树巅”等勾勒了苍茫辽远的背景。D “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10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 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 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

12、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11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 和语言)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12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 ,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五、资料索引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 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 1952 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 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 1960 年后在北京师 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今。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敏四十年代 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文学丛刊,名为诗集 19

13、421947。1947 年之后,郑敏的诗歌创作出现三十余年的沉寂。 1979 年诗人重新投入创作, 1984 年出版诗集寻觅集。 1981 年九叶集收录了作者四十年代诗作二十首。寻觅集曾 获第二届全国诗集奖。九叶诗派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 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 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 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金

14、黄的稻束答案【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思考劳动的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2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3体会诗歌有声有色,明净饱满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crt 、八1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和网络资源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全诗,把握诗文感情基调,体味本诗所勾勒的画面,找出意象及 其特征,并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尝试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稻束疲倦树巅暮色雕像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

15、识填空 本文作者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是九叶派的著名诗人,其 作品有寻觅集、郑敏诗集。她与杜运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 “三重奏”。3思考答问(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收获的象征。诗人 将收获与创造丰收成果的劳动者联系起来,尤其突出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的形象。 母亲的“疲倦而静穆”一生是平凡的,但母亲的精神是崇高的,母亲的人生价值是伟大的 它是母亲不知疲倦、辛劳坚韧的象征,是人类的一个思想。母亲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成为诗歌当中既真又美的意象,通过这个意象,诗人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生命与价值的意义。(2)找出体现全诗发展脉络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想起”、“雕像”、“沉思”“想起”由物(稻束)及人(母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