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79031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三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学美术活动的策划方案教学内容: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对以往家人之间有趣、有益活动的回忆,引发对来自家人关怀的领悟和体会、对骨肉亲情的认识和思考。此外,还将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动场景的描绘等艺术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意义所在。学生情况: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中年级段曾经接触过亲昵一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也尝试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本课在以往的基础上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集中在家庭成员的细节中,使艺术表现的内容集中于一点,以此更深刻、更透彻地予以彰显。教学方式、手段: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家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家庭以

2、及社会生活的经历中,体会到“温暖”“关爱”“亲密”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3.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对话中感受,在活动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想,使其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予以呈现和表达。教师准备:记号笔、彩色笔、画纸、PPT课件等,教室四周张贴相关作品,营造氛围。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经历的故事,彩色水笔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现方法,用线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欢的绘画表现方式呈现家人的具体形象,再现与家人亲密无

3、间的生活场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记忆中经历过的家庭趣事的回忆和交流,搜寻家人言行及有趣场景的动人一幕,定格并艺术地重组这一瞬间情境。注意表现个体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与呼应关系,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家人温暖包容的亲情,表现家庭和睦欢乐的场景。学会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和幸福。教学难点:1.用线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现家庭成员,注重人物的体态、神态的刻画。2.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塑造出丰富、有趣、和谐的家庭人员群像。3.描

4、绘恰当的背景,增强画面的情境感、现场感。教学设计一、感知与体验1.相识的朋友绘本欣赏(1)同学们!看,这是谁?(PPT逐页播放,学生观看欣赏)(2)我们崇拜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相识的朋友,他就是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PPT简介我爸爸我妈妈的绘本作者)(3)正如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书上描绘的那样,这些“相识的朋友”其实就是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熟悉的家人”。2.亲密的家人家人印象(1)回忆。四人一小组,围绕“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吗?”“他(她)的职业、性格、特长是怎样的?”“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2

5、)交流。将自己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晒一晒,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分享快乐和幸福。(3)再现。欣赏一组家人活动的图片,重温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4)归纳。看了这些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地表达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谐美满?亲切温暖?快乐幸福?还是3.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1)指上亲情老师也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心手相连!你看,家人之间多像我们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个手指是爷爷或奶奶?哪个手指又是爸爸或妈妈?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选?理由是什么?(2)指画游戏选择合适的手指进行家人形象的涂画活动。展示自己的指画家人形象,介绍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涂画思路。

6、4.瞧这一家子课题出示这节课,我们学习瞧这一家子,共同回忆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分享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5.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1)思考归纳刚刚在练习时,我们都针对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征进行了手指的选择性涂画,那么在手指上作画时,你是怎样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表现家人的外形特征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描画细节来凸显各种人物的身份的?同学说一说,议一议。(2)概括总结其实,想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来表现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几点:年龄分析和比较各种年龄段人物的显著特征。体态通过人物的身材和动作表现其体态的特点。表情透过五官的特别变化,反映即时发生的有趣、有益的事。(3)创作尝试试画,勾勒

7、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简评,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表现手法。6.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1)观察与归纳从同学刻画的人物表情、体态中我们不难看出,和家人在一起总是快乐的。那么,当所有的家人、众多的快乐积聚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再来重温前面我们曾经看过的几个画面。这些家庭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但在画面形式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处和共同点,你发现了吗?这些家人在一起时,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自然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横向,还有竖向。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几根手指可以一字排开,指尖也可以聚拢合一。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几幅温馨的画面。(2

8、)解读与演示示图:教师请同学上台做小助手点击鼠标,播放PPT图片;全班同学边欣赏,边观看教师在黑板上利用圆形教具逐一拼摆出不同的构图图示。解图:对画面中的人物构图现象进行归纳。完图:教师演示,完成画面中家人的初步描绘。(3)总结与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人还会通过对视的眼神、依偎的肢体、相携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将彼此排列和勾连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细节,换一个角度看家人,显得更亲密、更温馨。7.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1)大师作品。有许多大画家感动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塑造了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如: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

9、头爸爸中的形象等等。(2)同伴作品。我们的同龄人也感动于父母的关爱,体会到亲情的珍贵,用画笔记录了快乐时光。8.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现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景呢?同学相互说一说、议一议,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产生新的创作灵感。二、创作与表现1.教师给出创作建议(1)以_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2)添画适当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3)工具和材料不限,单色与彩色均可。2.学生展开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展开作业练习,想象实践,开始本课创作。(2)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10、。(3)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张贴至事先制作好的“我爱我家”相册中。三、反思与评价1.作业的赏析教师翻阅同学当场完成好的“相册”,师生共同欣赏“相册”中的“照片”,原创小作者介绍自己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其余同学也可以说说自己看画后的感想。2.认知的延伸(1)同学们,有家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从古代汉字“家”的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用于祭祀的猪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2)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组别样的温馨画面:枝头上,小鸟嗷嗷待哺;水中央,小熊一一过河;旷野中,小象缓缓散步;还有3.创作的拓展同学们,不管是人类也好,动物也罢,生命的成

11、长始终伴随着家人的照顾、亲情的呵护,这种美丽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也让许多人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格每一个美丽瞬间:有雕塑、陶艺和纸艺,还有布艺、指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亲情,对你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作业要求本课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画一画,试一试简单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1.以两到三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2.添画适当的背景,表现

12、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3.绘画工具、材料不限,单色、彩色均可。教与学的评价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亲近经典、习得技能等方面,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课堂上,美术学习的评价分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多主体、多对象地评价,多目的、多手段地评价。本课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导引学习的深入,通过评价产生创作的共识。从我爸爸我妈妈的欣赏开始,就将评价与导入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产生内在的隐形评价。其后的学习中,依次又对交流活动、游戏(创作)活动、归纳活动、尝试(创作

13、)活动做了相应的评价有的针对欣赏的作品,有的针对讨论的认知;有的针对个人的创作,有的针对同伴的学习正因为有了不同环节的相应评价,学生得以以此为鉴,生发更多、更好的创作。本课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注重双方的互动评价和关联评价,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个体自评”,甚至还包含着对作品、对活动的评价。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贯穿全程、深入细节,对学习的持续性发展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的更多,与此同时体验家人亲情,感受家庭温暖,享受生活乐趣。反思和总结每个人都有亲密的家人: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儿,还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间有着浓浓的亲

14、情。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中华民族崇尚亲情,血脉相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围绕相关的文化性学习和技能型训练,本课力图做到:1.内容的不断生成本课选取教材来自生活,学生对家庭生活十分熟悉,与家人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无数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美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依赖而依恋,亲近而亲密。鉴于此,本课的学习既忠实于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科学而有意义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如将学习过程整合为“

15、相识的朋友”“亲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爱的你们”四个板块的教学,在深化了亲情主题的同时,分别接入“导入”“新授”“创作”“总结”的常态教学。其间还加入了“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生活中的家人、艺术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2.练习的持续递进学生已升入六年级,经过多年的小学美术课堂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对线描、色彩等表现形式均有过尝试。因此,本课练习的重点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画,而旨在通过具体、生动、丰满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亲情。为此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复习,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手指上刻画家人的形象,让学生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重拾人物创作的技法和已有经验。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亲密家人在一起时的共同之处,为画面构图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此构图模式加以变化,创作出自己回忆或是想象中的欢聚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