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7894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7.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与培养模式研讨(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521611039 项目名称: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彭唯婧 项目成员:孙志浩、常成、邓少钢、黄巧端、张生剑、赵菁指导老师: 朱国玮 所在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Email&手机: gwzhx163x 一三873141212 起止年月: 2007.5 填报日期: 2009.5.10 目 录一、绪 论1(一)研究背景及目的1(二)研究现状1(三)研究方法1(四)研究内容2二、调查研究方案2(一)调查研究的可行性2(二)调查研究的有效性3(三)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三、研究成果概述3(一)对大

2、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3(二)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及其测评体系构建4(三)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压力缓解问题的关系5(四)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6四、就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与建议7(一)基于个人就业能力构面出发的层次培养探究7(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8(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9(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课程研究9五、结 语10六、参考文献11七、致 谢一三八、附 录14附录A:项目调研问卷14附录B: 研究论文36附录C: 就业力测评及网络互动平台70附录D:项目研究实践(创新特色)72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摘 要自2003年高等院校扩

3、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转换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择人期望形成一条就业鸿沟,而且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关注力度不够。本课题综合运用了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实验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力图从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理论主张和可行性建议,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模型及其测评体系。从而构建一套良性的人才流动和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形成比较成熟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胜任力;就业能力测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4、Studies on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AbstractSince the expans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003, undergraduates are bearing grow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many of the students are facing quit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from high

5、er education to employment. The ga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recruitment expectations of companies has formed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oretical study of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tarts late and gains inadequat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We ma

6、ke comprehensive use of new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case study an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ry to explore theoretical idea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of tr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aspects of schools, businesses and college s

7、tudents themselves, and build competence-based employ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build a healthy flow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mploy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form a relatively mature training model for job-related skills.Key words: College st

8、udents employme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mployability assessment; Employability training model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一、绪 论(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院校大范围扩招,许多大学毕业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如此,在人才的需方和供方之间就形成了就业鸿沟。我们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便是,期望从企业、学校、大学生自身

9、等多个角度着手,探索为改善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而提出理论主张和实际性建议。(二)研究现状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在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来临之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关注的学者并不多。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就业能力”这一研究课题开始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在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论文数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但在研究主题上没有提出“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和被广泛接受的就业能力测评方法和工具,对“就业能力”实践的培养途径也缺乏深入的探讨。(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和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的选才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0、。2比较法主要用于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之间的就业能力等的对比,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对比研究等。3个案法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途径与成功就业关系研究,就业行为特征、就业政策取向等问题的研究。4实验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成果及时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进行试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四)研究内容1大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关系研究对用人单位、学校、大学生、职业中介组织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主体的认知、偏好差异,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2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及其测评体系构建基于调查数据构建职业胜任力的就业能力模型,并对其

11、测评指标体系、权重分配、数据处理方法和实用工具进行研究。3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压力缓解问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对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压力缓解问题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意义上的研究。4人才流动与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研究构建胜任力的就业能力模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升就业能力而实现人才有向、高效流动,这就要求本项研究还需涉及人才的供方与需方对就业能力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5就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本课题将着重研究不同主体在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目标和作用,并对各利益主体的演进博弈过程和相应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力求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复合多元化的就业能力培养途径。二、项目实践(一)协助创办

12、非营利性组织在本项研究开始之前我们已拥有500余份大学生就业的毕业跟踪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了实现研究内容,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6月,采用自编的量表,在湖南大学2006、2005、2004级在校生学生生进行的调查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纸质的问卷,共计发放了4个不同方面的问卷,分别是关于职业价值观、职业气质、EQ、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问卷。以职业价值观问卷为例,采用的的里克特量表五级量表的分类,有一三个大类共52个指标。不同的问卷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模型提供依据

13、。(二)调查研究的有效性问卷调查方面,我们一共收集了1200余份问卷,。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是百分百;我们的样本数是至少变量数的5倍以上,符合研究的要求,其中被调查的同学,涉及全校26个院系,60个专业,其中男生约占54%;女生约占46%。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个案调查,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取了工商管理学院05级工商管理(投资理财、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毕业方向(保研、考研、找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五位同学作了历时一年的跟踪调查。(三)调查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在问卷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作了分析。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别的影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我们用了

14、标准化变换对原始数据进行处里,然后再作相应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其中因子分子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些多维的指标进行分组归类,使不同性质的指标归于不同的组或类,而且在同组的各个指标用一个公共因子表达出来。因子分析是实质在损失很小的信息量的情况下 对高维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Xp=ap1F1+ap2F2+apmFm+ep。每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为:F=w1F1+w2F2+十wnFN,一般上我们只采用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主要因子。其中进行因子分析时,若一个因素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越大。同时我们也运用了判别分析的方法。为了进行判别分析我们进行了适用性检

15、验,包括判别变量之间互不相关的假设检验(可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法,病态指数法),已知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检验;判别变量是否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运用了包括x 量QQ图检验法,主成分检验法等进行检验;同时也作判别效果检验,包括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两总体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多个总体均值向量相等的假设检验),判别效果评价(错判慨率,真实失误率和表观失误率,后验概率,错判代价等)。三、研究成果概述(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的战略调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成熟。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