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8746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专业药剂学完整版复习资料(13份单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2开专完整版复习资料一、简要说明下列概念、名词或术语1.粘合剂 是指使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2.主动转运 是指供助于载体的帮助,药物分子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逆向转运的过程3.口服缓释制剂 是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4.微 囊 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形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的技术5.气雾剂 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药物从容器中喷出而到达用药部位的一种给药系统6.崩解

2、剂 是指能促进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增加药物溶出的辅料7.被动扩散 (又叫被动转运),是指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8、热 源: 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毒素,它主要由细菌产生,注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发冷、寒战、发烧、疼痛、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9.固体分散体 是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或基质)中形成的体系10.眼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膏状制剂1.某些药物或代谢物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在小肠被重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这种现象就是肠肝循环.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大循环(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1.经皮吸收制剂系指药物经皮肤敷贴方式

3、用药,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并达到有效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1.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16促进扩散是指借助于载体的帮助,药物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17.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内(t=0),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高叫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8. 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它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强调渗透压值的相等。19.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形成的所谓分子胶囊。20.靶向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约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

4、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21.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可按下式计算:22.抛射剂是提供气雾剂动力的物质,可以兼作药物的溶剂或稀释剂.23.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汇等过程,阐时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为正确评价剂型设计,确定合理的制备工艺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药效与安全性的一门科学.25.靶向载体药物微粒在体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摄取,并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此种制剂称为被动靶向制剂.26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27膜 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

5、散于成膜材料中或包裹于成膜隔室内,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28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等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29潜溶剂:由于常用的抛射剂是非极性的,常用的药物多难以与之混溶,因此一般可加入一些辅助的溶剂,这类溶剂即可与抛射剂混溶,由可以增加药物溶解度,这类溶剂被称为潜溶剂。30.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中消化液的破坏及黏膜中酶及肝中药物代谢酶等的作片而造成损失,称为首过效应。31. 治疗药物监测是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检测血药浓度,探讨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

6、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32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33. 纳米粒是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粒径多在l100nm范围内,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34分 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随血液向体内各个可到达的脏器和组织转运的过程。35片 剂:系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36、植入片:为灭菌的,用特殊注射器或手术埋植与皮下产生持久药效的片剂。37、片剂包衣:系指在片剂(片心,素片)表面包裹上适宜材料的衣层的操作。38、流化床干燥:是指湿物料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干燥的方法。39、粘 冲

7、:是指冲头或冲模上粘着细粉,导致片面不平整或凹痕的现象。40、松 片:是指片剂硬度不够,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出现破碎、磨损或成粉末等现象。41、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中每片含量偏离表示量的程度。42、喷雾制粒:系指将用于制粒的原、辅料与粘合剂混合,不断搅拌成固体量为50%60%的均匀混悬液,再经泵将此混悬液通过高压喷嘴或甩盘输入特殊雾化器中,使其在热气流中雾化成细微的液滴,干燥后得到近似球形的细小颗粒。43、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44、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45、吸入型粉雾剂:系指微粉化的药物或与载

8、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46、喷雾剂:系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释出的制剂。47、糊 剂: 系一种含大量固体粉末的外用膏状制剂,内含大量吸湿、收敛性粉末,具有稠度大、油腻性低、吸收性强的特点,主要起收敛、消炎和局部保护作用,常用于亚急性及慢性炎症。48、双相凝胶:是指小分子无机药物以胶粒形式混悬于液体中而形成的触变胶。49、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50、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51、单室模型: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

9、、器官和体液中,然后用过排泄或代谢进行消除。此时可以把整个机体看成药物转运动态平衡的“均一单元”,即一个“隔室”,这种模型称为单室模型。52、曲线下面积:系指时间0到或0到t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常简称为曲线下面积。53、半衰期:是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54、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为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55、微 球: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亦称基质型骨架微粒。56、环糊精:系指淀粉用嗜碱性芽胞杆菌经培养得到的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

10、作用后形成的产物,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链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57、片剂辅料:就是一类能增加压片时原料药的流动性、可压性,增加药物粘结性易于制成颗粒和压片的物质,辅料包括填充剂、吸收剂和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58、填充剂:当药物剂量过小(一般小于100mg),压片困难时,常需加入一定量的辅料以增加片剂的质量和体积,有利于片剂成型和分剂量,这种辅料叫填充剂,也称稀释剂。59、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他液体成分,需加入适当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60、润湿剂:有些药粉虽本身无黏性,但加入适当的液体润湿后,即可产生足够的黏性,所加的液体

11、称为润湿剂。61、润滑剂: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颗粒与颗粒间、药片与模孔间的摩擦力而加入的辅料称润滑剂。62、栓 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63、气雾剂:是指含药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定量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的制剂。64、吸入剂:系指用时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并吸入肺部的气雾剂。65、二相气雾剂:二相气雾剂即溶液型气雾剂,由药物与抛射剂形成的均匀液相与抛射剂部分挥发形成的气相所组成的气雾剂。66、被动扩散:又叫被动转运,是指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67、多晶型:是指化学

12、结构相同的药物,可因结晶条件不同而得到不同晶型的现象。68、代 谢:又称生物转化,是一种化学物质在机体内转变成另一种化学物质的过程。69、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数学的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70、隔室模型:是指将机体划分成由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单元构成的体系。71、AUC:同曲线下面积双室模型:从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称为双室模型。72、消 除:是指体内药物不可

13、逆失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代谢和排泄。消除速度常数:大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符合一级速度过程,其速度与药量之间的比例常数k称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73、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些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74、达稳分数:是t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与稳态血药浓度之比值。75、波动度:是指最大稳态血药浓度与最小稳态血药浓度的差值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百分比。76、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与参比制剂剂量相同的试验制剂,它们的吸收速度与程度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时,认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77、单凝聚法:以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为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溶液中,

14、然后加入凝聚剂,囊材胶粒上的水合膜中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体系中囊材的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出来形成微囊的方法,称为单凝聚法。78、复凝聚法:利用两种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做囊材,囊心物分散在囊材溶液中,利用相反电荷相互交联形成复合囊材,溶解度降低,囊材自溶液中凝固析出成囊的方法,称为复凝聚法。79、主动靶向制:系指用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80、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81、滴 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后,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

15、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二、填空题1.片剂质量检查的项目包括外观检查 片重差异 含量均匀度 崩解时限 溶出度 硬度与脆碎度和卫生学检查等.2.栓剂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即冷 压 法 和 热 熔 法.3按照分散系统气雾剂可分为溶液型 乳剂型 混悬型4.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包括(剂型因素 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分解 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年龄,疾病,种族)等5.在缓释制剂中,骨架型缓释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亲水凝胶骨架片 溶蚀性骨架片和不溶性骨架片。6.固体分散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固态溶液和共沉淀物) 其中以固态溶液_类型溶出速度最快,因为药物以_分子_状态分散。7.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两部分组成,辅料主要包括填充剂 吸收剂 润湿剂 粘合剂 崩解剂 和润滑剂8.糖衣是指以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包衣,包糖衣过程一般有(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和打光等程序.9.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有三类,即(油脂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 和 乳剂型基质)10.脂质体的特点包括(靶向性 细胞亲和性 与组织相容性 缓释作用)降低药物的毒性以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11.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主要有(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 渗透泵控释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和植入型缓释,控释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