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78149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咏物诗第一节概述把唐诗按照题材划分,除了有名的边塞诗和田园诗之外,还有一个大的题材类型:“咏 物诗”。咏物诗以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事物形象为吟咏的对象。“咏物诗”的“咏”字是指歌咏, 即以诗的语言对客观对象进行描写、抒情;“物”作为被诗人描写、抒情的对象,一般是指 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比如,日月星辰、山川丘壑、风霜雨露、虫鸟草木、器物玩好等等。 但是诗人对这些事物形象进行吟咏时,又不是在进行纯客观的照相翻版,物在诗中是按照诗 人的主观感受再现出来的,因此咏物诗仍旧带有抒情意味。好的咏物诗,诗人以抒情的心理 咏物,在对事物形象进行描写时,还托物兴寄,咏物中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和意蕴。一、咏物诗

2、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脉络1、咏物诗的特征 咏物诗在内容上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有明显的不同,叙事诗以事件为主线展开情节,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边塞诗有特定的地域特征和事件线索,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爱情诗、送别诗以人物的情感为主旋律,如杜甫的月夜李商隐的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咏物诗则抓住所咏之物本身,或从各种角度,或 从事物特征对所咏之物进行吟咏。从表达情趣上看,有单纯咏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或者某一功能进行吟咏的;有注 重刻画所咏之物的内在神韵的;在一些高手笔下和一些佳作之中更有借物兴寄,把诗人的情 怀寄寓在物之中的。但总而言之,所有的咏物诗都以某一特定的物作为吟咏的对象和

3、构建意 境的外在形式。没有特定的物这一客观对象在诗中,则不构成咏物诗。从诗题上看,咏物诗常常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骆宾王咏蝉、咏鹅,贺知章 咏柳,罗隐蜂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我们从诗名本身难以看 出它的咏物特征,例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山行,李益竹窗闻风寄 苗发司空曙等。咏物诗一般一诗咏一物。在形式上,唐代咏物诗以短诗、小诗为主,但是韩愈的南山诗长达204句, 1020 言,长度可以说是唐代咏物诗之最。2、咏物诗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中国诗歌的两个源头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对物的吟咏,甚至孔子也认为 学习诗经可以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

4、木之 名)。诗经中很多起兴的诗句,诗人往往都是以咏物开头,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诗经 风鹿鸣 但是这些“物”不是诗人要吟咏的重点,它们只是诗中的局部或者片断,大多诗篇中的“物” 只是诗人用来导入吟咏内容的一个引子。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许多诗只是有咏物的内 容,不能算是真正的咏物诗。“楚辞”中涉及大量的植物,“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喜欢在作品中用各类香草来作隐 喻。虽然作者也在诗中对所涉及的植物作了一定的歌咏,但是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被作者人格化了,作品中的“物”是为刻画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品格和人格服务的。先秦时期真正可以算咏物诗的也许是诗经鸱枭和“楚辞”的橘颂这两

5、首诗 可以算作是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滥觞。汉魏两晋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咏物诗的创作也进入到发展阶段。用物来作诗的 题目的单纯咏物诗已经成规模地出现。例如汉代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汉魏时曹 植有野田黄雀行,魏晋时期陆机的园葵、春咏、秋咏等。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已 经比较深刻地显示出客观自然对象在诗人心中的审美价值,虽然咏物的题材相对狭窄,但是 诗人借咏物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胸中的志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很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六朝时期,咏物诗大量产生,“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品种”。谢朓、沈约、鲍照等 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这些咏物诗以刻画事物本身自然特征见长。咏物诗发展到唐代,与其他

6、题材的诗歌一样,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代。据统计,在全 唐诗 48000 余首诗中,咏物之作有6000 多首,约占全唐诗的八分之一。这6000 余首咏物 诗之中,初唐时期的大约仅存有500多首;盛唐时期的咏物诗则有750多首;到了中唐时期, 咏物诗创作陡增,现存约 1450 余首;晚唐更是咏物诗创作的高潮时期,现存晚唐咏物诗约 3350 余首。唐代咏物诗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前代,创作咏物诗的诗人人数也远非前代可比,唐代诗 人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创作过咏物诗。初唐时期的李峤留有近140 首咏物诗。盛唐时期的李 白留下有百余首咏物诗,杜甫更是创作了多达310余首咏物诗,成为唐代咏物诗创作的高手。 中唐的韩

7、愈也创作了咏物诗一百多首;白居易更是以 340 余首咏物诗名列唐代咏物诗创作之 最。晚唐的李商隐、皮日休、温庭筠、罗隐、杜牧等诗人也留下了大量的咏物诗佳作。此外, 唐代还有一些诗人仅以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成其诗名,后人于是用诗人的这首咏物诗诗名作他 们的雅号。比如:“崔鸳鸯”、“郑鹧鸪”、“鲍孤雁”、“刘仙掌”等。二、唐代各历史时期从事咏物诗创作主要作家初唐时期的咏物诗,承袭六朝传统,对所咏之物的外在形象较为注重,形似胜过神似。 但到四杰和陈子昂时,咏物之作中寄寓成分渐浓,借咏物以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多了起来。初唐时期咏物诗代表作家有李峤、虞世南、唐太宗李世民、沈诠期和宋之问、王杨卢骆 “四杰”以及

8、陈子昂等人。李峤(644713),字巨山,河北赵州人, 20 岁举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 与苏味道齐名,后人合称“苏李”。他“是唐代第一位有意识有计划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现存咏物诗约 140 首,全唐诗卷五十九至六十共收录李峤“咏物诗” 120 首。因诗题均 取单字为题,因此又称“单题诗”。李峤的“咏物诗”内容非常杂,日月星辰、山水湖泽、 市井楼台、章服器用、花鸟虫鱼等等,无所不包。因此唐才子传卷二李峤传中也把 他的“咏物诗”称作“杂咏诗”。李峤的“咏物诗”,虽然写作技巧高超,裁剪整齐,但是诗 作缺乏个性,缺乏感情,并没有什么兴寄在其中,因此诗作没有什么生趣和意味,传世佳作 不多。

9、然而,由于李峤系统地、内容广泛地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因此他对后世咏物诗的创 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世民(599649),唐太宗,他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他流传下来的诗作约有一 半是咏物诗,共达 50余首,其中大多数受六朝风气影响,题材狭窄,意境平庸,但是也有 部分咏物诗有所兴寄,如咏风: 鸱枭:chi xid 0,鸟名,俗称猫头鹰。 滥觞:lansha ng,本义是“浮起酒杯”,现在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者起源。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 1995 年 2 期, P22。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10、。诗的最后用刘邦大风歌典故,显然已经不是在咏自然界的风了,诗中显示出一代帝王的 磅礴气势和有为君主的风发意气。咏物诗到了“四杰”手中,开始接触到更广泛的内容,尤其是骆宾王(约640约 684) 的咏物诗,在吟咏物象时力图描写处所咏之物的个性和内在神情,有些咏物诗中还蕴含了作 者对人的身世、遭遇的感慨。他们使咏物诗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骆宾王的咏物诗在 狱咏蝉是初唐时期咏物名作。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侍御史时因罪被捕入狱在狱中所作。诗中作者借蝉以自喻,用隐喻的手 法寄托自己遭受诬陷的悲愤心情。全诗托蝉

11、寄情,感情沉郁,“在写物上能抓住秋蝉哀吟的 魂魄,在抒情上,又道出了诗人高洁凄凉的情怀,咏物与抒情不离不即,不偏不倚,达到天 衣无缝的境界。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他三人的咏物诗,如卢照邻的紫骝马、临 阶竹,王勃的咏风,杨炯的紫骝马也都在诗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自己的理 想抱负。陈子昂(661702),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进士。他主张作诗要有兴寄, 留有咏物诗 10 首。其感遇三十八首之二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全诗写的两种植物“蘭和“若都是香草。作者运用“楚辞中常见的传统隐

12、喻手法以香 草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怀。诗中描写“蘭和“若春夏的欣欣向荣和秋风起后的摇落无成, 藉以暗衬作者自己的官场失意,不为上所用的苦闷心情。进入盛唐,咏物诗发展到了成熟期。 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都创 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其中以杜甫成就最大,创作了300 余首咏物诗,堪称盛唐诗人咏物诗创 作之最。 盛唐咏物诗在表现技巧上高度成熟,诗人对客观对象的描写和自我感情的抒发的 分寸把握准确,咏物既不离物,又不粘物;在描摹物体时抓住物的特征和神韵并加入诗人自 己的主观兴寄,佳作连篇。李白创作了 100余首咏物诗,他的咏物诗“追求兴象玲珑,自然之美和高情远韵。”咏 物简貌重神,善抓事物典型特

13、征,有时寥寥几笔,区区数字,所咏之物神情毕现。李白咏物 诗所咏之物一是动植物,如:天马、鸣雁、鹦鹉、白鹭鸶以及海石榴、芍药、黄葛、紫藤等。 二是天象节令,如:月、风、云、雪以及春、夏、秋等;似乎李白特别对“月”和“秋”情 有独钟,创作了涉及“月”和“秋”题材的咏物诗各7 首。三是艺术对象,如:音乐、绘画 书法等。四是山川、地貌,如:巫山峡、泰山、长江、洞庭湖等。他的咏瀑布诗望庐山瀑 布抓住庐山瀑布的典型特征“高和长”,一句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使庐山瀑布的神韵立体地凸现在人们眼前。杜甫的咏物诗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咏天象节令的;其中咏雨雪风霜的占了很大比重,仅咏雨诗杜甫就

14、创作了约35 首。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同注释。 兰翠:唐人律诗选评,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 。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2期,P22。 此诗从春夜的听雨、看雨到第二天早晨的看花,都表达了杜甫对春雨的喜爱。诗既写出了春 雨的外在特点,又道出了春雨无私奉献、不欲人知的内在品质。二是咏花卉鸟兽、寺院楼台、江河峰峦的;这类作品数量也较多,其中又一大部分吟咏 弱小、病态的动植物,诗中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心,咏物中寄寓了杜甫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包 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怜悯和哀伤

15、。如:孤雁孤雁不隐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中孤雁的形象寄托了杜甫的身世感慨。雁的离群,如作者的远离亲属,雁的哀鸣羁旅, 如作者的飘泊无依。第三类是吟咏文化艺术的,如咏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题材,也许杜甫非常喜爱绘 画艺术,他创作的各类咏画诗就多达约 30首。“杜甫的咏物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开拓意义,而且既重兴寄,又重体物。其刻画之精细 入微毫无欲动,状物之周备详密神采飞扬,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这是杜甫以前的咏物之作 难以企及的。”此外,王维、岑参、王昌龄、李欣等人的咏物诗也都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富有气象意味。 中唐时期咏物诗的创作在安史之乱后的一段时期进入低潮,大历诗人的咏物诗在数量上 明显的少于盛唐,题材范围上也大大的缩小,韦应物、司空曙等人的咏物诗已经把目光和着 重点放在了讲求艺术形式和技巧上了。中唐后期,随着古文运动、新乐府诗崛起的韩愈、李 贺、白居易、元稹等,把咏物诗的创作又推向新的高潮。中唐咏物诗有两种创作倾向:以韩愈、李贺位代表的一批诗人的咏物诗追求题材的新和 异,喜欢吟咏前人很少咏的事物,如韩愈的落齿,李贺的李凭空篌引、金铜仙人辞 汉歌等。这在咏物题材的开拓上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此外韩李的部分咏物诗,遣词造句有 时出现奇字异句以求新颖,如韩愈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