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8121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教案时间: 2014.10.14 班级:高一4 班 执教者:海啸主持人:张丽娜班会目的: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时间性、空间性。真正用好手机。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技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3、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介绍班会主持人:张丽娜一、 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浏览几组图片,数据及观看视频学生用智能手机娱乐大于学习显示了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及他们的手机的主要用途。反思:你身边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现象?他们这样使用手机会给他们造成怎样的 影

2、响?让我们今天这节班会课深入的讨论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并理性使用手机,让它成为我们助手而不是学习的“绊脚石”。二、 学生使用手机的“弊”1、中学生带手机之弊及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大家从自己身上或者周围的同学身上找找,手机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影响。2、学生小组讨论并作记录,发言。3、小结学生使用手机的“弊”弊的方面:不良信息,玷污心灵。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影响校园治安。 手机对人有辐射。很多政府机构及学校都作定了不同的规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由于手机的对学生造成的种种不良影响,定或者法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3、三、政府、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国外的做法:观看视频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做法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 0 分论处。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我校的要求:我校认为学生带手机回校弊大于利。所以,学校决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凡违反者一经学校发现,手机一律没收,学期结束由家长到政教处签领,第二次没收则高三毕业才能领回。同时给带手机回校的同学予以记过处分,记入档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能在学校专心学习,我们希望家长能大力配合学校做好此项工作。既然手机的危害那么多,且政府及学校也不支持学生使用手机

4、,那么手机是否一无是处呢?四、 学生使用手机的“利”1、 学生使用手机确实有其必要性。 那么使用手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呢?请同学们结合平时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手机为我们带来的便利。2、学生小组讨论并作记录,发言。3、小结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利的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与以前同学多交流, 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 与现在同学多交流, 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 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功能齐全,即可当闹钟,也可当MP淅歌,还可以练习英语的听说。方便查阅。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

5、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 来不知道 , 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体积可以随身携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从同学们的答案当中我们知道,手机的使用尽管“弊”大于“利”,但是也不能“一刀切”,那我们该怎样使用手机才能不影响我们的学习而又可以和家人保持正常的联系呢?五、 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请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提出宝贵的建议。1、使用手机要得当,用在需要的地方,如果全部用来和同学朋友聊天或者仅仅用来炫耀就没必要了。2、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手机,避免崇尚,盲目使用手机,让手机发挥出对于中学生而言的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对中学生应有的价值。3、手机是双刃剑,中学生应正确看待手机问题,让手机做我们的仆人,而不要反过来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4、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来传送学习资料,辅助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5、作为中学生而言,不应该盲目追崇,购买品牌,只顾追求时尚的步伐,而忽略父母为我们交纳的话费金额。小结1. 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带手机只是为了及时联系,而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娱乐,更不是为了荒废学业。2. 具备自律意识学生在课室一定要关机。 不带手机进考场。 严格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