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77825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禹治水名师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大禹利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注音并配有插图,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为百姓谋幸福的伟大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对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1.识写字词。本课生字较多,其中15个生字要求会认读,9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洪、灾、难、被、认”既要求认读,又要求书写。归类识记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毒、蛇、兽”3个字,宜借助图片,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如认读“伤、仍、道、退、认、训、洪”7个生字

2、,先借助拼音拼读,再按照部首归类认读。重点识记“洪”,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表示与水有关。由此,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带“氵”的字进行归类认读,如“海、泛、滥、淹、没、治、流”,拓展归类识记。采用组词法认读“灾、难、继、续”。先借助拼音认读,再组词,最后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识记字形。如“灾”,宀+火,会意字,本义是火灾,拓展识记,水、虫、自然现象等造成的祸害。采用汉字的演变来识记字形。如认读“被”,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重点识记左半部分,读准字音。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本课中“洪、难、认、被”是左右结构的字,共同特点左窄右宽。“洪”字教学中,“氵”呈圆

3、弧状,“共”字撇和点要稳,在同一水平线,稳稳托住上半部分;“难”字,“又”的捺变为“点”,写小一点;“被、认”2字书写时,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产、业”2字都是独体字。“业”字中的横,书写时要向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产”写好关键笔画“撇”。联系下文理解“泛滥”一词的意思。理解“挡水、疏导、驱赶”中划线字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的偏旁进行猜想,然后采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朗读课文。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的朗读。运用“先读短语,再读长句”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连贯。如“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

4、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先读通短语“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牲畜和百姓”,然后将短语放到句子中,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第二,关键处想象补白朗读。如第一小节中“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在朗读时注意语调缓慢,加上自己的想象,读出画面感,读出音调的变化。“三过家门而不入”重读一连串数字,抓住空白进行想象,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将想象和朗读融合在一起,感受大禹的高贵品质。3.复述课文。本文的复述应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故事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来叙述,所以复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据学生回答提炼要点,和课后提示统一。接着借助文中关键字词,说一说治水前人们生活的痛苦,

5、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功治水等情节。最后,完整地复述故事。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洪、灾、难、道、年、认、被、产、业”9个生字。2.结合课文了解“泛滥”的意思,积累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挡水、疏导、驱赶”中划线字的意思。3.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地复述故事。4.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以及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认读字词1.出示“洪水泛滥”“毒蛇猛兽”“无数灾难”。(1)出示“洪水”。读准字音。提示:“洪”偏旁是“氵”,与水有关。(2)课文

6、中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提示:海、泛、滥、淹、没、治、流,拓展归类识记。“泛滥”一词文中要求联系下文理解,让学生划一划,说一说。读好“洪水泛滥”。提示:引导学生划完整的句子,进行交流。(3)借助图片,认读“毒、蛇、兽”。提示:认一认事物,将汉字与事物联系起来。字不离词,帮助识记“毒蛇猛兽”。(4)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识记“灾”。提示:“灾”,宀+火,会意字。本义是火灾,可拓展水、虫、自然现象等造成的祸害,如水灾、虫灾、自然灾害等。读好“无数灾难”。2.出示“只知道筑坝挡水”“仍然没有消退”。(1)问答式: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鲧是如何治水的?结果呢?提示:只知道筑

7、坝挡水,结果洪水没有消退。(2)借助偏旁猜想“挡”的意思,想想与什么有关?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挡”的意思。(3)指导学生朗读短语。3.出示“继续治水”“吸取教训”“疏导治水”。(1)出示词组,指名朗读。提示:采用组词法认读,读准“继续”。(2)问答式:大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利用什么方法治水?(3)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疏”的意思。提示:疏导、开通。4.出示“毒蛇猛兽被驱赶”“农业生产渐渐恢复”“安居乐业”。(1)哪个字要重点识记?提示:重点识记“被”。采用汉字的演变来识记字形,读准字音。(2)“驱赶”中“驱”是什么意思?提示:借助偏旁猜想,再查字典理解“驱”就是“赶”的意思。(3)指导朗读短

8、语,注意停顿。板块二 朗读课文1.朗读长句。(1)读好短语式长句。出示短语: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谁会读?提示: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如“泛滥、淹没、冲毁”。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注意长句中的语速、重音的变化。如“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朗读时语速放慢,读出重音,读出百姓生活的痛苦。(2)读好普通长句。出示句子: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学习上面一个句子的读法,想想该如何处理语速和重音?请试着读一

9、读。提示:读到“百姓安居乐业”时,语速是轻快的。2.关键处想象朗读。(1)出示第3自然段。提示:朗读时注意语气的轻重变化,重读一连串数字。抓住“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进行想象,大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说明了什么?边想象画面边朗读,感受大禹的高贵品质。板块三 复述故事1.大禹是如何治水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自由读读课文说一说。提示:复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学生讲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提炼的内容和课后练习的提示统一。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的提示,仔细读读,按照顺序再试着讲一讲。3.出示板块一归类积累的词语,请学生分句将每个内容说具体。提示:引导学生使

10、用以下词语洪水泛滥、筑坝挡水、吸取教训、疏导治水、安居乐业。4.将分句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复述。板块四 写好生字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1)出示:洪、难、认、被。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2)指导书写“洪、难”。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整个字结构更紧凑。“洪”字,“氵”呈圆弧状,右半部分“共”字撇和点要稳,在同一水平线,稳稳托住上半部分;“难”字,“又”的捺变为“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可出示儿歌:“又字书写小,隹字一竖长,竖画落在竖中线,四横间隔要均匀。”(3)指导书写“被、认”。提示:“被、认”

11、2字书写时注意左边偏旁稍上,相互谦让,和撇巧妙穿插。教学时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道”。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道”为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顺序:先里面后外面。“首”要写得端正,中间两横均匀。难点,也是关键笔在于“辶”,教学时,教师出示写好“辶”的儿歌:“首笔右点要高扬,横折折撇形勿长,平捺一波要三折,捺尖出锋要稍长。”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灾”。提示: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宀”和“火”的大小关系,底下部分不应宽过字头。“宀”首点要居中,让左点与右钩位置对称。“火”字撇捺舒展稳稳立正。4.指导书写独体字“年、产、业”。(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年、产、业”两字都是独体字。“年”字第四笔竖要略短些,第五笔横长,末笔竖居中;“业”字,横向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产”书写时写好关键笔画撇。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