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77711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组王薇《声声慢》导学案(教师案)2017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声声慢导学案 主讲人:安顺一中 王 薇【学习目标】学会赏析词的一般方法,即学会通过分析意象特征,体会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情感。【学习重难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中画面,通过意象特征,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学习过程】 预 习 案一、知人论世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

2、十六岁。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今有

3、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2、写作背景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二、名人评价明代陈宏绪:古今才妇第一人,不虚也。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三、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

4、: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三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二、预习自测1、辩词注音戚戚( q ) 憔( qio )悴( cu ) 乍(

5、zh )暖还( hun )寒 将息(jing x )2、 解释加点的词语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这次第(这种状况、光景)3、本词的词眼是:愁。课 堂 案一、合作探究1.再现词的场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画面。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

6、上的冷风寒意。正在这个时候,一群大雁,掠过高空,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我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在往年,一定是要在它盛开的时候,摘来戴在头上的,而现在,又有谁会有这样的兴致呢?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状况,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2.通过意象特征,体会词意境,把握词情感。(1)“淡酒”:表面上看是借酒取暖,实则借酒消愁。(2)“风急”:晚风送寒,渲染愁情。(3)“雁”:象征离愁。(4)“黄花”:菊花,今非昔比,

7、渲染愁情。(或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5)“梧桐”:因知秋(一叶知秋)而成为古代文人传达愁苦的意象。(6)梧桐雨:“愁思泪”,“雨”:哀伤、愁思。3.请同学们找出声声慢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品味。本题并不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放到下一节课讨论。艺术手法:三句十四叠字,巧妙发挥了双声叠韵的作用,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寻寻觅觅”,这是她的动作,她在寻找什么?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只是空虚,感到“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接着

8、“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文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凄苦无言的凄凉心情。同时奠定了全词哀怨凄凉的感情基调。二、诵读体验4.有感情的诵读本词,读出情感,各团队展示。三、课堂小结赏析词的一般方法:想象诗歌画面,通过意象特征,体会词意境,把握词情感。四、课后作业:运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其他关于表达愁情主题的诗词,写一篇300字的鉴赏文章。课 后 案一、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探究减字木兰花一剪梅武陵春情感有何不同。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花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备注:此词作于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之时。)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备注:此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备注:此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