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77613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9(附答案带详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松明陆蠡没有人伴我,我仍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怎样地我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耳边好像听见有人在轻语:“哈哈!你迷了路了。你迷失在黑暗中了。”“不,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不觉问路走得远了。去路是在我的前面,归路是在我的后面,我是在去 路和归路的中间,我没有迷路。”耳边是调侃的揶揄。我着恼了。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他们高笑着去远了。萤火在我的面前飞舞,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小虫

2、,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涧泉的声音。水应该从高处来,流向低处去。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来,流向山下去。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即使有,也流得不响。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这样我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那边是北。又一边是西,另一边是东方。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我便更也无法区辨树木的向阳与否。我真也迷惑了。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揶揄。也许有野兽来跑近我,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而我感到恶心与腥腻我终于起来,分开野草,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

3、的石。一个火星迸发出来。我于是大喜,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让星火落在探细的干桔的树叶上。于是发出一缕的烟,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发出暗红的光。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我凯旋似的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林,照着自己。脑后,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啜泣声。根据文章,概括回答“我真也迷惑了”的原因。答案: 本题解析:想方设法也找不到引路的标志。2. 问答题: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

4、而有其原因。一般讲刭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

5、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你是不是想把散文重新塞进象牙之塔,使它成为小摆设,脱离广大的群众呢?敬谨答日:否。我只是想说,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写到这里,我必须谈一谈一个对散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

6、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都是身边琐事。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从弟桃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姆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

7、章能感动人呢?文章第七段,作者认为“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 本题解析: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3.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问答题,完成15-17题。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资治通鉴周纪四)【注】綦:通“极”,指形势极度恶化。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答案: 本题解析:对比论证,苟子从有道行的人管理国家和无道行的人管理国家分别带来的安定与危险进行了对比分析。(意

8、思对即可)4. 问答题:议论文的内容充实与否,常取决于能否把道理说透。下面是一篇题为“最苦莫过于战胜自己”的习作中第一、三两段,加括号的地方表示说理不透,要补充一些话。请试作补充。“最苦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是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过的一句话,它启示我们: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放任自己,原谅自己。我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取得“五连冠”的光辉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们能够战胜自己,( )。在训练中,她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甚至在受伤或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也强迫自己把训练进行到底,( )。在比赛场上,即使遇到

9、很大的挫折,也毫不气馁,总是竭尽全力,争取反败为胜( )。补充如下:答案: 本题解析:跟自己思想上的弱点进行斗争,比起跟客观困难作斗争,甚至要艰苦得多。决不向自己思想上的弱点妥协。不怕吃苦、流汗。决不半途而废。她们的坚强意志,就是在这艰难甚至苦痛的过程中磨炼出来的。5. 问答题:赤壁赵翼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注:荆襄:荆州和襄阳,在今湖北境内。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沧浪:指古代隐士所唱的沧浪歌。1.首句“依然形胜扼荆襄”,突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2.从全诗看,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表达

10、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本题解析:1.突出了赤壁作为军事要地险峻的特点。2.诗人抚今忆昔,既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6. 问答题: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答案: 本题解析:比喻(暗喻)7. 问答题: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答案: 本题解析:对偶,反问8. 问答题: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1-14题上大学时,从家到学校之间往返都乘火车,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与慢车相匹配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站。北营站就是这样的小站。在北营站,上下车的旅客不多,以附近高校的学生为主。站虽不大,但位置重要,

11、距离我们学校仅两三公里。去那里乘车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比去大站方便实惠得多。小站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路人,记录下了匆匆过容的平淡记忆,偶然回味其间,能从那些记忆碎片看到透射出来的微光。因为乘车时间大都在晚上,去北营站的小路又偏僻,所以来往其间的大多是男生。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走北营站,偶尔有女同学出现,也是结伴搭伙而行,但只有一个女生“DNA”除外。我跟“DNA”认识纯属偶然。因为车站小,候车的学生大都挤在仅有的几条长椅上。慢慢地,经常出没于此的学生就熟了起来。“DNA”的与众不同,不是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她学习的劲头太大。她学习的刻苦劲儿让人佩服,至少我是感动的。那时候,上大学国家包分配,上了大学

12、就等于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像她这种利用候车时间还能抓紧学习的精神,我们连参加高考前都没有。记得第一次认识她时,她正在啃一本很专业的书。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朴素、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要不是书掉在我脚下,我顺手帮她捡起,估计我们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书的封面上有很大的“DNA”字样,我递还她时,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书吧。她兴奋地问我是哪个系的,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关于DNA的知识。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她不 少的信息,但除了名字,所以只能叫她“DNA”。她是生物系的,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是因为意外遇到一个文科“知音”的缘故,她兴奋地向我介绍生物专业。那时候,考研不像现

13、在这样普及,得知她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我很震惊。我在小站后来又碰到过她几次,她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忘我学习的范儿,我与她再无交流。然而在我大二时又在小站邂逅了“DNA”。那天,她明显认出了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望。说她第一次出远门到南方,考研成绩还好,面试时导师对她指点不少。对于她来说,不光是未来读研的一切让她兴奋,而且南方的一切也令她大开眼界。她说着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其他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一个来自贫寒农家的女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和几乎不用破费的“礼物”之外,确实无以回报家庭。她带回的这只小龙虾,更

14、多的是向家人展示一种新奇的、别样的生物。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DNA”,也不知道她最终有没有读研、读博。我想,凭她的努力和执着,一定不会错的,她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小站都显得有些寂寥,但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当年在小站昏暗灯光下努力读书的那个平凡女孩,想必一定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吧。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作者称女孩“DNA”,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女孩所看书的封面上的“DNA”字样代称女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刻苦学习的人物形象特点。(意思对即可)9.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问答题,完成15-17题。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资治通鉴周纪四)【注】綦:通“极”,指形势极度恶化。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答案: 本题解析:国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权势。(意思对即可)10. 问答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