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7214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时期,一个人假如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假如养成部分坏习惯,以后要更正过来,就很困难。伴随独生儿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能够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1、耐

2、心说教,形成意识孩子因为年纪小的原因,了解能力有限,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楷模,各方面行为全部要有所约束。经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全部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经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详细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老师的重复提醒和立即教育也很有必须。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了解。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他人要主动打招呼,不然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合适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老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

3、要立即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立即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老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看法,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详细,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2、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天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老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步骤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立即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老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经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重复的训练中

4、形成习惯。同时,经过当众表彰、给小奖品等方法激励幼儿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而言之,只有经过不停的强化,不停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3、环境熏陶,形成气氛环境塑造孩子一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气氛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老师必需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和她人友好相处,老师要做到自己和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立即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给予肯定和表彰。其次,重视环境的创设。老师能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省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多种食物,让孩子明

5、白不挑食,珍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一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大家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知道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主要原因之一。1、发挥家长的楷模作用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可能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

6、该首先做到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全部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齐,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齐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假如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爱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他人吃。母亲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认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母亲哄她吃饭,没想到母亲不但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论。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

7、转机,就主动跟母亲道歉,确保以后再也不这么了。这时母亲耐心地跟蓉蓉说:“这么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他人会不喜爱!”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但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以后,她凡事全部会先让着他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3、激励方法要适时、合适孩子的自信心于成人不停的激励和表彰。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法时,作为家长应适时、合适地给表彰激励,使孩子取得一个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假如发觉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能够合适采取一点儿处罚方法,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能够定时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爱心活动,每个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部分事情,跟她们谈心等。总而言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协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