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案 (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77196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克和千克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克和千克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克和千克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克和千克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教案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对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好基础。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做到以下两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中教师多

2、次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3、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学难点:1克与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份学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

3、示台。教学过程:一、 认识克1、 出示1枚2分硬币并感觉其质量。师述:我们每人桌上都有1枚2分硬币,现在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得象什么?2、 简介天平及砝码。师述: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要用一种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课件出示天平,简介天平和砝码。板书:克(g)3、 课件演示称量1枚2分硬币的过程。4、 再次感受1枚2分硬币的质量。师述:请同学们闭上眼,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再次感受一下它有多重。5、 师述:1枚2分硬币约重1克,那么,2枚呢?3枚呢?10枚呢?100枚呢?200枚呢?500枚呢?800枚呢?900枚呢?让学生随教师的提问推理感受其质量。板书:1000克 。告诉学生:1000

4、克也可以记做1千克。千克是相对于克而言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板书:1000克=1千克。追问并填空:1000克里面有( )个1克。 1千克里面有( )个1克。 1000个1克是( )克。 1000个1克是( )千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千克。 二、 认识千克并学习单位换算1、 导入:1000克比1克重多了,称这些较重的东西,平时常用什么秤?你在哪儿见过?2、 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讲解盘秤的使用方法。师问:kg是什么意思?师述:1kg就是1千克。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1公斤等于2斤。1斤就是多少克?1斤就是500克。3、 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称组内物品(教师给每个组准备称好的质量

5、是1千克的物品:1袋花生米等粮食作物、1袋苹果等水果、1袋沙子等质地不同、体积不同的物品,每个组都有4本数学书),感受1千克。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 以千克作单位,估算出组内物品、4本数学书各是多少千克?(取整千克数)(2) 称一称。(3) 把称得的结果写在标签上。(4) 组长把标签贴在包装袋上。(5) 拎一拎物品,边拎边说说质量,并感受其质量。(6) 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 物品不同,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都是1千克。三、 克与千克的比较: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克作单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板书:较轻的物体以克作单位。 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千克作单

6、位?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较重的物体以千克作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再一次感受并区分各种标有质量的物品:如1千克的沙子、50克的茶叶等。趣味区分练习,进一步感受克与千克。教师拎起一袋苹果,问:“这袋苹果以什么作单位?”(生答:千克)教师继续问:“谁来拎一拎,估计一下这袋橘子有多少千克?”指名估算。放在台秤上称一称,估算正确的奖给一个橘子,并针对其估计结果给与激励性评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算一算,1千克有几个。教师继续问:“这一个橘子以什么作单位?”(生答:克)追问:“请你估算一下这个橘子有多少克?”教师依照板书小结。四、 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3( ) 230( ) 500( )

7、350( ) 2( )2、填空: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3、在()里填上、或=.2千克( )2000克 5千克( )4900克800克( )1千克 2500克( )3千克 3、趣味练习:小强写给爷爷的信爷爷您好: 我已经7岁了,身体特别健康,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晨能吃掉60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杯,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我们一家三口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教师随着学生的辨析改正。4、下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1) 1克的白糖比1千克的白糖重。( )(2) 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的盐轻。( )五、 拓展性练习:5、拓展性练习:课件出示不常见的秤,扩展对称的认识。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过程与方法等不同方面小结。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执教: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 白露红评析: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鞠淑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