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77079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江大堤施工组织设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1.1概况工程名称: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度施工第5标段;合同编号:HBCG/JJDD/2013-C-6;工程范围:桩号683+000675+500,长7.5km,主要包括堤身混凝土防渗墙、内平台修整、外平台修整、平台末端护坡、堤内填塘、锥探灌浆等。计划工期:365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0月20日(以监理人发出的开工通知中载明的开工日期为准);计划完工日期:2014年10月19日;质量要求:质量合格,力争优良工程。1.2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荆江大堤地处长江中游的荆江北岸,上起荆州枣林岗(桩号810+350),下迄监利城南(桩号628+000)

2、,全长182.35km。跨越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和监利县。本标段范围为桩号650+826628+000。工程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荆州市公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主要交通干线公路有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荆襄高速等,铁路有汉宜高铁在荆州穿过,大堤堤顶混凝土路面已全线贯通,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方便。大堤所在的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可常年通航,由长江水运可到宜昌、武汉等地,砂石料等物资也可通过长江水运。工程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可由水陆交通抵达工区,工程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荆江大堤在荆州上段局部堤段为低矮山丘,交边条件稍差以下堤段中除了沙市城区及监利城区堤段外,特别是沙市城区堤段,堤内为城市

3、街道,其它堤段尽管位于农村,但在沿堤有316条道路与大堤连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便利。1.3 水文气象和地质条件1.3.1水文气象工程区地处丘陵向平原过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工程区四季分明,夏季受太平洋季风影响,高温炎热,雨量充沛;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少雨。据荆州气象水文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 1225.80mm,年最大降雨量为 2309.40mm,最小降雨量为 756mm。历年最高气温 39.6,最低气温-13.2。多年平均蒸发量 1381.10mm,年均无霜期 258天。年内雨季和旱季分明,113月降雨少,4月份降雨增多,59月份是主要降雨期,10月份降雨减少。每年 69月为长江主

4、汛期, 11月次年 3月为工程区内的枯水期。因此,本项目常水位以下部分的施工主要集中在枯水期进行。1.3.2地形地质荆江大堤枣林岗至堆金台一带,为长江三级阶地的前缘,地面高程 4450m,微向河谷倾斜,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呈垅岗状地形。堆金台至万城闸一段,为长江的二级阶地,地面高程 3840m,除沮漳河分流冲刷形成的残留河谷形湖泊外,地势较平坦,与冲积平原呈斜坡过渡。二、三级阶地均为由更新统粘土组成的堆积阶地,形成岗波状平原。自万城闸以下,荆江大堤就全面座落在广阔的冲积平原上,沿江而下,地势由高渐低。万城至卡子口一段,地面高程 3528m,相对高差 7m;卡子口至半路堤段,地面高程 28 26m

5、(低洼处仅 24.50m),相对高差 2m。工程区位于江汉平原的腹地,地形平坦开阔,大堤穿越丘陵、农田、城镇。城区堤段,堤内是街道,部分堤段有较大面积的外滩,但亦被各类房屋建筑所占用,其它地方均为小外滩甚至无外滩;大部分位于农村堤段,堤内是耕地,场地条件好;部分堤段河泓逼岸,没有外滩,场地条件差。1.4施工条件本工程地处荆州江陵县(湖北省中南部的长江中游平原) ,区内交通十分发达。1、对外交通条件主要的对外交通有高等级公路、国道、铁路及长江、汉江水上交通枢纽。(1)陆运大堤起点位于荆州区枣林岗,终点位于监利县城,通过荆州市的主要交通东西向的有 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南北向的有荆襄高速和 2

6、07国道;在监利县东部有随岳高速,通过匝道与县城连接,另外,还有东西向的 S103、南北向的 S215省道,其中 S103与 S13连接直达武汉,通过宜黄高速从荆州到武汉约 300km。工程区内的铁路有汉宜动车、荆沙铁路,动车在荆州设有一站,到武汉、宜昌很快捷,荆沙铁路是短线运输,从荆门到沙市,铁路可为工程运输提供便利。(2)水运大堤位于长江边,城区附近设有码头,码头可停靠中小型货轮,可装卸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水运条件也可满足工程对外运输要求。2、场内交通工程区内本次实施堤段内有188条道路上堤,选择城区附近的上堤道路。进场道路从附近的主要干道等延伸到大堤,本标段选取邓赵港村处道路为进场道路路

7、口。11月次年 3月为工程区内的枯水期,时长5个月,枯水期有较长的断流期,断流期可布置跨河临时道路。1.5主要工程量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见下表1-1:表1-1 主要工程量序号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度施工第五标段1.1堤身防渗墙1.1.1塑性混凝土防渗墙m2136164液压抓抓斗法(厚30cm)1.2 内平台修整1.2.1清基m3116251.2.2填筑m349388压实度不小于0.931.3外平台修整1.3.1清基m331801.3.2填筑m310837压实度不小于0.931.4平台末端护坡1.4.1碎石垫层m325061.4.2浆砌块石m39059砂浆标号M

8、7.51.5堤内填塘1.5.1土方回填m32744921.6锥探灌浆km201.7临时工程项1总价承包1.6施工特点及对策1、施工部位长,水电布置拟采用移动式发电机组和沿线设取水点用水管沿堤顶铺设,保证施工需要。2、本合同段防渗墙有13.62万m2,工程量较大,拟进场后进行防渗和锥探灌浆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平台修整、回填和护坡施工。3、本合同段堤防平台填筑6.02万m3,填筑量不大,施工线路较长,可同时布置多个工作面展开施工。第二章 施工总体组织及方案规划2.1编制依据2.1.1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度施工第五标段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从全局上对该工程作出整体安

9、排和部署 。 2.1.2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主要依据以下文件、规范、规程、技术标准进行编制:(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1996);(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4)钻井液材料规范(GB/T 63-2006);(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SL 176-1996);(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

10、39-1999);(10)其它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11)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招标范围、工程数量、工期要求、施工条件等。2.2施工总体目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招标文件要求,制定本项目的施工总体目标如下:(1)工程质量目标质量要求:质量合格,力争优良工程。(2)施工工期目标抓住施工的重点难点,加强与其它投标段的配合协作,统筹兼顾组织好项目施工,制定切实有效的工期保障措施,合理安排好施工程序,抓好工序衔接,采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提高工效,提高施工进度保证率,确保实现关键项目施工控制性工期和工程竣工目标。保证投入足够的管理人员、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等资源进行工程施工,在合同实施的任何阶段,投入

11、的资源确保能满足进度的需要,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按期开工,开工后确保在365日历天内完工。(3)施工安全目标认真贯彻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和计划,消除一切隐患风险,确保全员健康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施工生产的规程规范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第一责任人制度。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杜绝特大、重大安全事故,杜绝人身死亡事故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发生,创建安全施工样板工地。(4)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宗旨指导工程建设。在合同实施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应的环保措施,使施工现场各项环保指标达

12、到国标和地方标准、满足合同要求。施工作业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工地做到整洁清爽、有序,施工标志齐全、美观,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推进程序化、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发包人、监理人的指示,服从发包人和监理人的协调管理,尊重工程所在地的习俗,与其它各承包人友好相处,共同创建文明施工样板工地。2.3 总体施工工序及方案2.3.1 总体施工工序根据本合同段招标文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采取平行作业和专业工序施工相结合,主要项目施工工序如下:防渗墙工程施工程序:场地平整回填导墙施工槽段划分槽段开挖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修整及护坡施工程序:清基放样分层填筑压实碎石垫层铺设浆砌块石填塘固基施工程序: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

13、回填压实2.3.2 总体施工方案土方填筑:反铲清基、填筑,推土机整平,凸块振动碾和打夯机碾压夯实。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采用多台薄壁液压抓斗同时分段开挖并跟进墙体浇筑施工。锥探灌浆:采用锥探机分序、多次重复灌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护坡:采用碎石垫层和浆砌石进行护坡,具体按照设计要求。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3.1 施工布置原则(1)施工布置按有利于施工、减少占地、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集中原则设置施工设施。(2) 项目经理部和现场工点生活办公营地主要租用本地民房,再根据实际在现场设工棚和设备停放场地。(3) 场内道路主要利用堤顶和河道边现有道路,少修施工便道;(4) 场地划分和布置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

14、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规定。3.2 施工道路施工中主要利用堤顶道路整修后做为主干道,外来材料通过连接各施工段的上堤路进入工区,施工区内材料转运以与堤顶修建的临时道路为主。临时道路配备专人对道路进行维护。3.3 施工营地项目经理部根据现场实际集中布置,计划布置在曾家湾附近,以租用当地民房为主,附设临建板房,负责对整个标段的施工管理,营地占地面积约600m2,建筑面积300m2。现场在施工点设现场营地,共3处,临时修建建活动板房,各面积120m2,总面积360 m2,医疗卫生等利用本地的资源。职工住房,以租用当地民房为主。3.4 水、电及通信(1)供水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防渗墙等用水。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15、主要采取从河道抽水和利用当地供水管线,在发包人指定取水点处取水,采用IS80-50-200水泵抽取河水,沿堤顶布置DN100水管至施工部位,保证施工用水需要。(2)供电施工期间生活、施工用电采用城市电网协调就近安装用电设施。配置1台250kVA变压器保证生活区、修理厂的照明用电。防渗墙及锥探灌浆施工配备4套160kW柴油发电机组及2套80kW柴油发电机组。施工及照明用电架设固定线路到工作面边,配以电缆供电。(3)通信项目部设固定电话1部,施工现场采用移动通信方式,用手机联络。3.5 临时生产设施布置本工程临时生产设施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厂(配带木材加工厂)、机械修配工厂及仓库、弃渣场等。3.6 临时设施用地规划各临时设施用地情况详见附表附表六。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