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海上丝绸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688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海上丝绸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元海上丝绸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元海上丝绸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元海上丝绸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元海上丝绸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元海上丝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海上丝绸(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兴盛原因之初探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纽 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中 国瓷器的出口曾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 要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瓷器对西方的影响力 甚至大于丝绸.故西方人直呼中国为“瓷国”。中 国的英文名称“China”实质就是“瓷”的意思。 从宋元至今的千余年,五彩缤纷、莹润亮泽的中国 陶瓷是古代国际贸易瓷器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亚洲、 非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区后.对这些地区的 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 国家先后都参与的陶瓷贸易.对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 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上陶瓷

2、贸易以两条路线为支撑,以众多贸易港口为依托,陶器贸易遍与亚、 非、欧、美、澳等各大洲。对内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对外间接或直接传播了 陶瓷烧造技术,也改善和丰富了所达之地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了其生活文化、 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下面我就以宋元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表达一下 看法。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又称“陶瓷之路”。据史料 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公元2世纪前后就已开通。后汉书载:“至桓帝延 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2”这说明 远在西欧的罗马帝国,从南海与中国曾有交通往来。唐宋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最 为鼎盛的时期,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

3、与外国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 五条为陆路。二条为海路,即安东道、云中道、回鹘道、西域道、天丝道、渤海 道、海夷道3。而其中的海夷道后来成为日本学者所称的海上“陶瓷之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贸易出现 了繁荣局面。宋代因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至 使陆路交通的阻塞,所以国家大力提倡、鼓励 海上贸易。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更是重视发 展海上贸易,经推测,南宋时期,全国GDP的 20%来自对外贸易4,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又 是其重要通道。在造船术改进、指南针发明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海外贸易到得 较大发展。陶瓷贸易在此大背景下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对其繁荣的原因, 有经济中心南下、为贸易所依托的科

4、学技术发展、政府政策支持、设立机关管理 有效、禁止金银结算以物易物的贸易结算方式、中国瓷器烧造技术的改进以与她 自身魅力博得各国喜爱等原因。宋代以后,中国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尤其是陶 瓷业中心的南移,方便了瓷器由沿海港口向外输出。从XX、XX、XX等地出发 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宋元时期,中国古代交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造船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航海 交通发达,宋代船只不仅载重量大,而且船体坚固,结构良好。以1974年XXXX 出土的宋船残骸为例,在结构方面,船身扁阔,底部尖,船舷侧扳三重,船瞒板 两重,船内分十三个水密隔舱,船上

5、有两根以上的大桅杆,船主龙骨两端接舍处 的断面有俗称“保寿孔一个大圆孔和七个小圆孔6。由此可见宋代商船合理, 制作精良,装备齐全,续航距离远,货位容积火大具备深海高速航行的能力。在 当时世界造船业中是元与伦比的;在导航术方面,除传统的海外地理学、地文定 位、天文测量、船舶操纵技术等继续发展外。以量天尺为测量工具的大洋天文定 位术和全天候的磁罗盘导航的使用,使得中国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宋时期,朝廷还在忍、XX等地设置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 务,征收商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设XX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摧、 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后又必、明州(今XXXX)设市舶

6、司。哲宗元 韦占二年(1087),又增设XX市舶司。南宋时,XX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 港,极大地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业的发展。元代市舶之盛,计有市舶司七所,即 XX、XX、澉浦、XX、XX、XX、庆元。中国瓷器绝大部分经由这些贸易港13 销行出境。元代创办了规模空前的对外海运,XX、XX、XX都是重要的对外航 运港,各个港口又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宋元时期,禁止以金银与外国贸易,在以物换物的交易中提高了瓷器在贸易 中的地位。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臣僚言以 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 5。 这样一来,金银钱币不再用于海外贸易

7、。而瓷器、丝绸成了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外销的陶瓷主要来自民窑。又直接刺激了东南沿海民窑陶瓷业的发展。由于宋瓷窑烧造技术的进步,使宋瓷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深受世人喜爱,需求量很大,促进了对外贸易与瓷业的发展。宋代南方瓷业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如对瓷土注意选择、提炼、因材施釉,在纹饰题材、制瓷种类、施釉颜色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在烧造技术方面,龙窑的产生有划时代的意义:龙窑多以山坡或堆土倾斜建筑,窑长数十米,形似长龙。其特点是升温、降温都快,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本 低。同时,还用上了观察窑温的火照。瓷窑烧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进步。既降了 低成本、提高了质量,又扩大了生产规模。作为实用器

8、的瓷器不仅可以代替简陋的木器、陶器和昂贵的金属器,其易清 洗、耐用的特点与可以作为生活器具的同时,其或是华美,或是清丽的装饰风格 亦可作为珍贵的艺术品,陈设在宫殿、花园里。富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瓷器,是 西方国家本地陶瓷所不能比拟的器皿(如荷兰的克里夫特蓝陶),当时在世 界各国上层社会,无不以珍藏中国瓷器 为荣,如埃与河尤布王朝的创建者萨拉 丁,就曾以40件龙泉青瓷作为高级礼品,送给大马士革苏丹诺尔丁7。甚至有 国家人们把中国瓷器当作圣物来崇拜,而达到迷信的程魔。例如菲律宾一些地区 盛算命用签的器皿一定要是中国瓷器,否则就不灵;马来西亚土著人把中国瓷器 磨碎作为药来治病8。由于中国宋元瓷器太过受欢

9、迎,西亚、北非、欧洲的当地工匠看到从中有利 可图,试图仿制出中国瓷器,但都没有成功,从埃与福斯塔特库藏的六、七万片 宋元时期的伊斯兰陶片来看,太部分是仿中国瓷器制作的.但没有一片达到了瓷 的标准,更谈不上达到录穗镇青白瓷和青花瓷的标准。这种唯有中国能产的稀缺 性,使得中国在瓷器贸易商独占鳌头。总此上述,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之繁盛就在情理之中了。注释:【1】(日)三上次男著、胡德芬译:陶瓷之路,XX人民,1983年,第117页。【2】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大学,1996年,第1 一14页。【3】高华、吴泰、郭松义:海上丝绸之路,海洋,1991年,第60-62页。【4】黄晓宏:浅谈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丝绸之路,2010(14)【5】陈立立,邹宇雷:宋元XX瓷器大量外销原因初探,XX社会科学,2002【6】XX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10期。【7】(法)让-诺埃尔罗伯特:从罗马到中国皑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XX师X大学,2005年,第198页【8】(美)戴尔布朗主编,王同宽译:东南亚重新找回的历史,XX人民,2004年,第94-95页;图片1元代外销青花瓷2、5.南海一号出土的瓷器3.1974年出土的宋代上传遗骸以与复原图4.龙泉窑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