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767493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旦哲学专业考试笔记西 方 哲 学 笔 记 希腊哲学的特点:、 朴素直观性只能用感性表现去表达抽象。、 经验主义只能由经验出发通过经验去说明经验。、 宇宙论自然哲学希腊人把宇宙、自然、城邦、国家和人看做是同制同构的。本 原:1. 万物生灭变化,它从那里来毁灭后再回到那里去,是永恒不变的。2. 从泰勒斯开始指万物的根源或基础常被翻译成为:“始基”既是根源又是基础。3. 在希腊人看来真正原始古老的开端就是万物的主宰,这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逻各斯:1. 希腊中一个源于动词logos意思代表说的名词,基本含意是“言说、话语”。2. 主要的含意是:赫拉克利特:“万物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比例、普遍原则或必

2、然性”。相当与我们所说的规律3. 使知识有了确定性相当与老子的道。“逻辑”就是从它那里衍生而来的,基督教认为其与神同在与神是同一的。4. 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成,它永恒的存在着,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2003考过1. 巴门尼德提出的命题,认为在感觉经验中达到认识和对象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理性认识中,知识和对象才能同一才能认识万物的本质。其确定了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认识无非要达到与对象的统一性,而这个统一性在感觉经验中是无论无何也达不到的。奠定了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那就是通过理性认识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2. 将本质与现象区别开来

3、,并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的对象,奠定本体论的基础使哲学系统化。本体论是追问的存在是逻辑上在先而不是时间上在先的质料性东西。3. 巴门尼德是本体论奠基者,其思想的倾向就是以思想的普遍性为基础,摒弃了自然哲学追问时间上在先的根据。他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本质世界(思维)和现象世界(存在)的划分,两条道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划分,(知识和意见有着严格的区别,知识是普遍必然的,意见是因人而异的)确定了后来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以及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的命题,确立了理论思维的基本形式。与赫拉克里特的对比:巴强调静止不动主张万物是一,赫拉克里特强调运动和变化万物是多。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

4、义:2003考过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问题。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数是本原:1、 毕达哥拉思认为数先与事物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2、 数不仅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

5、模型。3、 一切思维的性质的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原子论:、 德莫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是万物的最小单位。原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存在形状、位置和次序的不同。、 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是非存在,是存在的另外的一种状态。、 解释了万物的多样性和同一性。、 原子在虚空中碰撞造成他们的分解组合从而形成万事万物。 伊壁鸠努原子论:1. 是对德莫克利特的修正,原子的形状有限。2. 原子有重量。3. 原子有偏斜运动。4. 认为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是真理的标准。 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追问的是宇宙自然在时间上在先的东西,后者追问的是逻辑上在先的东西。强调通过理性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思想在

6、理性才可以中达到知识与对象的同一。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 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是什么,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定义和概念,普遍的定义和一般的共象, 亦即我们说的本质规定。2、 即知识是对事物一般的本质的认识,唯有知识才能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 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就是明确自己无知,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认识心中的潜在的善。、 心中的德行是潜在的为人人所拥有,但需要理性来指导加以认识,使它实现出来成为真正的现实的善,使人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他的认识是指,认识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 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唯这样的认识才能确定

7、普遍必然的知识,其试图从感觉经验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出来,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提供了基本形式。助产术:(辩证法)苏的四个步骤1、 发问开始:回答、比喻、启发再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2、 反讥即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间的矛盾或者漏洞,通过对答问者具体而片面意见的否定,到归纳将其一步步引导向普遍的确定的真实的知识。3、 “诱导“狭义的助产术通过启发、比喻帮助令他说出心中的思想进而考察真伪。4、 定义(目的是对所论德行共同性质的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的认识。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 分离学说:其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也就可知的理念世界。2、 核心的概念

8、是理念:由苏的“是什么”定义而来,其本质就是由一种特殊的物质所表明的类。3、 理念是事物的共象,存在的根据,摹仿的模型,追求的目的。4、 没有理念就没有事物,理念是通过分有和摹仿这两种方式来派生事物的。5、 事物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知识问题,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也就是说我们看见的只是现象,现象背后的真实的存在我们是看不见的。6、 强调了感觉经验无法认识事物,只有通过灵魂的回忆把曾经遗忘了的东西回忆起来。(回忆说)同时灵魂认识功能的转向也是认识理念的一个途径,强调认识的先验性。7、 对理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种论,认为理念之间是可以沟通结合和分有的,由此引出了现象和

9、本质,感性和理性,经验和超验的一系列问题。8、 其政治学说的出发点是寻求正义,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构成。正义的人要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要让哲学做王。9、 事物可感但不可知,理念可知,但不可感。理念:是从苏格拉底“是什么”定义而来。并非单纯的抽象的概念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是超越与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理念”的特征:本原性、超感性(只能为理智所把握)、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完善性、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和事物的追求的目的。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 分 有: “分有”原义指“具

10、有一部分”的意思,柏拉图用它说明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因为该事物有其所在的类型的理念而得以存在。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就是分有与被分有的关系。 摹 仿:造物主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是摹仿原型的复制品。 灵魂回忆说:否定经验的认识作用,认为灵魂后天被污染先天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然后再能回忆起来。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通种论:对理念关系的研究,对理念的重大修正,理念可以相互分有,将一般和抽象存在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确立了存在和非存在,相同和相异,范畴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辩证思维。是范畴的理论起源。 柏拉图的知识论:两个领域、两种

11、认识的区分和对比。是者的理念世界。1、可知世界:理智领域、知识领域。对象:是者的理念世界。主体:自由人。比喻:太阳、洞外的东西等。知识形式:(1)数学:低级的知识。(2)理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2、可感世界: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不确定的)主体:囚徒。比喻:影像、雕像等。知识形式:(1)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2)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包括第一哲学。(实体是什么?)1、 专门研究“存在”的存在或存在的本身,就是范畴也就是存在的存在方式。2、 没有与之并列的属差3、 认识事物的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但不可能像认

12、识具体是什么那样认识存在是什么,因为“存在”是最高的的概念没有与之并列的“属差”更没有在它之上的”种”,只能认识存在的存在方式。即1、偶然的存在。2、本然的存在(范畴形而上学)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4、 其倾向与认为“实体”是对事物“是什么或是其所是”的规定,也就是“形式”就是第一实体。“形式”是决定这个事物成为这个事物的根本原因。5、 “存在”是一个不断的追问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以理性主义为基调为西方哲学确立基本的观念和方向。6、 最高的实体亦称作为神,是最完美的现实性和最高的目的,是理性和善的统一体,可以通过静观来达到“不动的动者”神:努斯、理性也就是完全意义的善(永

13、恒的实体)他自己不动但却是万物的动力,因为他的完全的现实性是最完满的存在。而万物都以追求它为自己的使命,正是他引导着万物向现实性运动。(努斯) 7、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形而上学”的含义: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也就是实体。 四因说:他认为分离与事物之外的理念是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与事物本身不可分割原来就是一体,其思想中深深这浸透着

14、经验的因素。把事物的存在和全部的根据的条件归结为四种原因。质料因: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形式因: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目的因:事物存在和生成总是有所为的总是有其一定的目的。质料和其形式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的状态存在着,一但获得自己的形式它就完全实现出来了。二者是相对相互转化的。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潜能:指事物的一种存在状态,能够具有实现其本质的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是没有实现出来,仅仅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实现:即与潜能相对,即存在的事物自身已经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 亚理斯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前的哲学没有达到形而上学,但是我们看到他仍然与以前的哲学家有着同样的追求,一样想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不同的只是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