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7674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备考试题2022学年 制定复习方案,合理安顿复习时间。查字典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备考试题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与选择!(2022福建漳州市)比拟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

2、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3.翻译下面句子。(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_(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_4.答复下面问题。(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_(2)庄子和鲁仲

3、连各用什么办法说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答复。_ 参考答案 1.(1)有人 (2)栖息 (3)这 (4)离开【点拨:要结合语境释义。第(1)句中的“或的意思是“有人,不可释为“有的;第(2)句中的“止不要误解为“停止;第(3)句中的“是为指示代词;第(4)句中的“去不要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2.B【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吃;同“饲,喂养;C项中两个加点的“患的意思分别为:忧患;担忧;D项中两个加点的“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着;表转折的连词,却。】3.(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给

4、鲁仲连祝寿(祝福)【点拨:第(1)句中的“相是名词用作动词,“当宰相;第(2)句中“以译为“用,“为可译为“向或“给。】4.(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办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鵮(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而鲁仲连那么把帮忙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比照,强调自己的志趣。【点拨:第(1)题可从【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对待名利的角度分析。第(2)题中的从二者的语言分析各自说明意趣的办法。】课文选文译文: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

5、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说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告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身不再露面。(2022广东省)阅读?晋文公攻原,完成后面的题目。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极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

6、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极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表明理由。_ 参考答案 1.A【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期都是“约定的意思,B项中两个加点的“下分别为:“攻克和“下达;C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粮草和“餐;D项中两个加点的“归的意思分别为“投降,投靠和“归宿。】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

7、不为也【点拨:语气词“也后可断句,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离开(“不去),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可知“去后应断开;“吾是后一句的主语,可知“失信后应断开。】3.例如(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例如(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极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例如(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点拨:无论是否赞成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都要表明理由。如:假设赞成,可从

8、“利的方面阐述理由: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假设不赞成,可从“弊的方面阐述理由: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机会(得到原国,实属侥幸)。】?晋文公攻原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达到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备考试题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盛自己,锻炼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