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76547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按客观规律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什么叫客观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客观规律,它存在有多种定义,但基本的有两种:1. 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具有确定性。这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2. 世界向我们主观表现出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具有 不确定性。这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不论唯物主义学说还是唯心主义学说,都坚持了客观规律的真实存在。一、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都有自身的规律。前不久,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 人们对如何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深层思考:“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方式转 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

2、、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它明确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 规律办事。顺时而动,乘势而上,才能无往而不胜。我对它的理解就是一切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讲到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讲一下规律的客观性是什么规律的客观性就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一方面就是说规律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内在联系,它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 于事物的,也不是人们的意志所赋予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承不承 认它,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我 们只能去认识它,利用它。它告诉我

3、们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处处受制于它。 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充满在我们全部工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它, 就胜利、成功;违背它,就挫折、失败,蒙受巨大损失。我们就拿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来说,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了发展电力,建了 多少座核电站,54个!而日本的国土面积是多大?3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 个我们河南省的面积。不管发不发生地震,他们的这种做法就严重破坏了社会 生产发展的规律;结果,一场大地震,让全世界的人都吃尽了苦头。而最最受 损失的,是日本人自己。我们不是仇视日本人的核工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而 是为他们带给了全人类的核污染灾难而深深叹息。当然了,在无情的灾难面前

4、, 我们都会祈祷全人类的幸福和平。可是在灾难发生后,我们难道就不能深深反 思什么吗?b一方面无论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能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存在时,它就自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 不起作用。老调重弹,举例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搞改革,促开放,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就是因为走上了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道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就是某些外国的保守派不情愿中国发展,不 情愿看到中国强大,但这根本改变不了我们国家发展与强大前进的步伐,因为 这不能以它们的主观意志来转移。上

5、面说的或许和我们的日常工作没啥大的关系,咱们拿我们自己来举个小 例子。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真实地活着,新陈代谢,吃喝拉撒。这是人 活着的规律。那在座的要是哪个朋友说了,我不想活下去,我想当小龙女,我 想长生不老!这可能吗?这不可能。谁也办不到,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规律不以 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那除非这个人见了马克思,翘了二条腿,那这个时 候,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复存在,规律也就不起作用了。你看,一个人从出 生到病老,也就几十年的光景,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更加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好好地对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工作上,也更应 该加倍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回报我们的社会!人们

6、在认识活动中能否把握规律,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认知结果,这恰好就 证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具有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三、另外我们再讲一下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首先,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有尊重它。这个规律不是别的,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遵 守的三大客观规律。再讲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3 岁多点的月月还在上幼儿园小班,可是父母就已经开始为他补习拼音、 写字、算术、英语据月月的母亲讲,许多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孩都开始这样做 了,虽然看着这么个小不点儿每天玩的时间越来越

7、少,但他们真怕月月会输在起 跑线上。正是在家长的影响下,不少幼儿园纷纷打出“双语班”、 “幼小衔接班”等 各种特色班的招牌,吸引生源,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小学化。殊不知这样做不但 没有帮助到孩子,反倒伤害了孩子自愿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孩子在失去家长监 督后贪玩不学习的坏习惯。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像月月这样,但大部分就代表 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讲到这里,我们再回头引证一个问题,客观规律在某种时刻的真空状态。 这个是我的私人独到的见解,不可以做学术报告的,只是想让大家开心一下。 我上面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生长的客观规律,这时候有人会心存疑问,说不一定 吧,我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看某个电视上,演某个人十几年都不

8、会长!呵呵,大 家都会笑,我也会笑,这个不是他这个人战胜了客观规律,只是他被动地违背 了生长的客观规律,产生了一种科学上或认知或不认知的变异。规律在这个人 身上不起作用,别人越长越高,他是越长越低,最后来个返老还童,好玩吧? 这可是千万玩不得的事情!这是为了防止大家听着听着睡着了随意插播的一段。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虽不要贻误时机,更不能揠苗助长。一位小学 老师介绍,如果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 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对于幼儿超前学习,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 位幼儿家长 和 100 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 7 成教师明确表示超

9、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 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 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 3 岁约为 9 分钟,4 岁约为 12 分钟,5 岁约为 14 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 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 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讲的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不要脱离实 际,片面化的认识事物,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也不能 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人们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 依赖的客

10、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内在联系,只要有运动的事物存在, 有规律产生的条件,就有规律存在,规律就要起作用。规律既然不能被创造,就 不能说“发明”了规律,只能说“发现”了规律。它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 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人而言,完全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属 性,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为人的预定目的服务,但这并 不是改造了规律。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孩子,懂得了上面的道理,在以后对 孩子的教育上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我重点地讲了上面的部分。21 世纪的今天,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势不可挡,区域经济一体

11、化风起云 涌,当此之时,河南谋篇布局,顺应全国区域性协调发展的大局,顺应中部崛起 的需要,顺应自身发展的追求,正是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它符合规律发展的 思路。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说探索客观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乐章,那么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 律则是其中的三大主题。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对规律不断认识的历史。生 活有生活的规律,学习有学习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规律。可以说,人们对事 物本质的把握,正是始于对规律的认识。通过学习来认识规律,学习书本的知识, 有助于避免工作中因为缺乏常识和知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助于认识规 律。而认识规律的成事之道,则是调查研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点点滴滴的现

12、 象中,挖掘事实的真相,这就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就如前 面所讲的:“拔苗助长”的寓言,还有1958年我国的大跃进。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 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 必须要下一番功夫。从前,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 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就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

13、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凭什么说三个和尚无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 颠到过来? ”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 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宽敞 明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 上帝奇怪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 ”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 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 “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

14、世界上最精美的佳肴! ”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 吃到食物的? ”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这个故事我们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它告诉我们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 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虽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 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改革开放的成功检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21世纪中国的 崛起,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 线,才能无往不胜、无坚不克。其重要经验就在于认清了规律、尊重了规律。当 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就在于我们认清、 把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首先

15、,我们必须认识客观规律。其次,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在认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王观能动性。因此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 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只有把握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在现实生活中,规律多多;把握规律,既要了解一般规律,又要懂得特殊 规律。就拿中原经济区来说,这是一个总体战略。对各地而言,既要站位全局, 也要遵循个性,只有把自己的“小战略”与中原经济区这个“大战略”有机结合 起来,定目标、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马克思说:“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认识规律、把握

16、规律只是第一步,善于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胜利会师。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有抽象思维能 力,能够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规律。人们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例 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问题上,温总理讲:“中方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 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 定、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说明了这个哲学道理。人们可以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利用各种物质手段,改变物质存在的状 态,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限制规律起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例如人们修 筑拦河坝;市场的基础地位的发挥也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道有时,事有势,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 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