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76545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由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功能状态的影响,所以病理状态下表现出的精神症状也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加之现有科研手段的有限性,所以对人类正常与病理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还非常粗浅。本章从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分类与症状学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初步认识。其中精神疾病的症状学对于初学者最为重要。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病因学是目前精神病学理论研究中的急需课题。前人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做了大量的探索,现代比较一致的观点

2、认为精神疾病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是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则是致病的条件,它们共同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一、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精神障碍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焦点。资料表明,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家族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要高,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甚至某些神经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肯定的关系,它属于一种多基因遗传方式,多种致病基因没有哪一个起决定性作用,都只起微弱的致病作用,遗传者表现的只是一种患病倾向或患病素质。这种多基因遗传所致的患病倾向(又称遗传度)越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就越小,就越易患病

3、,如高于正常者的60%则可认为有遗传倾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一般认为在70%左右。 (二)躯体因素急性、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或者一些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结缔组织和血液系统等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脑功能,或者出现脑器质性病变,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肾性脑病、脑膜炎等,均可导致精神障碍。 (三)理化因素颅脑外伤引起脑组织损伤,也可导致短暂的或迟发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如镇静药、催眠药、鸦片类物质的应用,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农药的接触与使用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障碍。特别是应用鸦片类物质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导致的精神障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需

4、要重视。 (四)其他生物学因素性别、年龄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某些精神疾病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明显,如:酒瘾、反社会人格等好发于男性;而抑郁症、癔症等则女性发病率较高。不同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在不同年龄发病率也不同。某些儿童期发生的精神疾病如多动症成年后可能好转;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年期,儿童期与老年期首发者少见。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则多发于中老年期。 二、社会心理学因素(一)精神应激因素 精神应激因素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以应付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应激可以对精神疾病起直接的致病作用,如某些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地震、火灾、战

5、争、亲人突然死亡等,可能引起反应性精神障碍或某些神经症如癔症发作;有时精神应激在疾病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很小,至多是诱发因素,疾病的发生主要以生物学因素为主,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功能性精神病。两端之间则为神经症、心身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应激、行为方式有密切关系,但又与个体的性格与素质密切相关。 (二)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紧张的人际关系)、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都可能增加精神压力,诱发精神疾病。不同的文化环境,亚文化群体的风俗、信仰、习惯也都可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而诱发疾病或使发生的精神疾病打上文化的烙印。如某些

6、精神疾病只见于某些特定的民族、文化或地域之中,例如冰神附体见于日本冲绳岛、蒙古的比伦奇、加拿大等地区;恐缩症、拉塔病多见于东南亚国家。又如来自城市的患者,妄想、幻觉的内容常与电波、电子、卫星等现代生活的内容有关;来自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与幻觉的内容多简单、贫乏,常与迷信内容有关。 (三)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现代研究认为,病前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会患不同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多病前具有分裂样性格,表现为孤僻少友,生活缺少动力,缺少热情或情感冷淡,不仅自己难以体验到快乐,对他人亦缺少关心,过分敏感,怪癖,趋向

7、白日梦,缺少进取心等。而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如做事犹豫不决,按部就班,求全完美,事后反复检查,穷思竭虑,对已过于克制,过分关注等。 简言之,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与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的致病因素所起作用大小不同。而且,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参照ICD-10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001年制定了中国

8、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10)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因为对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所以当今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症状学的水平上。同时由于诊断易受其

9、他因素(如病史采集的方法,对症状认识的水平等)影响,缺少其他内外科疾病诊断特异性很高的生物学指标(如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断),因此诊断的一致性较内外科疾病相对要低。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是精神医学的重要基础。接链知识精神状态的判定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10、,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人的正常精神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认知又由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意识、自知力等组成。 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perception)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应。 (一)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

11、、围绝经期综合征等。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3.内感性不适 (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二)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1.错觉(illusion)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 hallucination):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

12、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虚幻感知。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实际不存在的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物体的声响、鸟鸣等。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特别是精神分裂症。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患者可看见一些不存在的景象或事物,如人、动物、鲜花等,内容多样,形象清晰,常有恐怖性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等。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患者闻到一些特别的、

13、多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奇怪味道,常拒食。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触电感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 内脏性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压缩、脑晃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4、及抑郁症。常见幻觉举例 例1 某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入院后常对医生说耳边经常有人讲话,说:“我(指患者)这个女人不正经,作风不正派,我在家炒菜时放 白粉(海洛因),公安局要来抓我,叫我立即离开北京。”(幻听) 例2 某阿托品中毒患者,某日傍晚突然大叫“不得了,我哥哥被刺得稀烂,这儿尽是戴铁帽子的人,正在刺我哥 ”说着就向床下躲。(幻视)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事物能感知,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歪曲感知,多见于癫痫。物体形态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15、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视物显近、视物显远等;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或者感到时间凝固;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鲜明、不生动、不真实。患者具有自知力。二、思维障碍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conception),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称为思维。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思维往往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思维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活动量大,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易随环境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